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SS数据的电离层四维多尺度层析成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03:04

  本文关键词: GNSS 多次反演 电离层层析 电子密度 出处:《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电离层层析是一种全天候、大范围的电离层探测技术,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探测范围广等诸多优势。尤其是现在GNSS的快速发展,GPS、伽利略、GLONASS、北斗等卫星系统的出现,为电离层层析带来大量的可用数据源,同一时刻电离层中有更多卫星信号穿过,为获取更多精确输入数据值提供了技术保证,从而实现利用层析技术获得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时空分布。目前的电离层层析技术特别适用于大尺度电离层结构重构及电离层扰动形态的监测,但对中小尺度电离层结构的重构则受到地面数据分布不均匀、投影不完全等局限,不能进行有效的图像反演。为了探测电离层多尺度(包括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结构的电子密度时空分布,本文利用一种多次反演(multi pass inversion,multi)的层析算法,获取美国西海岸密集的地基GPS观测数据、欧洲地区多星座GNSS数据,进行多分辨率的电离层层析成像,实现电离层多尺度结构探测。首先以北美地区上空电离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时间窗选取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对multi反演算法结果的影响,选择最佳算法设置,进而借助和no-multi反演层析结果的对比,分析multi反演算法的特点和优越性。其次,针对不同的地面站数据选取,借助与电离层测高仪的峰值电子密度实测值的对比,讨论了地面观测数据的分布密度对multi反演层析结果的影响;最后,用该算法分析了北美地区以及欧洲地区地磁平静态和磁暴时期电离层多尺度结构时空变化,同时分析基于GNSS数据的层析结果与基于GPS数据的层析结果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反演区域内,multi反演算法进行多分辨率的格网划分实现了电离层四维多尺度层析成像,并且在层析精度上比no-multi的反演算法精度更高。在未来的电离层模型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该算法,从而实现检测电离层连续时空变化的目的,尤其是对电离层不同尺度扰动结构的变化,从而为民航应用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所需要的性能保证。
[Abstract]:Ionospheric tomography based 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Navigation is an all-weather condition. The wide range of ionospheric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low cost, simple operation, wide range of detection and so on.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NSS now, Galileo GLONASS. The emergence of satellite systems such as Beidou brings a large number of available data sources for ionospheric tomography. At the same time, more satellite signals pass through the ionosphere, which provides a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obtaining more accurate input data. The current ionospheric tomography technique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ionospheric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and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morphology monitoring. Howev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soscale ionospheric structure is limited by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ground data and incomplete projection. In order to dete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in the ionospheric multiscale (including large scale and small scale) structures, it is impossible to carry out effective image inversion. In this paper, a multi pass inversion multiplex tomography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the dense ground GPS observation data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multi-constellation GNSS data in Europe are used for multi-resolution ionospheric tomography to detect the multi-scale structure of the ionosphere. Firstly, the ionosphere over North America i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influence of time window selection an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on the multi inversion algorithm is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algorithm setting is selected, and then compared with the no-multi inversion tomography 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multi inversion algorithm are analyzed.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ground station data selec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ionospheric altimeter peak electron density measured by comparison.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ground observation data on the multi inversion tomography results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ionospheric multiscale structure during the geomagnetic flat static and magnetic storm period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are analyz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romatographic results based on GNSS data and that based on GPS data i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in the inversion region. The multi-resolution grid partition of multi invers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realize the four-dimensional multi-scale tomography of the ionosphere. And the accuracy of tomograph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multi 's inversion algorithm,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future ionospheric model design,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tecting continuous ionospheric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particular, the variation of the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structure at different scales provides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guarantee for the civil aviation application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67.1;P3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冲;新千年,新世纪,新一代,新前景——谈GNSS[J];全球定位系统;2001年01期

2 季宇虹;王让会;;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技术与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5期

3 赵法彬;;为GNSS产业发展把脉——“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10年会”在北京召开[J];数字通信世界;2010年12期

4 赵玉滨;GNSS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8期

5 曹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06年03期

6 张训械;邵连军;王鑫;孙强;胡雄5;;GNSS-R地基实验[J];全球定位系统;2006年05期

7 曹冲;;GNSS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及典型案例[J];全球定位系统;2007年01期

8 ;精准时代,聚焦新一代GNSS集成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07年05期

9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导航定位技术的研究综述与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09年03期

10 刘海波;吴德伟;卢艳娥;戴传金;;GNSS抗干扰实验室平台搭建与测试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君;李孝辉;;GNSS系统时间偏差及其监测与预报[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Supporting capability analysis of present spectrum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GNSS IDM in China[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3 朱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进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董绍武;;GNSS时间系统及其互操作[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孙晓波;李冶天;;多模GNSS高精度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高井祥;闫文林;王坚;;矿山变形灾害GNSS现代化监测技术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马利华;韩延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概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A study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effects on Differential GNSS[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2年

10 甄卫民;韩超;杜黎明;陈丽;;我国GNSS开放服务中的干扰检测与减缓计划[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娜;我GNSS技术打破国外垄断[N];科技日报;2007年

2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1年

3 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系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王岩;包头用GNSS管理市政布局[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甘勃;“天眼”迈进GNSS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王立彬;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夺下千万美元大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通讯员 彭祥荣;“陆态网”民勤GNSS基准站投入试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裴蕾;测绘气象共建GNSS基准站[N];四川日报;2010年

9 王雅丽;实施国际化战略[N];中国测绘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敏霞 通讯员 王存林;陆态网沱沱河GNSS基准站建成并试运行[N];格尔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鹏;地基GNSS探测2D/3D大气水汽分布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徐韶光;利用GNSS获取动态可降水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磊;基于GNSS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预测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陈良;机载GNSS/SINS组合精密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郭瑶;惯性辅助的高动态GNSS基带信号跟踪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甘雨;GNSS/INS组合系统模型精化及载波相位定位测姿[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俊毅;GNSS动态相对定位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任烨;多场景下的GNSS完好性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6年

9 陈华;基于原始观测值的GNSS统一快速精密数据处理方法[D];武汉大学;2015年

10 郭博峰;单站高频GNSS求解同震位移的新方法及联合强震仪的地震预警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GNSS-R应用于测量表层土壤湿度及软件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高荣祥;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雷达目标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陈闻亚;基于Internet的GNSS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晨云鹂;GNSS在地震矩反演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张U,

本文编号:1467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467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