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低溶解氧条件下微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发布时间:2023-05-07 05:08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结构致密、沉降性能优异、抗负荷冲击能力强、脱氮除磷效果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有关其形成机理的说法不一,而对机理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了解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能,为其应用和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好氧颗粒污泥的重要组成成分成为国际学者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采用SBR反应器,对低溶解氧条件下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对好氧颗粒污泥及其EPS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其絮凝能力以及污泥的疏水性的变化,分析污泥的絮凝能力、疏水性行与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形成颗粒污泥的性质及效能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在颗粒形成过程中,红外光谱显示颗粒污泥及EPS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EPS中蛋白质含量由61.29 mg/g MLSS逐渐增加并稳定维持在198.95 mg/g MLSS左右;而EPS的多糖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污泥EPS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由4.91增加到7.48,说明了污泥EPS蛋白质与总糖比值增加对污泥颗粒化起重要作用。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表明,芳香族和色氨酸蛋白质类物质的荧光强度随着粒化的程度显著增加,说明EPS中...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好氧颗粒污泥的概述
        1.1.1 好氧颗粒污泥的定义及优势
        1.1.2 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
    1.2 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1.2.1 “晶核假说”原理
        1.2.2 自凝聚假说
        1.2.3 丝状菌假说
        1.2.4 细菌表面决定性假说(EPS)
    1.3 胞外多聚物(EPS)
        1.3.1 EPS的基本性质
        1.3.2 EPS与污泥絮凝性的关系
        1.3.3 EPS与污泥粒化的关系
    1.4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用水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4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EPS标线的测定
        2.3.2 颗粒污泥粒化过程中EPS组成的变化
        2.3.3 污泥及EPS的光谱特性分析
        2.3.4 污泥的相关疏水性分析
        2.3.5 污泥的絮凝能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颗粒污泥能效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2 水质检测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COD的去除效果
        3.3.2 氨氮的去除效果
        3.3.3 P的去除效果
        3.3.4 去除率
    3.4 本章小结
4 污泥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仪器
        4.2.2 污泥形态的观察
        4.2.3 污泥物理性质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
        4.3.1 好氧颗粒污泥外观变化
        4.3.2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污泥形态的显微镜观察
        4.3.3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物理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低溶解氧条件下微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研究
    5.2 低溶解氧条件下微颗粒污泥效能的研究
    5.3 低溶解氧条件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探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10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10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