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StCBF1与转ScCBF1基因拟南芥抗冻性与冷驯化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07:15
本文选题:低温胁迫 切入点:StCBF1 出处:《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低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有效的低温应答机制,其中依赖于CBF的低温信号途径在植物应对低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马铃薯是世界性重要的粮食与能源作物,但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经常遭受冷冻害影响,严重时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Solanum tuberosum为耕作种,无法通过冷驯化提高抗冻性,Solanum commersonii为野生种,可以通过冷驯化来提高抗冻性。为了探究马铃薯的抗冻机制,我们对两个不同的马铃薯CBF1(StCBF1和ScCBF1)基因进行研究,探讨这两个CBF基因是否在马铃薯的抗冻和冷驯化中发挥着不同作用。本研究以野生型、转马铃薯StCBF1基因以及转马铃薯Sc CBF1基因拟南芥为材料,通过分析目的基因的生物学信息,检测了转基因材料的抗冻性以及冷驯化能力、半致死温度(LT50)、叶片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以及CBF冷应答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探究StCBF1基因与ScCBF1基因在拟南芥抗冻性与冷驯化能力中的作用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目的基因的生物学分析以及蛋白序列比对发现,StCBF1基因与ScCBF1基因同源性很高,但是在转录激活区/功能未知区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两者功能差异的原因之一。(2)StCBF1基因与ScCBF1基因都定位于细胞核,在细胞核行使功能。(3)在冷冻处理并恢复后,转基因拟南芥的存活状况显著好于野生型拟南芥,同时转ScCBF1基因拟南芥存活状况显著好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4)无论是否经过低温处理,转基因拟南芥LT50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转ScCBF1基因拟南芥LT50显著低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并且经过冷驯化之后,转ScCBF1基因拟南芥LT50显著下降,而转StCBF1基因拟南芥LT50无显著下降。(5)低温胁迫降低了拟南芥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参数,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基因拟南芥维持了较高的光合参数,同时转ScCBF1基因拟南芥的光合参数显著高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6)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基因拟南芥在低温处理后能维持较高的Fv/Fm;转ScCBF1基因拟南芥Fv/Fm显著高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7)低温胁迫下,拟南芥体内H_2O_2含量、O_2~·-的产生速率明显升高,转基因拟南芥体内H_2O_2含量和O_2~·-的产生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转StCBF1基因拟南芥中ROS的积累高于转ScCBF1基因拟南芥。(8)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基因拟南芥能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两种转基因拟南芥相比,转ScCBF1基因拟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而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9)与野生型和转ScCBF1基因拟南芥相比,转StCBF1基因拟南芥能维持较高的脯氨酸含量;经过低温处理之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可溶性糖含量会显著上升,与转ScCBF1基因拟南芥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10)低温胁迫下,CBF冷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上升,其中转ScCBF1基因拟南芥COR15a、KIN1、RD29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野生型拟南芥最低。以上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抗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并且转ScCBF1基因拟南芥抗冻性、冷驯化能力显著强于转StCBF1基因拟南芥。导致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转ScCBF1基因拟南芥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较低的ROS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目的基因蛋白序列转录激活区/功能未知区存在差异以及COR15a、KIN1、RD29a基因表达量差异引起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辉;林萱;宋勇;;马铃薯抗低温胁迫研究进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4年10期
2 黄先群;曹通;辛智海;李旭;李丽;黄团;;马铃薯抗寒材料的筛选及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14年03期
3 王国骄;王嘉宇;苗微;赵明辉;陈温福;;强耐冷性水稻新品系J07-23抗氧化系统对长期冷水胁迫的响应[J];作物学报;2013年04期
4 徐呈祥;;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机理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年24期
5 张计育;王庆菊;郭忠仁;;植物AP2/ERF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遗传;2012年07期
6 武辉;侯丽丽;周艳飞;范志超;石俊毅;阿丽艳;肉孜;张巨松;;不同棉花基因型幼苗耐寒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7 项延军;李新芝;王小德;;5种藤本植物的抗寒性研究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品明;孙玉芳;杨丙贤;宗学凤;王三根;;低温胁迫对黄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5期
9 杨红旗;王春萌;;中国马铃薯产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种子;2011年05期
10 王会良;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孙中海;;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694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69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