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乔家洼地区CO 2 封存体的地质评价标志与测井响应特征
发布时间:2023-04-29 21:55
靖边油田乔家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研究目的层段为延长组长4+5-长6段地层。将其作为C02封存的试验区是因其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和有利的气源运输条件。全面了解储集性和封盖性岩石的差异性才能更好的了解地质封存体,本文主要通过地质评价标志和测井响应特征两大方面对盖层与储层的各项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以乔家洼地区岩石的内部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理论、测井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隙测量、粒度分析、全岩分析、粘土矿物鉴定、高压压汞、突破压力测试等岩石物理分析手段对目的层段岩石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大小、孔喉结构特征、矿物成分特征、粘土矿物含量与变化、应力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本区封盖性岩石与储集性岩石在各种地质评价标志的变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这些变化在各条测井曲线上所对应的响应特征。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本区目的层段储集层主要岩性为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岩石内部颗粒以细砂和粉砂为主,中砂次之;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这几种成岩作用类型;储集性岩石与封盖性岩...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CCS封存及储盖层差异性
1.2.2 CO2驱油技术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4.4 特色及创新点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主要进展与认识
第二章 油气地质概况及沉积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
2.2 油气地质概况
2.2.1 烃源岩条件
2.2.2 储集岩条件
2.2.3 封盖层条件
2.3 研究区沉积背景
2.4 研究区目的层地层特征
第三章 储盖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3.1 储盖层岩石学特征
3.1.1 矿物成分特征
3.1.2 结构特征
3.2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3.2.1 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3.2.2 胶结作用
3.2.3 溶蚀作用
3.2.4 交代作用
3.2.5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第四章 储层与盖层孔隙结构特征
4.1 储集层与盖层物性差异
4.1.1 储集层物性特征
4.1.2 封盖层物性特征
4.2 储盖层全岩含量与粘土矿物含量差异
4.2.1 全岩含量差异
4.2.2 粘土矿物差异性
4.2.3 粘土矿物与孔隙度的关系
4.3 储盖层孔喉结构特征差异
4.3.1 盖层孔隙类型及特征
4.3.2 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
4.3.3 储盖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对比
4.3.4 T205井与T534井毛管压力曲线对比
4.3.5 物性与孔喉结构参数的关系
4.3.6 毛细管压力分类
4.4 岩石排替压力分析
4.4.1 突破压力与排替压力的转化
4.4.2 储层与盖层排替压力的对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质评价标志的测井响应特征
5.1 测井曲线标准化
5.1.1 测井曲线标准化原则
5.1.2 标准化方法的选择
5.1.3 标准化结果对比
5.2 储盖层地质评价标志的测井响应特征
5.2.1 测井响应特征的单井变化
5.2.2 乔家洼地区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
第六章 封存体评价与预测
6.1 封盖性岩石主控因素及其分类标准
6.1.1 主控因素分析
6.1.2 封盖层分类标准
6.2 储集性岩石主控因素及其分类标准
6.2.1 主控因素分析
6.2.2 储集层分类标准
6.3 封存体评价与预测
附图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05816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CCS封存及储盖层差异性
1.2.2 CO2驱油技术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4.4 特色及创新点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主要进展与认识
第二章 油气地质概况及沉积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
2.2 油气地质概况
2.2.1 烃源岩条件
2.2.2 储集岩条件
2.2.3 封盖层条件
2.3 研究区沉积背景
2.4 研究区目的层地层特征
第三章 储盖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3.1 储盖层岩石学特征
3.1.1 矿物成分特征
3.1.2 结构特征
3.2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3.2.1 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3.2.2 胶结作用
3.2.3 溶蚀作用
3.2.4 交代作用
3.2.5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第四章 储层与盖层孔隙结构特征
4.1 储集层与盖层物性差异
4.1.1 储集层物性特征
4.1.2 封盖层物性特征
4.2 储盖层全岩含量与粘土矿物含量差异
4.2.1 全岩含量差异
4.2.2 粘土矿物差异性
4.2.3 粘土矿物与孔隙度的关系
4.3 储盖层孔喉结构特征差异
4.3.1 盖层孔隙类型及特征
4.3.2 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
4.3.3 储盖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对比
4.3.4 T205井与T534井毛管压力曲线对比
4.3.5 物性与孔喉结构参数的关系
4.3.6 毛细管压力分类
4.4 岩石排替压力分析
4.4.1 突破压力与排替压力的转化
4.4.2 储层与盖层排替压力的对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质评价标志的测井响应特征
5.1 测井曲线标准化
5.1.1 测井曲线标准化原则
5.1.2 标准化方法的选择
5.1.3 标准化结果对比
5.2 储盖层地质评价标志的测井响应特征
5.2.1 测井响应特征的单井变化
5.2.2 乔家洼地区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
第六章 封存体评价与预测
6.1 封盖性岩石主控因素及其分类标准
6.1.1 主控因素分析
6.1.2 封盖层分类标准
6.2 储集性岩石主控因素及其分类标准
6.2.1 主控因素分析
6.2.2 储集层分类标准
6.3 封存体评价与预测
附图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05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0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