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解析低温等离子体中O 2 ,N 2 ,CO 2 的活性中间体及其环境化学行为
发布时间:2021-11-12 04:58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处理密闭舱室中低浓度、大气量、多品种有机污染物和分解CO2制氧气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但仍然面临着难以解决的问题:抑制有害副产物的生成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系统研究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机理,需要搞清放电体系中各种气体组份的变化特征以及相互作用规律。本文以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密闭舱室有机污染物时最常用的空气分子O2、N2、N2/O2、CO2等为放电体系,以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为等离子体产生方式,以放电时各种活性基团产生的发射光谱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活性基团的类型、能量特征、化学活性、浓度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研究表明:1、氧气介质阻挡放电时产生的活性基团主要是各种能量在9.1515.78 eV之间的激发态氧原子、激发态氧分子和能量高于15 eV的氧分子离子,当氧气中含有少量水蒸气时还会产生OH自由基和能量更高的激发态O+离子;这些活性物种的形成涉及氧气分子的激发、离解和电离等多种过程,氧分子激发产生的亚稳态及离解产生的氧原子是导致氧气电离激发和一系列高激发态氧原子生成的主要因素,这些活性基团是氧化分解气态有机污染物时...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DBD产生的丝状等离子体
图 1-2 DBD 产生的丝状等离子体Figure 1-2 Filamentous plasma in DBD图 1-3 DBD 产生的弥散等离子体Figure 1-3 Diffused plasma in DBD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电子从外电场中获得能量,通过碰撞把能量转移给其他分子,使其激发、电离或离解,产生电子雪崩。当气体所受的电压超过其击穿电压时气体被击穿,由于介质的存在,限制了放电电流的增长,阻止了电极间火花和弧光的形成,击穿的气体就会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随机分布的细微快脉冲放电通道,称为微放电(microdischarges),如图 1-4 和图 1-5 所示。微放电是介质阻挡放电的核心。
图 1-2 DBD 产生的丝状等离子体Figure 1-2 Filamentous plasma in DBD图 1-3 DBD 产生的弥散等离子体Figure 1-3 Diffused plasma in DBD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电子从外电场中获得能量,通过碰撞把能量转移给其他分子,使其激发、电离或离解,产生电子雪崩。当气体所受的电压超过其击穿电压时气体被击穿,由于介质的存在,限制了放电电流的增长,阻止了电极间火花和弧光的形成,击穿的气体就会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随机分布的细微快脉冲放电通道,称为微放电(microdischarges),如图 1-4 和图 1-5 所示。微放电是介质阻挡放电的核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热力学性质的量子化学计算[J]. 黄整,陈波,王海松,张世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2]慢电子与氧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光分解和散射的研究[J]. 吴建华,袁建民. 计算物理. 2004(04)
[3]介质阻挡放电常压分解苯、二甲苯[J]. 蒋洁敏,侯健,郑光云,侯惠奇. 中国环境科学. 2001(06)
[4]超高压脉冲电晕放电分解CO2气体研究[J]. 白敏冬,白希尧,付锐,张芝涛. 科学通报. 1995(03)
[5]密闭空间空气有机物的色/质谱定性分析研究[J]. 周升如,马健,王少波,陈兆文. 分析化学. 1991(10)
[6]潜艇空气污染物定性分析研究[J]. 王腾蛟,章晓霞,刘洪林,罗修裕,赵菊香,汪南平,王文海,肖存杰,刘忠权.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88(01)
本文编号:3490213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DBD产生的丝状等离子体
图 1-2 DBD 产生的丝状等离子体Figure 1-2 Filamentous plasma in DBD图 1-3 DBD 产生的弥散等离子体Figure 1-3 Diffused plasma in DBD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电子从外电场中获得能量,通过碰撞把能量转移给其他分子,使其激发、电离或离解,产生电子雪崩。当气体所受的电压超过其击穿电压时气体被击穿,由于介质的存在,限制了放电电流的增长,阻止了电极间火花和弧光的形成,击穿的气体就会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随机分布的细微快脉冲放电通道,称为微放电(microdischarges),如图 1-4 和图 1-5 所示。微放电是介质阻挡放电的核心。
图 1-2 DBD 产生的丝状等离子体Figure 1-2 Filamentous plasma in DBD图 1-3 DBD 产生的弥散等离子体Figure 1-3 Diffused plasma in DBD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电子从外电场中获得能量,通过碰撞把能量转移给其他分子,使其激发、电离或离解,产生电子雪崩。当气体所受的电压超过其击穿电压时气体被击穿,由于介质的存在,限制了放电电流的增长,阻止了电极间火花和弧光的形成,击穿的气体就会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随机分布的细微快脉冲放电通道,称为微放电(microdischarges),如图 1-4 和图 1-5 所示。微放电是介质阻挡放电的核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热力学性质的量子化学计算[J]. 黄整,陈波,王海松,张世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2]慢电子与氧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光分解和散射的研究[J]. 吴建华,袁建民. 计算物理. 2004(04)
[3]介质阻挡放电常压分解苯、二甲苯[J]. 蒋洁敏,侯健,郑光云,侯惠奇. 中国环境科学. 2001(06)
[4]超高压脉冲电晕放电分解CO2气体研究[J]. 白敏冬,白希尧,付锐,张芝涛. 科学通报. 1995(03)
[5]密闭空间空气有机物的色/质谱定性分析研究[J]. 周升如,马健,王少波,陈兆文. 分析化学. 1991(10)
[6]潜艇空气污染物定性分析研究[J]. 王腾蛟,章晓霞,刘洪林,罗修裕,赵菊香,汪南平,王文海,肖存杰,刘忠权.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88(01)
本文编号:3490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9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