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空间形态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01-30 12:44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城市作为承载居民工作与生活的主要载体,其街区层面的空间形态是影响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关键因素。然而,既有关于城市建成环境与热岛强度的关联性研究存在不足,表现为:(1)空间形态指标选取的典型性存疑,通常相关研究关注一个或若干空间形态指标对热岛强度的影响,但实际上空间形态指标为数众多,相关研究在进行关联性研究之前缺乏对重要影响指标的筛选,各种空间形态指标对热岛强度的影响程度差异不清晰;(2)忽视了关联性的空间不稳定性(spatial non-stationarity),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地表温度与各类环境指标(environment factor)的关联方向及程度在研究范围内并非保持一致,既有研究中在空间稳定的前提假设下得出的关联性结论的普适性存疑。(3)相关研究结论未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与城市规划管理所运用的法定管控指标对接不足,研究所得的普适性关联规律难以适应愈加精细化的规划管控需求,无法将研究结论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调控技术。基于此,本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589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为研究范围,以Landsat 8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建筑数据等作...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1.3 数据来源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基本路线
2.2 城市热岛效应的测度
2.3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
2.4 影响城市热岛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类型研究
2.5 城市热岛效应预测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2.6 相关研究综合述评
3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不同热岛强度区的空间特征
3.1 热岛强度计算
3.2 热岛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
3.3 不同热岛强度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3.4 小结
4 影响热岛强度的核心空间形态指标
4.1 空间形态指标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4.2 空间形态指标的空间分异
4.3 典型热岛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4.4 不同热岛强度区的空间形态指标比较
4.5 核心空间形态指标筛选
4.6 小结
5 城市街区空间形态影响热岛效应的作用机制
5.1 作用机制的解释框架
5.2 空间形态增加热岛强度的机理
5.3 空间形态降低热岛强度的机理
5.4 空间形态对热岛强度的综合作用机制
5.5 小结
6 降低热岛强度的城市街区空间形态调控技术
6.1 空间形态指标预警及优化技术
6.2 不同类型街区的空间形态差异化引导技术
6.3 特殊功能区的空间形态优化技术
6.4 降低热岛强度的案例分析——以花楼街街区为例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各管理单元核心空间形态指标与热岛强度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识与能力:城市建设的限度[J]. 刘加平,陈晓键.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1)
[2]旧城区风热环境模拟及其局部性更新策略研究——以武汉大智门地区为例[J]. 彭翀,邹祖钰,洪亮平,潘起胜. 城市规划. 2016(08)
[3]武汉城市扩张对热场时空演变的影响[J]. 谢启姣,刘进华,胡道华. 地理研究. 2016(07)
[4]城市空间形态学参数与晴好天气下热岛强度关系[J]. 张海龙,祝善友,高玚,张桂欣. 应用气象学报. 2016(02)
[5]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作用的再认识[J]. 杨保军,张菁,董珂. 城市规划. 2016(03)
[6]城市微气候调节与街区形态要素的相关性研究[J]. 陈宏,李保峰,张卫宁. 城市建筑. 2015(31)
[7]基于MODIS的2001年—2012年北京热岛足迹及容量动态监测[J]. 乔治,田光进. 遥感学报. 2015(03)
[8]基于遥感的武汉地区LUCC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J]. 陈涛,孙安昌,王鑫,王毅. 地理空间信息. 2015(01)
[9]城市热环境评价方法[J]. 孟庆林,王频,李琼. 中国园林. 2014(12)
[10]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热环境的量化研究——以武汉市东南片区为例[J]. 李雪松,陈宏,张苏利.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3)
博士论文
[1]湿热地区城市中央商务区热环境优化研究[D]. 王频.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城市热岛的形成演化机制与规划对策研究[D]. 黄焕春.天津大学 2014
[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热岛对土地覆盖及其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D]. 盛莉.浙江大学 2013
[4]城市空间形态对主城区气候影响研究[D]. 周雪帆.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城市热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谢启姣.华中农业大学 2011
[6]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王振.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城市中心区热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研究[D]. 孙欣.东南大学 2015
[2]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杭州城市人为热定量估算研究[D]. 朱婷媛.浙江大学 2015
[3]北京市热岛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4]典型区域人为热排放特征研究[D]. 陆燕.南京大学 2014
