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稳定纳米铁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18:32
  目前,纳米铁修复土壤铬的技术在环境治理已经广泛应用,但是纳米铁的修复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改良纳米铁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稳定纳米铁对土壤铬的存在形态的修复效果。 

【文章来源】:环境与发展. 2020,32(08)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稳定纳米铁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


稳定纳米铁修复中土壤铬形态随时间的变化

形态图,土壤,形态,纳米


图1 稳定纳米铁修复中土壤铬形态随时间的变化采用逐步提取法研究修复后土壤样品的铬形态,其形态分为交换态(EX),碳酸盐结合态(C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以及有机束缚态(OM)和残留态(RS)。其相对可利用度依次为EX>CB>OX>OM>RS。对于修复60d内土壤铬形态转化情况如图1所示。未修复土壤HY-1中铬的主要形态为OX(51.36%),其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修复2d后,可交换态显著降低,铁锰氧化物上升了1.96%。而后随时间的增加,残渣态显著增加(P<0.05),最终由未修复前21.98%增加至30.8%。同样铁锰氧化物随时间显著增加,其在修复30d增加至59.08%,而后逐渐转化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较为稳定,其含量在铬含量在上下波动,同时研究也表明,土壤的稳定化对于有机结合态的影响较小[85]。碳酸盐结合态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向铁锰氧化物以及残渣态转化,其最终减少量为5.02%。土壤铬形态变化特征直接影响到土壤铬的浸出毒性,即随着铁锰氧化物以及残渣态的形成,土壤铬的可浸出性逐渐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羧甲基纤维素类粘结剂在硅基锂电池中的应用[J]. 石永吉,王晓钰,张瑜,魏良明.  微纳电子技术. 2019(04)

硕士论文
[1]强化动态纳米零价铁复合流动体系修复土壤六价铬污染研究[D]. 曹荣莉.太原理工大学 2017
[2]羧甲基纤维素稳定纳米零价铁修复水中Cr(Ⅵ)和TCE研究[D]. 何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本文编号:3313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13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