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本文选题:两叶光能利用率模型 切入点:总初级生产力 出处:《南京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CO2浓度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分量,反映了自然环境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P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监测并分析其对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响应,将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论文以两叶光能利用率模型(TL-LUE,two-leaf light use efficiency model)为工具,基于MODIS数据和气象台站观测数据模拟计算2001-2014年中国生态系统的GPP(空间分辨率为500 m,时间分辨率为日),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揭示冠层阳叶和阴叶对GPP的贡献。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G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由于受气候、LAI和植被类型等要素的综合影响,2001-2014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PP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年GPP变化范围为0~3000 gCm-2a~(-1)。在青藏高原,西北以及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区,由于降水的制约,植被稀疏,年GPP一般低于500 g C m-2a~(-1);东北地区植被生长主要受温度制约,年GPP在500~1500 gC m-2a~(-1)之间变化;其他地区的年GPP高于1500 gC m-2a~(-1)以上,淮河流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华南沿海地区和海南等地的GPP达到2500gCm-2a~(-1)左右。中国陆地生态的GPP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2010-2014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PP的变化速率为-25~25 g C m-2a~(-1)。年GPP的变异系数为0.02-0.4,华北北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两省交界地区的GPP的年际间波动较大(变异系数较高),东北、华北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大部GPP的年际间波动较小(变异系数较低)。(2)阴叶和阳叶的GPP贡献及其时空变化分析整体而言,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阳叶的GPP(GPPsun)低于阴叶的GPP(GPPshade)。2001-2014 年间,GPPsun 的范围是 0~1350 gCm-2a~(-1),GPPshade的范围是0~2200 g C m-2a~(-1) GPPsun最高值是GPPshade最高值的1.6倍。西藏,新疆,内蒙古和青海等省市,GPPsun低于450 g C m-2a~(-1),GPPshade低于1000 g Cm-2a~(-1)。淮河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GPPsun高于900 gCm-2a~(-1) GPPshade高于1500 g Cm-2a~(-1)。东北、华中、西南、东南地区的GPPsun为450~900 gCm-2a~(-1),GPPshade 的变化范围为 800~1600 g C m-2a~(-1)。在 2001-2014 年间,GPPsun 的变化速率是~(-1)5~15g Cm-2a~(-1),GPPshade的变化速率是-25~25g C m-2a~(-1)。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GPP总量在5.8~6.2 Pg C a~(-1)之间波动,阳叶的GPP总量在1.8~2.0 Pg C a~(-1)之间波动,而阴叶的GPP总量为4.0~4.2PgCa~(-1)。全国而言,阴叶的GPP占全部GPP的68%左右,阳叶GPP占全部GPP的32%左右。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PP总量的年际间波动主要由阴叶GPP的波动所导致。(3)不同因子对GPP时空变化的分析在全国70.4%的植被地区,LAI上升会导致GPP的增加,分别在全国78%的草地、71%的农田和61%的森林地区,LAI上升对GPP有促进作用。在西北、内蒙古大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和华北等干旱和半干旱区地区,降水上升会导致GPP增加(p0.05);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和黑龙江大部地区,年降水量上升会导致GPP明显下降(p0.001);在吉林中东部、辽宁中东部、西藏大部、四川西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北部、广西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河南南部等地区,降水上升也会导致GPP下降(p().05)。温度对GPP影响的空间格局与降水相反,在西藏的东南角、内蒙古东部、甘肃东部、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山西北部、河北、陕西北部和山东北部地区,GPP与温度负相关(p0.1);我国的大部分地区GPP与温度正相关,其中四川中西部、华中、华南和东南地区的GPP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达到p0.1的显著水平,青海和四川的交界处GPP与温度的相关系数达到p0.001的显著水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宽彪;贾宝全;张志强;;基于遥感的中国植被蒸散比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9期
2 陈静清;闫慧敏;王绍强;高艳妮;黄玫;王军邦;肖向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VPM遥感模型估算[J];第四纪研究;2014年04期
3 李登秋;周艳莲;居为民;王辉民;柳艺博;吴小翠;;太阳辐射变化对亚热带人工常绿针叶林总初级生产力影响的模拟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4年03期
4 秦伟山;张义丰;;国内外海岛经济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5 林绍珍;林卿;;新中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变迁过程及原因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张方敏;居为民;陈镜明;王绍强;于贵瑞;韩士杰;;基于遥感和过程模型的亚洲东部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2期
7 陈福军;沈彦俊;李倩;郭英;徐丽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近30年NPP时空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8 于贵瑞;王秋凤;朱先进;;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9 赵晓敏;;浅谈森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10 郝彦宾;王艳芬;崔骁勇;;干旱胁迫降低了内蒙古羊草草原的碳累积[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08期
,本文编号:1690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69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