[5]城市住区室外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D]. 邵宇翎.浙江大学 2012
[6]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热岛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D]. 朱飞鸽.华东师范大学 2011
[7]不同建筑布局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及节能效果分析[D]. 袁永东.东华大学 2011
[8]城市热岛产生的空间机理与规划缓减对策[D]. 薛瑾.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33081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1.3 数据来源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基本路线
2.2 城市热岛效应的测度
2.3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
2.4 影响城市热岛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类型研究
2.5 城市热岛效应预测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2.6 相关研究综合述评
3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不同热岛强度区的空间特征
3.1 热岛强度计算
3.2 热岛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
3.3 不同热岛强度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3.4 小结
4 影响热岛强度的核心空间形态指标
4.1 空间形态指标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4.2 空间形态指标的空间分异
4.3 典型热岛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4.4 不同热岛强度区的空间形态指标比较
4.5 核心空间形态指标筛选
4.6 小结
5 城市街区空间形态影响热岛效应的作用机制
5.1 作用机制的解释框架
5.2 空间形态增加热岛强度的机理
5.3 空间形态降低热岛强度的机理
5.4 空间形态对热岛强度的综合作用机制
5.5 小结
6 降低热岛强度的城市街区空间形态调控技术
6.1 空间形态指标预警及优化技术
6.2 不同类型街区的空间形态差异化引导技术
6.3 特殊功能区的空间形态优化技术
6.4 降低热岛强度的案例分析——以花楼街街区为例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各管理单元核心空间形态指标与热岛强度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识与能力:城市建设的限度[J]. 刘加平,陈晓键.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1)
[2]旧城区风热环境模拟及其局部性更新策略研究——以武汉大智门地区为例[J]. 彭翀,邹祖钰,洪亮平,潘起胜. 城市规划. 2016(08)
[3]武汉城市扩张对热场时空演变的影响[J]. 谢启姣,刘进华,胡道华. 地理研究. 2016(07)
[4]城市空间形态学参数与晴好天气下热岛强度关系[J]. 张海龙,祝善友,高玚,张桂欣. 应用气象学报. 2016(02)
[5]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作用的再认识[J]. 杨保军,张菁,董珂. 城市规划. 2016(03)
[6]城市微气候调节与街区形态要素的相关性研究[J]. 陈宏,李保峰,张卫宁. 城市建筑. 2015(31)
[7]基于MODIS的2001年—2012年北京热岛足迹及容量动态监测[J]. 乔治,田光进. 遥感学报. 2015(03)
[8]基于遥感的武汉地区LUCC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J]. 陈涛,孙安昌,王鑫,王毅. 地理空间信息. 2015(01)
[9]城市热环境评价方法[J]. 孟庆林,王频,李琼. 中国园林. 2014(12)
[10]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热环境的量化研究——以武汉市东南片区为例[J]. 李雪松,陈宏,张苏利.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3)
博士论文
[1]湿热地区城市中央商务区热环境优化研究[D]. 王频.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城市热岛的形成演化机制与规划对策研究[D]. 黄焕春.天津大学 2014
[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热岛对土地覆盖及其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D]. 盛莉.浙江大学 2013
[4]城市空间形态对主城区气候影响研究[D]. 周雪帆.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城市热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谢启姣.华中农业大学 2011
[6]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王振.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城市中心区热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研究[D]. 孙欣.东南大学 2015
[2]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杭州城市人为热定量估算研究[D]. 朱婷媛.浙江大学 2015
[3]北京市热岛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4]典型区域人为热排放特征研究[D]. 陆燕.南京大学 2014
[5]城市住区室外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D]. 邵宇翎.浙江大学 2012
[6]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热岛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D]. 朱飞鸽.华东师范大学 2011
[7]不同建筑布局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及节能效果分析[D]. 袁永东.东华大学 2011
[8]城市热岛产生的空间机理与规划缓减对策[D]. 薛瑾.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33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3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