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郊城市绿地特性与居民呼吸健康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20:3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由之引起的环境问题也逐步凸显,其中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产生的巨大危害已经被人类察觉。绿地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的关注度日益上升,遗憾的是,目前关于“绿地与呼吸健康之间是否存在关系”这一话题依旧存在争议,同时大多数研究都将重点聚焦在绿地规模上,而忽略了绿地内部结构对于呼吸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一项针对上海市居民居住环境和健康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获得了上海市居民呼吸健康状况的数据,并以此为因变量,以受访者所居住的社区周边及内部的绿地情况为自变量,将受访者的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特征和居住环境周围的空气污染概况作为协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上海的城市绿地与居民一年以来的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联系。本文在假设绿地与呼吸健康之间存在关联的前提下,将研究重点放在城市绿地规模、绿地内部群落及物候结构、绿地内物种吸附空气污染物PM2.5能力三个层面,探究绿地与呼吸健康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了城市绿地通过绿地的规模、群落结构、内部植被对城市居民呼吸健康产生积极作用:一居民所在周边绿地植被覆盖度越高,居民呼吸健康状况越...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城市化引发的环境问题
1.1.2 环境危机对居民呼吸健康的影响
1.1.3 减轻空气污染不良影响的对策
1.2 城市绿地与呼吸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1.2.1 城市绿地的相关概述
1.2.2 关于绿地与呼吸健康的关联性争议情况
1.2.3 绿地植被对空气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1.2.4 衡量绿地的指标及方法
1.2.5 小结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4.3 本文的独创性
1.4.4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绿地规划概况
2.1.3 人均医疗水平
2.2 研究数据
2.2.1 问卷数据
2.2.2 调研记录数据
2.2.3 遥感解译数据
2.2.4 植被对PM2.5的吸附能力数据
2.3 数据处理
2.3.1 问卷数据处理
2.3.2 调研数据处理
2.3.3 遥感数据处理
2.3.4 植被吸附PM2.5能力数据处理
2.4 建立回归模型
3 结论与分析
3.1 对社会人口特征及周边环境污染的研究分析
3.1.1 社会人口特征及周边环境污染概况
3.1.2 受访者特征与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3.2 对绿地规模的研究分析
3.2.1 绿地规模特性归纳
3.2.2 绿地规模与居民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3.2.3 关于绿地规模与城市居民呼吸健康的分析
3.3 对绿地结构的研究分析
3.3.1 绿地结构特性归纳
3.3.2 绿地结构与居民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3.3.3 关于绿地结构与城市居民呼吸健康的分析
3.4 对绿地吸附能力的研究分析
3.4.1 绿地优势树种特性归纳
3.4.2 绿地优势树种与居民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3.4.3 关于植被个体与城市居民呼吸健康的分析
3.5 多重维度绿地的复合效应
3.5.1 绿地整体水平与内部群落空间结构的复合效应
3.5.2 绿地吸附能力与群落空间结构的复合效应
4 城市绿地优化策略
4.1 注重绿地空间设计
4.1.1 加强对绿地空间场所的营造
4.1.2 加强绿地群落空间结构的营造
4.2 注重具有吸附作用的植物种类的运用
4.2.1 合理利用植物本身的吸附能力
4.2.2 注重吸附能力与植被结构的叠加效应
5 居住区绿地优化案例
5.1 国亭花苑居住区区绿地改造
5.1.1 居住区概况
5.1.2 居住区绿地改造策略
5.1.3 居住区绿地改造方案及分析
5.2 银河丽湾居住区区绿地改造
5.2.1 居住区概况
5.2.2 居住区绿地改造策略
5.2.3 居住区绿地改造方案及分析
5.3 正阳领郡居住区区绿地改造
5.3.1 居住区概况
5.3.2 居住区绿地改造策略
5.3.3 居住区绿地改造方案及分析
6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聊城市徒骇河风景区常绿植物对大气颗粒物削减作用[J]. 孟祥,高祥斌,李莉. 中国城市林业. 2019(03)
[2]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对吸附PM2.5能力的影响研究[J]. 王磊,万欣,江浩,何冬梅,王火,祝亚云. 江苏林业科技. 2018(06)
[3]上海市某社区居民秋冬季呼吸系统健康状况调查[J]. 杨程,杨兴堂,袁震,季鹏,严丽丽,沈先标. 上海预防医学. 2018(09)
[4]太原地区常用地被植物及植被结构吸附PM2.5等细颗粒物能力研究[J]. 付宝春,秦国杰,畅平,王松,武敏,左力翔,薄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9)
[5]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绿地空间要素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心区为例[J]. 王兰,廖舒文,王敏. 城市建筑. 2018(09)
[6]杜鹃等5种灌木对PM2.5的净化作用初探[J]. 刘凯伦,郭晨,谢志强,杨柳青. 湖南林业科技. 2017(01)
[7]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滞留PM2.5能力的研究[J]. 赵松婷,李新宇,李延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2)
[8]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研究[J]. 高国军,徐彦森,莫莉,余新晓.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2)
[9]北京市29种园林植物滞留大气细颗粒物能力研究[J]. 赵松婷,李新宇,李延明.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6)
[10]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能力评价[J]. 李新宇,赵松婷,李延明,郭佳. 中国园林. 2015(03)
博士论文
[1]武汉城市干道绿化隔离带消减颗粒物效应及优化建议[D]. 陈小平.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南京城市森林生态价值研究[D]. 陈乃玲.南京林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临安典型森林群落内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研究[D]. 梁谢恩.浙江农林大学 2018
[2]重庆主城区常见树种及植物群落对空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研究[D]. 郑铭浩.西南大学 2017
