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7:33
以植物学、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群落演替进行了分析,并对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进行了可持续发展分区,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问题、人口经济特征、资源环境脆弱性、不同区域的生态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对区域的景观特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对黑龙江省两部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的定量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并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对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型。 结果表明,长期的气候演变是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对于植物群落演替,水环境因子起了主导作用。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几十年来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生态脆弱的诱导因子。研究区域包括95种植物群落类型,不同的群落类型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尤其是气候条件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区域植物群落的演替。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可分为3个区。景观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景观分维数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区域内各种类型景观镶嵌分布。用层次分析法选择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龙山水库流域景观格局研究[J]. 万鲁河,王芳,藏淑英. 植物研究. 2003(01)
[2]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J]. 张军涛,李哲,郑度. 地理科学. 2001(04)
[3]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 傅伯杰,刘国华,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 生态学报. 2001(01)
[4]北京地区植被景观中斑块形状的指数分析[J]. 刘灿然,陈灵芝. 生态学报. 2000(04)
[5]典型脆弱生态区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农业发展[J]. 冉圣宏,毛显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02)
[6]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廖志杰,刘岳. 地理学报. 2000(02)
[7]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J]. S.T.A.Pickett,M.L.Cadanasso. 生态学杂志. 1999(06)
[8]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J]. 程序. 资源科学. 1999(05)
[9]松嫩草地40余年气温、降水变化及其若干影响研究[J]. 邓慧平,刘厚凤,祝廷成. 地理科学. 1999(03)
[10]区域可持续发展轨迹及其度量[J]. 曹利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02)
本文编号:3606149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龙山水库流域景观格局研究[J]. 万鲁河,王芳,藏淑英. 植物研究. 2003(01)
[2]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J]. 张军涛,李哲,郑度. 地理科学. 2001(04)
[3]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 傅伯杰,刘国华,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 生态学报. 2001(01)
[4]北京地区植被景观中斑块形状的指数分析[J]. 刘灿然,陈灵芝. 生态学报. 2000(04)
[5]典型脆弱生态区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农业发展[J]. 冉圣宏,毛显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02)
[6]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廖志杰,刘岳. 地理学报. 2000(02)
[7]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J]. S.T.A.Pickett,M.L.Cadanasso. 生态学杂志. 1999(06)
[8]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J]. 程序. 资源科学. 1999(05)
[9]松嫩草地40余年气温、降水变化及其若干影响研究[J]. 邓慧平,刘厚凤,祝廷成. 地理科学. 1999(03)
[10]区域可持续发展轨迹及其度量[J]. 曹利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02)
本文编号:3606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0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