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以行政许可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24 04:27
  本文旨在试图从涉外环境行政法的角度对以下问题进行论述:人类是怎样在气候变化科学认识不确定性情形下,形成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的国际法律?作为《京都议定书》最具创新特点的清洁发展机制形成过程以及确立的法律基础和经济基础是什么?清洁发展机制是如何通过涉外环境行政法对其加以实施的? 尽管,还有许多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存在,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确实已经和将继续从多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对人类排放温室气体行为进行控制。之后,在1997年又进一步达成《京都议定书》,以明确公约附件一国家在第一个承诺期内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在该议定书里,创造性地确立了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在内的三种灵活机制以帮助附件一国家完成削减任务。然而,由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冲突,尤其是美国退出议定书,尽管,经过多年艰苦的谈判和妥协,《京都议定书》最终生效,但是,其第一个承诺期里规定的削减指标已经被大打折扣。 作为京都灵活三机制之一的清洁发展机制,是附件一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通过项目活动从事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合作机制,其确立的依据包括温室气体减...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言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主要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国际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 科学上的认识:全球气候的不利变化
        (二) 可预见的影响: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阻断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形成过程
        (一) 《公约》的形成:从科学理论到法律规范
        (二) 《公约》的先天缺陷分析
    三、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
        (一) 《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和形成
        (二) 《京都议定书》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发展
        (三) 《京都议定书》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
    四、艰难的谈判历程与《京都议定书》的生效
        (一) 艰难的谈判历程:《京都议定书》实施规则的制定
        (二)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五、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内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 中国为履行《公约》下一般性义务制定行政法律与政策
        (二) 清洁发展机制国内专门行政法律的制定
    六、小结
第二章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清洁发展机制确立的目的与依据
    一、清洁发展机制的形成过程
        (一) 清洁发展机制的前身:联合履行概念的提出
        (二) 《京都议定书》对清洁发展机制的确立
    二、清洁发展机制的目标与运行原理
        (一) 清洁发展机制具有双重目的
        (二)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原理
    三、清洁发展机制确立的法律基础: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
        (一) 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界定
        (二) 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确立的依据
        (三) 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的体现
    四、清洁发展机制确立的经济基础: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 《公约》附件一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成本透视
        (二) 《公约》非附件一国家大国温室气体减排成本分析
        (三) 国别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的差异与清洁发展机制的选择
        (四) 对成本—效益方法运用的限制:合作减排的补充性
    五、小结
第三章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行政许可条件研究
    一、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的起源以及不同背景下可持续性的主要含义
        (二) 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及其评判标准
        (三)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促进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让
        (一) 环境技术转让:国际问题
        (二) 环境技术转让:国内问题
    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资金的额外性
        (一) 用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上的资金不属于官方发展援助资金
        (二) 用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上的资金不属于《公约》下的资金义务
        (三) 现有的用于清洁发展机制的资金
    四、小结
第四章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行政许可的环境技术准则
    一、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额外性问题
        (一)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额外性的作用及其争议
        (二) 额外性判断实体准则
        (三) 额外性论证评价工具:一种程序规则运用
    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基准线问题
        (一) 基准线确定的基本准则
        (二) 基准线设置的方法分类
        (三) 基准线的选择对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影响极其调整
        (四)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基准线的选择:一个现实的案例
    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边界与温室气体的泄漏
        (一) 项目边界的不明确与泄漏的产生
        (二) 合理的项目边界和泄漏处理
    四、清洁发展机制行政方法准则应用实例
        (一) 基准线方法准则应用
        (二) 监测方法应用和监测计划
        (三) 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五、小结
第五章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行政许可程序研究
    一、清洁发展机制行政许可与监管主体
        (一)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投资国与东道国行政许可主体
        (二) 清洁发展机制国际监管主体
    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施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
        (一)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行政许可的设立
        (二)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行政许可的申请与受理
        (三)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四)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行政许可的监督核查
    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行政许可实施的特殊性:国际监管程序
        (一)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国际监管的前期准备
        (二) 指定经营实体对项目的审定
        (三) 执行理事会的项目注册
        (四) 经营实体对项目减排量的核查与核证
        (五) 执行理事会对项目核证减排量的发放
    四、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著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候变化20国领导人会议”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参与[J]. 潘家华,庄贵阳,陈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10)
[2]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政治博弈[J]. 陈洪波,蒋天文.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10)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协调的发展[J]. 于宏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10)
[4]气候变化行动:有效国际行动的重要因素[J]. 高广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04)
[5]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方略[J]. 邵锋.  国际问题研究. 2005(04)
[6]中国与国际环境机制:从国际履约角度进行的分析[J]. 薄燕.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04)
[7]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公平性分析[J]. 何建坤,刘滨,陈文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6)
[8]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 刘伟平,戴永务.  林业经济问题. 2004(04)
[9]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的不确定性分析[J]. 翟青,刘星,杨玉峰.  环境科学学报. 2004(04)
[10]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J]. 秦大河.  科技导报. 2004(07)



本文编号:3515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515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