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本源:海德格尔“此在”有限性

发布时间:2016-12-01 11:20

  本文关键词:科学技术本源:海德格尔“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5年

科学技术本源:海德格尔“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

姚鹏  

【摘要】:本论文含两个焦点:其一,据海德格尔“此在”有限性-超越性来具体地研究科学技术的本源;其二,基有限性-超越性研究科学技术运作生发机制。科学技术活动是一般主体“综合-分析性”整体活动,具有复杂的集成性。出入海德格尔科学技术思想,对于面向科学技术本源、科学技术统一运作机制和遭遇科学技术本来现象至关重要。科学技术蔚然成势是近现代的事情,是西方文化历史性积累整合的结果。科学技术演进深化与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一般主体之消隐化并行;与事物成为所谓对象性表象之虚空化偕行;与西方文化多样性活动变得单一化俱行;这种单一化整体性历史运作必然导致全球化、均质化和虚无化。有限性主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般主体在于自身的运作设施;事物之所以成为对象性表象也在于有限性主体的运作设施;有限性主体之所以具备相应运作设施在于其依赖存在而存在;主体性自我与其自身的活动设施是交互的统一体;主体性自我的运作设施分别是语言、数学和因果性关系,三者各司其职构成统一性科学技术运作机制。由于“此在”依赖存在而存在,科学技术的运作机制就必然是存在的一种应允。总之,科学技术本源:存在、存在者和此在的超越性-有限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N0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冠臣;;从表象主义到现象主义——认知语境中的“存在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曾云;;源初境域和意义显示——海德格尔早期对“世界”的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徐振轩;简论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牛文君;叶美芳;;走向存在之家——海德格尔与道家语言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6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7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长江;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空间伦理的继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周洁;主体间性视角下翻译本体论之重构[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王炜;海德格尔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忠利;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又芳;从光的理想国到光因特网[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郭春明;孤独意识的时代凸显与现实关切[D];吉林大学;2011年

9 岳光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文莉;时间,,作为存在的境遇[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颖斌;毛建儒;;“有”拒斥“无”和“有”生于“无”——海德格尔论科学中“有”和“无”的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2期

2 张汝伦;海德格尔对科学本质的反思[J];求是学刊;1994年01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灵伦;林昕;;试论人的有限性及其现实意义[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杨洲;;见山是山?见水是水?[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银笙;;天理何在:空间视角的反思[A];2013年第七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王金林;;现成性与历史性——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会通之一[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5 师庭雄;;思索的重负——关于时间与存在的思考[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康中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王珍;[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张立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哲学所 谢地坤;[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红雨;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D];吉林大学;2003年

2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鹏;科学技术本源:海德格尔“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任敬;艺术之思在存在之思中绽出[D];兰州大学;2015年

3 王颖斌;去蔽之真[D];山西大学;2004年

4 刘晟光;实践的价值理解与价值的实践理解[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洁;死亡的三个向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刚;前科学、科学及数学因素[D];山东大学;2007年

7 师庭雄;存在的事情[D];兰州大学;2005年

8 赵录旺;历史性命运与人的诗意性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翁洪营;从上手状态向现成状态的转换[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顾泉;追索真理[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科学技术本源:海德格尔“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00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