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2 05:03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石化行业作为吉林省支柱行业之一,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碳排放的过快增加,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必然无法持续,那么协调经济增长和CO2排放间的矛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极其重要。本研究在导师主持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下,从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对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进行计算,探索各驱动因素对CO2排放影响程度及CO2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相关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在2001-2011年间的变化很相似,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能源消耗从1435.73上升到2532.68万吨,2012年能耗下降明显,为2346.72万吨;碳排放量自1051.82万吨增长至1688.49万吨;碳排放强度则逐年下降,由3.02下降到0.70。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揭示吉林省化工行业碳排放驱动因子的边际弹性系数,并构建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脱钩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额、能源效率、行业总资产、能源消费结构、资产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等吉林省化工行业碳排放的驱动因子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31、0.25、-0.28、0.29、0.22、0.26和0.30。化工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处于弱脱钩状态。通过对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碳排放方面,2001-2012年间,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Moran's I值变动很大,省域整体的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集聚效应较弱。石化行业各区域之间碳排放的集聚性经历了弱—强—弱的过程,按照碳排放的高低将吉林省整体划分为HH、HL、LL和LH区,其中2005年长春和松原进入HH区,为碳排放高值区,其它城市的象限区域均未发生,2010年四平市由LH区进入了HH区,吉林市始终处于HL区;在碳排放强度方面,吉林省石化行业碳排放强度Moran's I值总体变化不大,变化幅度仅达到8.8%,石化行业碳排放强度在整体上表现出空间离散的状态,空间集聚效应较弱,且这种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各城市间石化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分异程度极大,吉林、松原和辽源形成了碳排放强度的低值区,而长春、四平、通化和白山组成了碳排放强度的高值区;全省各城市多数都处在煤炭消费比重高的亚区,但城市彼此间的碳排放强度高低差别很大。通过本文的研究,较全面地揭示了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各驱动因素对其影响程度,了解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特征,为吉林省石化行业减少CO2排放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碳排放 驱动因素 脱钩效应 时空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72;X3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12-13
  • 1.2.2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13-14
  • 1.2.3 碳排放时空差异研究14-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7
  • 1.4 技术路线17
  • 1.5 创新点17-19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模型方法19-24
  • 2.1 相关理论19-20
  • 2.2 模型方法20-24
  • 2.2.1 碳排放量计算方法20-21
  • 2.2.2 STIRPAT模型21
  • 2.2.3 脱钩模型21-22
  • 2.2.4 ESDA方法22-24
  • 第三章 吉林省石化行业概况及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24-31
  • 3.1 吉林省石化行业概况24-27
  • 3.1.1 吉林省石化行业基本情况24-27
  • 3.1.2 重点项目建设27
  • 3.1.3 重点企业生产经营27
  • 3.1.4 石化与汽车产业配套协作27
  • 3.2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情况27-30
  • 3.2.1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情况28
  • 3.2.2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情况28-29
  • 3.2.3 吉林省石化行业碳排放强度情况29-30
  • 3.3 本章小结30-31
  • 第四章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研究31-39
  • 4.1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31-35
  • 4.1.1 STIRPAT模型的构建31-32
  • 4.1.2 被选因子的偏相关分析32
  • 4.1.3 驱动因子边际贡献测度32-35
  • 4.2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相关碳排放脱钩效应研究35-38
  • 4.2.1 脱钩模型构建35-36
  • 4.2.2 吉林省石化行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分析36-38
  • 4.3 本章小结38-39
  • 第五章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研究39-59
  • 5.1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的变化39-48
  • 5.1.1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全局空间自相关39-41
  • 5.1.2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局部空间自相关41-46
  • 5.1.3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局部时空差异条件变化分析46-48
  • 5.2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时空格局的变化48-57
  • 5.2.1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48-50
  • 5.2.2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局部空间自相关50-55
  • 5.2.3 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局部时空差异条件变化分析55-57
  • 5.3 本章小结57-59
  • 第六章 吉林省石化行业碳减排政策建议59-63
  • 6.1 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59-60
  • 6.1.1 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59
  • 6.1.2 加强科技支撑59-60
  • 6.2 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60-62
  • 6.2.1 加快完善吉林化工循环园区的发展60-61
  • 6.2.2 加速发展二氧化碳产业61-62
  • 6.3 本章小结62-63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3-65
  • 7.1 结论63-64
  • 7.2 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9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9-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豹;黄贤金;;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2 刘佳骏;史丹;汪川;;中国碳排放空间相关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8期

3 谌伟;李荷华;;LMDI分解方法在碳排放领域用法探讨[J];生态经济;2015年08期

4 刘永伟;闫庆武;;基于GIS的中国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5 朱妮;张艳芳;位贺杰;;县域尺度下能源产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6期

6 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ESDA方法和空间Lucas模型[J];人口学刊;2014年06期

7 赵涛;郑丹;;1996-2010年中国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8 陆学;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2期

9 王文秀;匡耀求;黄宁生;;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自相关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10 岳婷;龙如银;;中国省域生活能源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石化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70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