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碳足迹及城市低碳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2 16:55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性的重要问题之一,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压力。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人口数量、扩大城市建设,城镇化发展对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改善原有的“粗放式”城市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本论文将从城镇居民消费和城市建设的视角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城镇居民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城镇居民消费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需要从国家尺度到区域尺度,从行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区域贸易的多重视角,全面分析城镇居民碳足迹的特征及减排机制;另一方面,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需要根据城市碳排放特征提出适宜的减排政策,助力城市的低碳发展。本论文将围绕城镇居民碳足迹和城市碳排放进行建模与应用研究,扩展和完善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模型方法,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城镇居民低碳消费和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构建新型城镇化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1、基于投入产出模型(IOA...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居民碳足迹研究
1.2.2 城市碳排放研究
1.2.3 主要启示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基础
2.1.1 碳足迹理论
2.1.2 投入产出理论
2.1.3 可持续消费理论
2.1.4 低碳经济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投入产出分析
2.2.2 因素分解分析
2.2.3 不均衡分析
2.2.4 城市碳排放核算
第3章 基于行业部门的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3.1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3.2 方法与数据
3.2.1 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核算方法
3.2.2 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核算方法
3.2.3 结构分解分析
3.2.4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 中国城镇居民碳足迹
3.3.1 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
3.3.2 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
3.4 因素分解分析
3.4.1 间接碳足迹总量因素分解分析
3.4.2 部门碳足迹因素分解分析
3.5 结论
第4章 基于消费行为的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4.1 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4.2 方法与数据
4.2.1 生活方式碳足迹核算方法
4.2.2 因素分解分析
4.2.3 不均衡性分析
4.2.4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 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碳足迹
4.3.1 碳足迹总量
4.3.2 各收入阶层碳足迹
4.4 因素分解及不均衡性分析
4.4.1 因素分解分析
4.4.2 不均衡性分析
4.5 结论
第5章 基于区域贸易的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5.1 区域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5.2 方法与数据
5.2.1 区域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核算方法
5.2.2 区域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核算方法
5.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5.3 区域城镇居民碳足迹
5.3.1 区域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
5.3.2 区域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
5.4 区域城镇居民碳排放转移
5.4.1 区域城镇居民碳排放输入与输出
5.4.2 区域城镇居民碳排放转移路径
5.5 结论
第6章 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6.1 研究区发展现状
6.2 方法和数据
6.2.1 东北地区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
6.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6.3 城市碳排放分布和构成
6.3.1 城市碳排放的时空变化
6.3.2 化石能源燃烧和工业过程碳排放
6.3.3 社会经济部门的碳排放差异
6.4 城市碳排放特征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6.4.1 人均碳排放
6.4.2 碳排放强度
6.4.3 东北地区城市低碳发展路径
6.5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研究[J]. 徐丽,曲建升,李恒吉,曾静静,张洪芬. 生态经济. 2019(01)
[2]北京市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J]. 赵玉焕,刘聪. 中国能源. 2018(09)
[3]北京市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J]. 赵玉焕,李玮伦,王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4]河南省降水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及变化规律[J]. 刘欢,左其亭,马军霞. 人民黄河. 2015(10)
[5]中国各省区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格局研究[J]. 聶鑫蕊,刘晶茹,杨建新,刘瑞权.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04)
[6]林木个体大小不一致性指标对人工林间伐方式的即时性响应[J]. 王懿祥,张守攻,陆元昌,孟京辉,曾冀,白尚斌.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7]城市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J]. 董学兵,杨智,李盈. 城市问题. 2012(10)
[8]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J]. 张馨,牛叔文,赵春升,胡莉莉. 中国软科学. 2011(09)
[9]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 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7)
[10]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J].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6)
博士论文
[1]基于可比价IO-SDA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研究[D]. 李海英.西南财经大学 2014
[2]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研究[D]. 倪琳.华中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价研究[D]. 王露.山东财经大学 2014
[2]城市碳排放清单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孙宇飞.复旦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30171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居民碳足迹研究
1.2.2 城市碳排放研究
1.2.3 主要启示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基础
2.1.1 碳足迹理论
2.1.2 投入产出理论
2.1.3 可持续消费理论
2.1.4 低碳经济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投入产出分析
2.2.2 因素分解分析
2.2.3 不均衡分析
2.2.4 城市碳排放核算
第3章 基于行业部门的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3.1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3.2 方法与数据
3.2.1 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核算方法
3.2.2 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核算方法
3.2.3 结构分解分析
3.2.4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 中国城镇居民碳足迹
3.3.1 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
3.3.2 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
3.4 因素分解分析
3.4.1 间接碳足迹总量因素分解分析
3.4.2 部门碳足迹因素分解分析
3.5 结论
第4章 基于消费行为的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4.1 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4.2 方法与数据
4.2.1 生活方式碳足迹核算方法
4.2.2 因素分解分析
4.2.3 不均衡性分析
4.2.4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 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碳足迹
4.3.1 碳足迹总量
4.3.2 各收入阶层碳足迹
4.4 因素分解及不均衡性分析
4.4.1 因素分解分析
4.4.2 不均衡性分析
4.5 结论
第5章 基于区域贸易的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5.1 区域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5.2 方法与数据
5.2.1 区域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核算方法
5.2.2 区域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核算方法
5.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5.3 区域城镇居民碳足迹
5.3.1 区域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
5.3.2 区域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
5.4 区域城镇居民碳排放转移
5.4.1 区域城镇居民碳排放输入与输出
5.4.2 区域城镇居民碳排放转移路径
5.5 结论
第6章 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6.1 研究区发展现状
6.2 方法和数据
6.2.1 东北地区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
6.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6.3 城市碳排放分布和构成
6.3.1 城市碳排放的时空变化
6.3.2 化石能源燃烧和工业过程碳排放
6.3.3 社会经济部门的碳排放差异
6.4 城市碳排放特征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6.4.1 人均碳排放
6.4.2 碳排放强度
6.4.3 东北地区城市低碳发展路径
6.5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研究[J]. 徐丽,曲建升,李恒吉,曾静静,张洪芬. 生态经济. 2019(01)
[2]北京市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J]. 赵玉焕,刘聪. 中国能源. 2018(09)
[3]北京市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J]. 赵玉焕,李玮伦,王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4]河南省降水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及变化规律[J]. 刘欢,左其亭,马军霞. 人民黄河. 2015(10)
[5]中国各省区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格局研究[J]. 聶鑫蕊,刘晶茹,杨建新,刘瑞权.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04)
[6]林木个体大小不一致性指标对人工林间伐方式的即时性响应[J]. 王懿祥,张守攻,陆元昌,孟京辉,曾冀,白尚斌.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7]城市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J]. 董学兵,杨智,李盈. 城市问题. 2012(10)
[8]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J]. 张馨,牛叔文,赵春升,胡莉莉. 中国软科学. 2011(09)
[9]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 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7)
[10]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J].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6)
博士论文
[1]基于可比价IO-SDA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研究[D]. 李海英.西南财经大学 2014
[2]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研究[D]. 倪琳.华中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价研究[D]. 王露.山东财经大学 2014
[2]城市碳排放清单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孙宇飞.复旦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30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3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