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9 19:06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已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兵团大部分团场位于新疆荒漠与绿洲生态环境的过渡带,与沙漠、荒漠接壤,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不合理的农地利用导致了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等威胁土地生态安全的生态问题,兵团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前景堪忧。因此,对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的研究和优化设计,不仅可以对兵团的农地生态安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评价,而且还对改进农地利用方式、保护农地资源、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和实现兵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还可以为干旱区农地利用及优化设计提供借鉴。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回顾了国内外农地利用及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评述;第二章概述研究的理论工具和界定研究的相关概念;第三章对兵团成立以来的农地利用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第四章建立了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理论的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兵团1982-2008年的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时空评价;第五章识别出影响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并对各因子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第六章构建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并基于惩罚型变权的理论对兵...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关于农地利用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生态安全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农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研究
1.3.4 关于农地利优化的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地概念与特征
2.1.2 农地利用的概念
2.1.3 生态安全的概念
2.1.4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理论
2.2.3 生态承载理论
2.2.4 人地关系理论
2.2.5 整体论与系统论
2.2.6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第三章 兵团农地开发利用概况
3.1 兵团农地利用背景
3.2 兵团土地资源的特点
3.2.1 土地资源多样性
3.2.2 土地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
3.2.3 土地资源具有明显流域性和分散性
3.2.4 土地资源面临着环境脆弱性
3.3 兵团农地利用的发展历程
3.4 兵团农地利用的动态分析
3.4.1 农地利用的数量的变化分析
3.4.2 农地利用的质量的变化分析
3.4.3 农地利用的程度的变化分析
3.4.4 农地利用效率的变化分析
3.4.5 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分析
3.5 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识别
3.5.1 农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5.2 农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四章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兵团农地利用评价
4.1 研究方法选择
4.2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
4.2.1 生态足迹的概念
4.2.2 生态足迹模型介绍
4.3 "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
4.3.1 能值分析基本概念和方法
4.3.2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
4.3.3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步骤和方法
4.4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的测算
4.4.1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承载力的测算
4.4.2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足迹的测算
4.4.3 兵团农地的生态赤字/盈余测算
4.4.4 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比较分析
4.5 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时间尺度分析
4.5.1 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间尺度分析
4.5.2 兵团农地生态安全的评价及时间尺度分析
4.6 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空间尺度分析
4.6.1 兵团农地生态足迹的空间变异分析
4.6.2 兵团农地生态安全的空间差异分析 第五章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影响因子的选取
5.1.1 影响因子的界定
5.1.2 影响因子的选取原则
5.1.3 影响因子的选择
5.2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5.2.1 基于熵值法的影响因素关联度模型的建立
5.2.2 基于熵值法的影响因素关联度的计算
5.3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的影响机理分析
5.3.1 农业种植结构影响因素
5.3.2 农地开发利用影响因素
5.3.3 水资源利用影响因素
5.3.4 人口影响因素
5.3.5 制度影响因素 第六章 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预警
6.1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概述
6.1.1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概念
6.1.2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内容
6.1.3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功能
6.1.4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流程
6.2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指标及警限的确定
6.2.1 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6.2.2 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
6.3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预测
6.3.1 灰色预测方法(GM)
6.3.2 基于GM(1,1)模型的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警情预测
6.4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评价
6.4.1 警情评价的模型的确立
6.4.2 基于"变权"的警情评价
6.4.3 警情等级划分
6.4.4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评价及其分析 第七章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优化
7.1 农地利用优化的方法的选择
7.2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
7.2.1 生态功能服务价值最大化的农地利用结构优化
7.2.2 农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求解
7.2.3 农地利用结构优化评价
7.3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优化设计
7.3.1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耕地利用优化设计
7.3.2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牧草地利用优化
7.4 农地利用优化策略建议
7.4.1 完善团场土地经营管理和产权制度,创新双层经营模式