[3]福州市道路常用草本植物滞留颗粒物效应研究[D]. 吴艳芳.福建农林大学 2017
[4]哈尔滨25种植物滞留颗粒物及绿地细粒物变化特征研究[D]. 苏欣.东北林业大学 2015
[5]城市绿地植物叶表面微结构及配置方式对其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影响[D]. 谢滨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6]基于不同尺度的植物对PM2.5的削减及滞留影响研究[D]. 赵晨曦.北京林业大学 2015
[7]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研究与景观优化构建[D]. 易军.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1323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城市化引发的环境问题
1.1.2 环境危机对居民呼吸健康的影响
1.1.3 减轻空气污染不良影响的对策
1.2 城市绿地与呼吸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1.2.1 城市绿地的相关概述
1.2.2 关于绿地与呼吸健康的关联性争议情况
1.2.3 绿地植被对空气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1.2.4 衡量绿地的指标及方法
1.2.5 小结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4.3 本文的独创性
1.4.4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绿地规划概况
2.1.3 人均医疗水平
2.2 研究数据
2.2.1 问卷数据
2.2.2 调研记录数据
2.2.3 遥感解译数据
2.2.4 植被对PM2.5的吸附能力数据
2.3 数据处理
2.3.1 问卷数据处理
2.3.2 调研数据处理
2.3.3 遥感数据处理
2.3.4 植被吸附PM2.5能力数据处理
2.4 建立回归模型
3 结论与分析
3.1 对社会人口特征及周边环境污染的研究分析
3.1.1 社会人口特征及周边环境污染概况
3.1.2 受访者特征与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3.2 对绿地规模的研究分析
3.2.1 绿地规模特性归纳
3.2.2 绿地规模与居民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3.2.3 关于绿地规模与城市居民呼吸健康的分析
3.3 对绿地结构的研究分析
3.3.1 绿地结构特性归纳
3.3.2 绿地结构与居民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3.3.3 关于绿地结构与城市居民呼吸健康的分析
3.4 对绿地吸附能力的研究分析
3.4.1 绿地优势树种特性归纳
3.4.2 绿地优势树种与居民呼吸系统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3.4.3 关于植被个体与城市居民呼吸健康的分析
3.5 多重维度绿地的复合效应
3.5.1 绿地整体水平与内部群落空间结构的复合效应
3.5.2 绿地吸附能力与群落空间结构的复合效应
4 城市绿地优化策略
4.1 注重绿地空间设计
4.1.1 加强对绿地空间场所的营造
4.1.2 加强绿地群落空间结构的营造
4.2 注重具有吸附作用的植物种类的运用
4.2.1 合理利用植物本身的吸附能力
4.2.2 注重吸附能力与植被结构的叠加效应
5 居住区绿地优化案例
5.1 国亭花苑居住区区绿地改造
5.1.1 居住区概况
5.1.2 居住区绿地改造策略
5.1.3 居住区绿地改造方案及分析
5.2 银河丽湾居住区区绿地改造
5.2.1 居住区概况
5.2.2 居住区绿地改造策略
5.2.3 居住区绿地改造方案及分析
5.3 正阳领郡居住区区绿地改造
5.3.1 居住区概况
5.3.2 居住区绿地改造策略
5.3.3 居住区绿地改造方案及分析
6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聊城市徒骇河风景区常绿植物对大气颗粒物削减作用[J]. 孟祥,高祥斌,李莉. 中国城市林业. 2019(03)
[2]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对吸附PM2.5能力的影响研究[J]. 王磊,万欣,江浩,何冬梅,王火,祝亚云. 江苏林业科技. 2018(06)
[3]上海市某社区居民秋冬季呼吸系统健康状况调查[J]. 杨程,杨兴堂,袁震,季鹏,严丽丽,沈先标. 上海预防医学. 2018(09)
[4]太原地区常用地被植物及植被结构吸附PM2.5等细颗粒物能力研究[J]. 付宝春,秦国杰,畅平,王松,武敏,左力翔,薄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9)
[5]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绿地空间要素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心区为例[J]. 王兰,廖舒文,王敏. 城市建筑. 2018(09)
[6]杜鹃等5种灌木对PM2.5的净化作用初探[J]. 刘凯伦,郭晨,谢志强,杨柳青. 湖南林业科技. 2017(01)
[7]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滞留PM2.5能力的研究[J]. 赵松婷,李新宇,李延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2)
[8]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研究[J]. 高国军,徐彦森,莫莉,余新晓.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2)
[9]北京市29种园林植物滞留大气细颗粒物能力研究[J]. 赵松婷,李新宇,李延明.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6)
[10]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能力评价[J]. 李新宇,赵松婷,李延明,郭佳. 中国园林. 2015(03)
博士论文
[1]武汉城市干道绿化隔离带消减颗粒物效应及优化建议[D]. 陈小平.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南京城市森林生态价值研究[D]. 陈乃玲.南京林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临安典型森林群落内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研究[D]. 梁谢恩.浙江农林大学 2018
[2]重庆主城区常见树种及植物群落对空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研究[D]. 郑铭浩.西南大学 2017
[3]福州市道路常用草本植物滞留颗粒物效应研究[D]. 吴艳芳.福建农林大学 2017
[4]哈尔滨25种植物滞留颗粒物及绿地细粒物变化特征研究[D]. 苏欣.东北林业大学 2015
[5]城市绿地植物叶表面微结构及配置方式对其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影响[D]. 谢滨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6]基于不同尺度的植物对PM2.5的削减及滞留影响研究[D]. 赵晨曦.北京林业大学 2015
[7]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研究与景观优化构建[D]. 易军.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13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1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