四段式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18:18
焦化废水是煤化工炼焦制气产业的副产物,属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对我国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焦化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难降解物种类多,色度高,导致处理难度大,运行费用高。因而,焦化废水的稳定、全面达标以及降低运行费用已成为当今废水处理界公认的难题。本论文面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针对焦化废水处理现状,从研究固定化优势复合菌入手,探索了适合现状焦化废水处理厂(站)原位增强的技术。通过单元生物技术优化研究,开发了四段式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使焦化废水COD和NH4+-N全面达标,并通过对工艺核心反应器的动力学研究为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利用炼焦过程的中间产物,研究了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脱色工艺,确定了高效廉价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新型改性脱色吸附剂,为焦化废水的再生回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从焦化厂曝气池和缺氧池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的高效优势复合菌,通过新型生物载体的固定,投加至厌氧水解-好氧两段SBR反应器中进行生物强化,对其处理焦化废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效复合菌对降解焦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有明显优势,反应器对CO...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固定化复合菌载体照片
改性泡棉 1#固定菌体前 固定菌体后(单粒载体干泥)固定菌体后(湿泥)图 3-1 载体固定复合菌前后照片Fig.3-1 Photograph of carriers for immobilized predominant bacterium试验分别研究了高、低浓度模拟废水在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不同水力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近况与思考[J]. 程宗泽,张十川. 煤. 2009(06)
[2]A/O脱氮技术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王献国. 广州化工. 2009(01)
[3]Shinella zoogloeoides BC026对吡啶的降解特性研究[J]. 孙庆华,柏耀辉,赵翠,温东辉,唐孝炎. 环境科学. 2008(10)
[4]焦化废水好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J]. 张文启,张辉,饶品华,徐美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8(03)
[5]沸石的活化及其对水中氨氮的吸附[J]. 李日强,李松桧,王江迪.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8)
[6]焦化废水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过程解析[J]. 胡记杰,肖俊霞,任源,谭展机,吴超飞,韦朝海. 环境科学. 2008(06)
[7]焦化废水亚硝化阶段的微生物作用机理探讨[J]. 金文杰,齐猛,张琪,左宇. 环境工程. 2008(02)
[8]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J]. 李文君,王增长.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2)
[9]混凝-IBAC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J]. 王晨,马放,山丹,杨基先. 环境工程学报. 2007(09)
[10]改性半焦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研究[J]. 苏燕,王铎,于淑兰,李春虎,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2007(04)
硕士论文
[1]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吸附剂脱色和去除COD的试验研究[D]. 吴哲坤.太原理工大学 2009
[2]焦化废水的氨氮处理[D]. 毋海燕.太原理工大学 2003
[3]固定化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动力学基因研究[D]. 陈启斌.太原理工大学 2002
[4]利用固定化高效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D]. 白晓平.太原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3956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固定化复合菌载体照片
改性泡棉 1#固定菌体前 固定菌体后(单粒载体干泥)固定菌体后(湿泥)图 3-1 载体固定复合菌前后照片Fig.3-1 Photograph of carriers for immobilized predominant bacterium试验分别研究了高、低浓度模拟废水在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不同水力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近况与思考[J]. 程宗泽,张十川. 煤. 2009(06)
[2]A/O脱氮技术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王献国. 广州化工. 2009(01)
[3]Shinella zoogloeoides BC026对吡啶的降解特性研究[J]. 孙庆华,柏耀辉,赵翠,温东辉,唐孝炎. 环境科学. 2008(10)
[4]焦化废水好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J]. 张文启,张辉,饶品华,徐美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8(03)
[5]沸石的活化及其对水中氨氮的吸附[J]. 李日强,李松桧,王江迪.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8)
[6]焦化废水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过程解析[J]. 胡记杰,肖俊霞,任源,谭展机,吴超飞,韦朝海. 环境科学. 2008(06)
[7]焦化废水亚硝化阶段的微生物作用机理探讨[J]. 金文杰,齐猛,张琪,左宇. 环境工程. 2008(02)
[8]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J]. 李文君,王增长.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2)
[9]混凝-IBAC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J]. 王晨,马放,山丹,杨基先. 环境工程学报. 2007(09)
[10]改性半焦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研究[J]. 苏燕,王铎,于淑兰,李春虎,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2007(04)
硕士论文
[1]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吸附剂脱色和去除COD的试验研究[D]. 吴哲坤.太原理工大学 2009
[2]焦化废水的氨氮处理[D]. 毋海燕.太原理工大学 2003
[3]固定化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动力学基因研究[D]. 陈启斌.太原理工大学 2002
[4]利用固定化高效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D]. 白晓平.太原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3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1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