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地质公园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本文关键词:沂蒙山地质公园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沂蒙山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地质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知识普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作为基础工作的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其方法还不完善,研究还有待深入。常规定量评价方法存在评价因子相关性、主观性强等问题。本文以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区内27处主要地质遗迹分类,然后分别运用定性与定量两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其中,定性评价从地质遗迹的科学、美学和社会价值三个层面展开;在比较几种常规定量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主成分分析法(PCA)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评价体系确定因子权重,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准确性。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的合理方法,为其它地质公园的资源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为沂蒙山地质公园提供开发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的理论依据,增加其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可能性。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系统研究了沂蒙山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自然环境和区域地质概况,将区内主要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层遗迹、岩石遗迹、古生物、地质构造、珍稀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遗迹7大类;2.建立了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体系,选取自然属性、价值属性、保护现状和开发潜力为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分为15个评价因子,并据此对区内27处主要地质遗迹单体及类型进行评价分级;3.构建了层次—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有效解决了常规定量评价方法存在的评价因子相关性、主观性强等问题;4.通过综合评价得到,沂蒙山地质公园拥有4处世界级、5处国家级、10处省级及多处地市级地质遗迹资源;5.提出了地质公园现存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别从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保护两种模式提出改进对策,为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me convention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 the paper studi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profile of Yimeng Mountain Geopark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92.7;P9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泽成;嵩山跻身首批国家地质公园[J];河南地质;2001年01期
2 ;地质公园又添33家黄山等列入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J];广西地质;2002年02期
3 ;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J];国土资源通讯;2002年01期
4 袁可林 ,郑红媛;我国地质公园家族又绽新花 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7期
5 卢地矿;豫西深山有奇景 请到河南卢氏来——河南狮子评地质公园剪影[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7期
6 狄调文;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开始接受国家“体检”[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7 焦国文;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验收[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2期
8 ;2002年已揭碑开园的国家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通讯;2003年07期
9 刘家仁;地质公园及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J];贵州地质;2004年01期
10 刘家仁;我国公布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贵州四个公园榜上有名[J];贵州地质;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岩;;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展陈大纲(第二稿)[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逊;任景明;;地质公园的地球科学基础和生态学意义[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志刚;;地质公园调查[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浦庆余;;地质公园——意义和作用[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5 翟辅东;;南岭国家地质公园群构建探讨[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伏庆是;刘钟伟;;附录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巡礼[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晶;张燕如;;规划建设是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根本[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同德;;略论地质公园规划内容与编制程序[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万宁华;黄东如;王和平;;浅谈象山地质公园的申报[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春生;;第三章 广东省的地质公园与人文风貌[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亚星;黄山——首列世界地质公园 先有三顶全球桂冠[N];安徽日报;2004年
2 记者 王玉平;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授匾[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陈静;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艾子;让地质公园“动”起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记者 夏s,
本文编号:1403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40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