7.4.2 耕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7.4.3 牧草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7.4.4 林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7.4.5 水域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兵团农地利用的变化的研究结论
8.1.2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兵团农地利用评价的结论
8.1.3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8.1.4 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预警的结论
8.1.5 基于生态安全条件下兵团农地利用优化的结论
8.2 研究展望
8.2.1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方面
8.2.2 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农地利用优化研究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本文编号:3805568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关于农地利用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生态安全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农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研究
1.3.4 关于农地利优化的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地概念与特征
2.1.2 农地利用的概念
2.1.3 生态安全的概念
2.1.4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理论
2.2.3 生态承载理论
2.2.4 人地关系理论
2.2.5 整体论与系统论
2.2.6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第三章 兵团农地开发利用概况
3.1 兵团农地利用背景
3.2 兵团土地资源的特点
3.2.1 土地资源多样性
3.2.2 土地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
3.2.3 土地资源具有明显流域性和分散性
3.2.4 土地资源面临着环境脆弱性
3.3 兵团农地利用的发展历程
3.4 兵团农地利用的动态分析
3.4.1 农地利用的数量的变化分析
3.4.2 农地利用的质量的变化分析
3.4.3 农地利用的程度的变化分析
3.4.4 农地利用效率的变化分析
3.4.5 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分析
3.5 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识别
3.5.1 农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5.2 农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四章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兵团农地利用评价
4.1 研究方法选择
4.2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
4.2.1 生态足迹的概念
4.2.2 生态足迹模型介绍
4.3 "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
4.3.1 能值分析基本概念和方法
4.3.2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
4.3.3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步骤和方法
4.4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的测算
4.4.1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承载力的测算
4.4.2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足迹的测算
4.4.3 兵团农地的生态赤字/盈余测算
4.4.4 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比较分析
4.5 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时间尺度分析
4.5.1 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间尺度分析
4.5.2 兵团农地生态安全的评价及时间尺度分析
4.6 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空间尺度分析
4.6.1 兵团农地生态足迹的空间变异分析
4.6.2 兵团农地生态安全的空间差异分析 第五章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影响因子的选取
5.1.1 影响因子的界定
5.1.2 影响因子的选取原则
5.1.3 影响因子的选择
5.2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5.2.1 基于熵值法的影响因素关联度模型的建立
5.2.2 基于熵值法的影响因素关联度的计算
5.3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的影响机理分析
5.3.1 农业种植结构影响因素
5.3.2 农地开发利用影响因素
5.3.3 水资源利用影响因素
5.3.4 人口影响因素
5.3.5 制度影响因素 第六章 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预警
6.1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概述
6.1.1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概念
6.1.2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内容
6.1.3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功能
6.1.4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流程
6.2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指标及警限的确定
6.2.1 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6.2.2 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
6.3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预测
6.3.1 灰色预测方法(GM)
6.3.2 基于GM(1,1)模型的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警情预测
6.4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评价
6.4.1 警情评价的模型的确立
6.4.2 基于"变权"的警情评价
6.4.3 警情等级划分
6.4.4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评价及其分析 第七章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优化
7.1 农地利用优化的方法的选择
7.2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
7.2.1 生态功能服务价值最大化的农地利用结构优化
7.2.2 农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求解
7.2.3 农地利用结构优化评价
7.3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优化设计
7.3.1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耕地利用优化设计
7.3.2 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牧草地利用优化
7.4 农地利用优化策略建议
7.4.1 完善团场土地经营管理和产权制度,创新双层经营模式
7.4.2 耕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7.4.3 牧草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7.4.4 林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7.4.5 水域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兵团农地利用的变化的研究结论
8.1.2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兵团农地利用评价的结论
8.1.3 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8.1.4 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预警的结论
8.1.5 基于生态安全条件下兵团农地利用优化的结论
8.2 研究展望
8.2.1 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方面
8.2.2 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农地利用优化研究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本文编号:3805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0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