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北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矿物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本文选题:麦斜岩体 切入点:华南 出处:《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花岗岩类岩石是构成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关系密切。华南地区广泛分布了不同时代的花岗岩,是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省之一,其中早古生代花岗岩与武夷—云开造山运动密切相关,目前有关华南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麦斜花岗岩体位于赣西北地区新干县一带,构造位置上处于江绍断裂带东部,武夷—云开造山带核部附近。本文对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开展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为正确认识和理解华南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提供新的证据。赣西北麦斜岩体以灰白色中细粒等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造岩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以及暗色矿物黑云母和少量细颗粒状角闪石,副矿物主要为锆石、磷灰石、榍石与铁钛氧化物等。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均为原生岩浆成因,主要有镁质黑云母和铁质黑云母两种类型。黑云母的FeOT含量介于15.61~21.27%,平均为20%;MgO含量较为均一,介于7.74%~10.88%,平均为9.79%;Fe2+/(Fe2++Mg)=0.38~0.54,平均为0.49。根据黑云母Al结晶压力计算公式计算而得其结晶压力P=233~381MPa,平均为293 MPa,侵位深度H=8.8~14.4km,平均深度为11.1km。根据黑云母Ti温度计计算结果可知,黑云母结晶温度为494~671℃。同时根据黑云母成分显示成岩过程中氧逸度较低,介于-25.6~-18.2之间,平均为-20.6。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高精度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为433.4±7.1Ma(MSWD=0.82)和431.8±6.0 Ma(MSWD=0.43),属于早古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且位于华南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峰期(430~440Ma),滞后于武夷—云开造山运动变质峰期(445Ma之前),表明其不可能形成于同碰撞的构造背景下。样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SiO_2=62.0%~71.43%)、高钾(K2O/Na2O=0.88~2.42)、富碱((K2O+Na2O)=5.39%~8.12%)、低Fe2O3(2.61%~5.70%)、MgO(0.96%~2.90%)、CaO(1.39%~5.11%)、TiO_2(0.27%~0.67%)、P2O5(0.06%~0.10%)含量,整体呈弱过铝质(A/CNK介于0.98~1.25,平均为1.08)。所测样品中黑云母的氧化系数介于0.118~0.469之间,平均为0.157,镁质率(M)介于0.45~0.61之间,平均为0.50,MF介于0.91~1.23之间,平均为1.0,与I型花岗岩特征相似,且P2O5含量与SiO_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计算而得其锆饱和温度为736℃~825℃。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上表现为富集Rb、Th、Pb和LREE,亏损Nb、Ta、Ti、P、Ba、Sr等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5.00~40.42,平均为17.17),弱到中等Eu负异常(δEu=0.63~1.00,平均为0.77)。样品的87Rb/86Sr比值变化于2.1288~2.2306,对应的初始Sr比值为(87Sr/86Sr)i=0.708444~0.708962。147Sm/144Nd=0.097457~0.117699,143Nd/144Nd=0.511976~0.512046,对应的εNd(t)值为-7.48~-7.22。计算的模式年龄为TDM2=1.75~1.87Ga,平均为1.81Ga,暗示其形成于古元古代中、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实验岩石学以及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下地壳中-基性岩(如角闪岩)的水不饱和部分熔融,初始岩浆中可能有一定量的幔源物质混入,并存在广泛的角闪石、黑云母、钛铁矿、榍石、斜长石、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这些幔源物质是华南古元古代时期发生了俯冲流体的交代作用而形成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可能形成于陆内后碰撞环境,由幔源基性物质底侵,导致华南早古生代中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广泛分布的华南早古生代陆内岩浆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97.3;P58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生明;吕昌国;;贺兰山南段大战场花岗闪长岩体特征及时代[J];宁夏工程技术;2009年03期
2 王志峰;黄杰;于恒栋;;安徽省花岗闪长岩特征分析及工程应用[J];工程与建设;2011年01期
3 任国林,阎世骏;刘湾花岗闪长岩体风化岩的工程地质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1年06期
4 陈祥高,张忠奎;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和热史的探讨[J];科学通报;1983年06期
5 朱雄飞,茆德俊,肖深耀,董传万;徐湾—石头岗花岗闪长岩体对围岩的热影响[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6 邓尔新;浙江绍兴花岗闪长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含金特征[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7 钟自云,骆靖中;大宁花岗闪长岩体的成因类型与地质特征[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8 李之彤;赵春荆;;黑龙江省东部楚山兴凯期花岗闪长岩体的特征和成因[J];岩石学报;1987年01期
9 毛景文,陈毓川;关于桂北四堡期花岗闪长岩成因的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8年04期
10 邢凤鸣;徐祥;李应运;任思明;;皖南晋宁早期花岗闪长岩带的确定及其岩石学特征[J];岩石学报;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宋忠宝;任有祥;李智佩;杨建国;栗亚芝;王伟;;北祁连山白山子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忠宝;任有祥;李智佩;杨建国;栗亚芝;王伟;;北祁连山白山子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3 杨进辉;朱美妃;刘伟;翟明国;;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4 褚少雄;刘建明;徐九华;魏浩;柴辉;佟匡胤;;黑龙江三矿沟铁铜矿床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C];2013年
5 李晓春;范宏瑞;;鹰山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混合成因——来自碱性长石斑晶的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余良范;毛丽达·尼合买提;古黄玲;褚庚;杨晓勇;;安徽铜山铜(金)矿床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A];“小岩体成大矿与找矿战略突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勇;周口店花岗闪长岩风化过程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尚振;藏南冈底斯南缘程巴复合岩体构建机制及岩浆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王莉;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岩基东南缘晚侏罗世—早始新世岩浆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4 王帅;赣西北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矿物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5 马文峰;西藏显角囊斑岩铜矿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及容矿空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俞赛赢;临沧花岗岩基中段花岗闪长岩类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治博;内蒙古哈尔扎盖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岩石特征与构造环境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范羽;安徽青阳地区钨钼成矿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陈红杰;冀西北晚太古代赞岐岩类及其构造意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元朔;皖南中生代岩浆活动年代学格架和岩石成因[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4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56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