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滩涂围垦与驱动要素研究(1949-1988)

发布时间:2020-12-08 21:07
  本文旨在对1949年-1988年崇明岛滩涂围垦过程进行复原,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驱动要素以及对过程中的问题和规律进行总结。明中期以前,崇明岛坍涨无定的土地发育特性、特殊的江海地理位置,都深刻地制约着崇明岛地区围垦格局的形成。入清以来,各个沙岛的合并趋势成为历史的必然,促使以“沙田”为主要开发模式的围垦驱动要素形成,而围绕着“沙田”的开发方式也逐渐深入、并走向成熟,但囿于崇明岛江海之地的自然特性,围垦的局限在传统时代始终无法突破。建国以后,崇明岛滩涂围垦的演变呈现出以下时空特征:在时间发展上,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是围垦的快速推进阶段,具体表现在速度和规模上;60年代末-70年代后期为围垦的全面发展阶段,围垦的主导力量由上海市转为崇明县,围垦的地域也由原先北沿地区转为各个方位,呈现出全面拓展的态势;70年代末-80年代末围垦进入了理性开发阶段,主要体现为速度的全面放缓和围垦利用方式多样化的转变。从空间发展上看,崇明岛北沿既是围垦的发端,也是围垦的重点地区;东沿和西沿作为围垦的补充地区,在时间的催生下,不断蕴藏着新的围垦趋势;而滩涂淤积较少的南沿地带,一直处于围垦的支流地位。建国以来,... 

【文章来源】: 余智华 上海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崇明岛滩涂围垦与驱动要素研究(1949-1988)


崇明岛四个时代围垦空间分布图(1956-1984年)

示意图,崇明,示意图,滩地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1949-1988年崇明岛围垦过程复原42公社北界河两侧滩地、奚家港至八滧港南口滩地等共六段。规划地点主要集中于崇明岛北沿、东部地区,可围垦面积57000亩,并大多以建立为副业基地为主要目的。①但结合这三年间围垦实际上看,只有北沿的两处滩地进行的围垦,总面积也只有3.1万余亩,体现了围垦过程中的审慎态度。进入80年代后,滩涂的淤涨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这为围垦滩地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矗而1980年的围垦规划报告记载当时沿江滩涂高程在二米以上的还有十八万亩,其中三米六以上的有八万一千亩。并准备在八一年先围1万亩,八五年前再围8万亩,共计9万亩,而事实上在一九八五年前未完成原规划的一半,无有独偶,1982年滩地围垦报告计划85年前围垦4.5万亩,最后也仅完成一万余亩,这种现象同样在1985年的围垦报告中体现,可见整个该阶段围垦在规划和实践的过程中一直保持一种保守的审慎态度,而在实际围垦规模上也更偏向中小规模。诚然,在原有大规模围垦的基础上,缩小围垦规模并不会对崇明本地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在处理上海市区副食品问题上就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在围垦规模缩小的背景下,为维持总体上的平衡崇明内外的需求,就必须从围垦效益和多样化发展着手,那么围垦规划的具体利用和使用又是如何具体展现?图2-3:1982年崇明岛围垦规划示意图资料来源:根据《围垦规划示意图》改绘,上海市崇明区档案馆藏,1982年,档案号:40-1-392。从图2-3上,可以看出崇明岛当时规划围垦区域位于东沿和北沿地区,以及南沿的小部分地区,而重点区域为东旺沙、团结沙、黄瓜沙,以及拦蓄的两道泓①《关于围垦滩地的报告》,上海市崇明区档案馆藏,1978年,档案号:10-20-27。

示意图,崇明,区域性,空间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1949-1988年崇明岛围垦过程复原46明为狭长型的岛屿,在划分确切的方位上存在交叉,故研究探讨中不作具体方位界定,而单以笼统确切的东、南、西、北进行空间界定,形成各个方位所占比例。因此下表2-5主要就这一原则而形成:表2-5:崇明岛围垦规模和方位比例统计表围垦方位围垦规模崇明岛北部崇明岛南部崇明岛西部崇明岛东部大规模围垦比例12/141/141/23/14中规模围垦比例14/251/511/258/25小规模围垦比例5/1712/177/176/17从表2-5中可以看出,崇明岛北部大、中规模围垦均超过了一半比例,其中大规模围垦是其主要特征。南部以小规模围垦为主要特色,大、中规模比例很校西部大、中、小规模都比较均衡,以大规模围垦稍显突出。东部围垦次数较少,以中小规模为主。而结合下图2-4以及该时段崇明围垦史实,同样可以发现,北部区域不仅在区域分布上最为广阔,而且围垦区域类型最为齐全,从最初60年代初为解决上海市副食品供应问题,着手以北沿滩涂为主体的各式国营农场和部队农场的建立,到60年代末为解决地方上人地矛盾,而围绕国营农场外围不断淤涨滩涂的县乡公社和地方性林畜、养殖的副食品基地建立,并在60年代末随着北沿围垦向北发展,开始出现与江苏省的启东县、海门县两县的围垦区域所属的争端问题,在此后的几十年内都一直争论不休,同时也开始延缓对北沿滩涂的围垦进程。而整个南沿地区多为临近乡镇为弥补淤涨土地不足而零星拓开副食品基地,且多在随后70年代完成。而东沿的围垦,除了唯一前哨农场国营农场在1965年完成,大多都在80年代之后兴起,代表了此后围垦的新方向。图2-4:崇明围垦空间区域性质示意图(1956-1984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58年江苏省十县与上海市的行政区划调整[J]. 王健,贾璐阳.  史林. 2019(01)
[2]沿海滩涂围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 徐彩瑶,濮励杰,朱明.  生态学报. 2018(03)
[3]元代崇明海运家族变迁考论[J]. 翁沈君.  史林. 2017(03)
[4]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初探[J]. 姚振兴,陈庆强,杨钦川.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5)
[5]二十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的“农进渔退”[J]. 吴赘.  历史研究. 2016(06)
[6]利民沙案与清代江苏沙田民事法秩序之构建[J]. 石怡,罗冬阳.  史学月刊. 2016(06)
[7]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研究[J]. 张晓祥,严长清,徐盼,戴煜暄,晏王波,丁贤荣,朱晨曦,梅丹丹.  地理学报. 2013(11)
[8]民国珠江三角洲的水利生态与沙田开发——以中山县平沙地区为中心[J]. 衷海燕,潘雪梅.  中国农史. 2013(05)
[9]海外之变体:明清时期崇明盐场兴废与区域发展[J]. 吴滔.  学术研究. 2012(05)
[10]开与禁:乾隆时期岛民管理政策的形成[J]. 王璐.  海洋史研究. 2011(00)

硕士论文
[1]空间重构与功能重塑:1958年江苏省十县划入上海市及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D]. 贾璐阳.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6
[2]沙田开发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D]. 苏颂.温州大学 2016
[3]清末民初崇明启东分治相关问题探析[D]. 朱星宇.江西师范大学 2014
[4]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高桥沙土地争端研究[D]. 田仁琼.华东师范大学 2013
[5]建国后慈溪海涂围垦研究[D]. 王丁国.宁波大学 2009
[6]崇明外沙的聚落与海岸线变迁研究[D]. 李朋.复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05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05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7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