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Y66区延9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02:17
本文以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构造单元中偏东北部的靖安油田延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测井曲线、录井资料等地质资料和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油水相渗等方法,对延9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系统研究了 Y66区延9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与非均质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特征,为研究区今后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理论基础。研究区储层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的微相的主要类型为分流河道微相和河道间微相,平面上发育两到三条北东-南西向的分流河道;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其次是长石溶孔,孔隙组合为粒间孔-溶孔型,孔喉组合主要为中孔—中细喉型和小孔-细喉型;根据物性资料得出延9储层是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的非均质性总体较强,层内孔隙度非均质性较弱,渗透性非均质性强,平面上渗透率的变化具有方向性;储层的敏感性总体表现为中等偏弱的速敏和水敏、弱盐敏、中等-偏强酸敏、弱碱敏-改善。储层分类一共划分了 5类,延9储层主要为Ⅳ类和V类,只有在局部井区发育Ⅲ类储层。
【文章来源】: 蔡志成 西安石油大学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次研究技术路线图
6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北到阴山、南到秦岭、西到六盘山、东到吕梁山,总体覆盖了陕、甘、晋、宁、蒙这五个省区,总面积约33×104km2,盆地周边还有河套盆地、六盘山盆地、渭河盆地等,盆地本部面积为25×104km2。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整体沉降稳定,有明显的扭动和坳陷迁移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是我国历史上形成最早、演化时间最长的盆地[16-18](图2-1)。图2-1中国北方中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及构造背景图(据赵红格,2003)2.1构造特征及演化西伯利亚-蒙古大陆板块和华北-塔里木大陆陆缘区在海西晚期对接拼合之后直至到了印支运动的发生,中国北部大陆及陆缘构造域中分化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因为重力负荷补偿作用使鄂尔多斯盆地发育成了大型坳陷盆地[19]。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以下6个发展阶段: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中晚元古代大陆裂谷发育阶段,早古生代为陆缘海盆地阶段,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为克拉通拗陷与碰撞边缘形成阶段,晚三叠世-白垩纪为大型内陆拗陷发育阶段,新生代为盆地周缘断陷发育阶段。在三叠纪末期,由于受到印支运动的影响,使得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延安组顶部地层遭受剥蚀,进而形成了丘陵波状起伏、梁如交错和沟壑纵横的古地貌形态景观。古地貌总体显现为西高(盐池-镇原)中陷(吴旗、华池)东缓(靖边-富县)的古地貌特征。富县期古地貌高地间被河谷下切形成干流和支流河谷,主要有甘陕、宁陕、蒙陕、晋陕及庆西,靖安油田Y66区位于晋陕河谷和隆起斜坡带上(图2-2)。
7侏罗系以河流充填为主的沉积形将印支运动形成的沟壑纵横的地貌填平补齐。以粗粒序为主的砂岩沉积在沟谷中,随着填平补齐作用越来越强,该区域慢慢被充填夷平,形成以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为主要沉积类型,发育以煤系、砂泥岩、中细砂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图2-2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期岩相古地理2.2区域构造单元划分根据现今盆地的构造,结合盆地的演化历史,将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天环坳陷、陕北斜坡和晋西挠褶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图2-3)。(1)伊盟隆起:现今构造面貌形成的过程是,伊盟隆起在自古生代以来都处于一个相对隆起的形态,导致了各个时代朝向隆起方向的地层变薄或尖灭缺失,到了新生代时阴山与伊盟隆起被断陷下沉的河套盆地分开,形成伊盟隆起。(2)渭北隆起:渭北隆起也称为渭北挠褶带,现今构造面貌形成的过程是,中晚元古代到早古生代为一向南倾斜的斜坡,至中石炭世东西向两侧相对下沉。到了中生代晚期开始隆起,至新生代时由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边部解体,渭河地区断陷下沉,渭北地区进一步翘倾抬升,形成渭北隆起。(3)西缘冲断构造带:现今构造面貌形成的过程是,早、晚古生代时位于现今盆地西边西贺兰海的东部,到了三叠纪中晚期及中侏罗世位于陆相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由于晚侏罗世挤压冲断活动强烈,形成构造变形带断裂与局部构造发育,特点是南北向构造特征不同、分区明显,是成排成带分布。早白垩世开始分化解体,至新生代晚期,被挤压冲断并抬升。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磁共振技术在岩石物理与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J]. 王琨,周航宇,赖杰,王坤杰,刘音. 仪器仪表学报. 2020(02)
[2]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影响[J]. 惠威,薛宇泽,白晓路,贾昱昕,王一飞,任大忠. 特种油气藏. 2020(02)
[3]贺阳山地区延长组长4+5储层敏感性研究[J]. 赵金,崔军平,陈彦武,李博. 石化技术. 2020(02)
[4]层内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J]. 张慧波,唐洪,杨成.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2)
[5]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J]. 程辉,王付勇,宰芸,周树勋. 岩性油气藏. 2020(03)
[6]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技术现状与发展[J]. 张威,陈弘. 石化技术. 2019(12)
[7]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储层为例[J]. 柴光胜,师永民,杜书恒,魏云,张志强,郭春安,孙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8]低渗透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敏感性主控因素——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J]. 卢欢,王清斌,杜晓峰,郭龙龙,燕歌,王夏斌,刘军钊. 石油学报. 2019(11)
[9]储层非均质性对低渗透气藏富集规律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X区盒8段为例[J]. 管岩,田国庆,薛萧敏,李勇,张显阳,朱玉双. 国外测井技术. 2019(05)
[10]基于岩石物理实验与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毛管压力的方法研究[J]. 王自亮,陈木银,刘行军. 国外测井技术. 2019(05)
硕士论文
[1]陕北富县水磨沟长8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油藏特征研究[D]. 史毅.西北大学 2019
本文编号:2917459
【文章来源】: 蔡志成 西安石油大学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次研究技术路线图
6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北到阴山、南到秦岭、西到六盘山、东到吕梁山,总体覆盖了陕、甘、晋、宁、蒙这五个省区,总面积约33×104km2,盆地周边还有河套盆地、六盘山盆地、渭河盆地等,盆地本部面积为25×104km2。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整体沉降稳定,有明显的扭动和坳陷迁移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是我国历史上形成最早、演化时间最长的盆地[16-18](图2-1)。图2-1中国北方中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及构造背景图(据赵红格,2003)2.1构造特征及演化西伯利亚-蒙古大陆板块和华北-塔里木大陆陆缘区在海西晚期对接拼合之后直至到了印支运动的发生,中国北部大陆及陆缘构造域中分化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因为重力负荷补偿作用使鄂尔多斯盆地发育成了大型坳陷盆地[19]。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以下6个发展阶段: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中晚元古代大陆裂谷发育阶段,早古生代为陆缘海盆地阶段,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为克拉通拗陷与碰撞边缘形成阶段,晚三叠世-白垩纪为大型内陆拗陷发育阶段,新生代为盆地周缘断陷发育阶段。在三叠纪末期,由于受到印支运动的影响,使得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延安组顶部地层遭受剥蚀,进而形成了丘陵波状起伏、梁如交错和沟壑纵横的古地貌形态景观。古地貌总体显现为西高(盐池-镇原)中陷(吴旗、华池)东缓(靖边-富县)的古地貌特征。富县期古地貌高地间被河谷下切形成干流和支流河谷,主要有甘陕、宁陕、蒙陕、晋陕及庆西,靖安油田Y66区位于晋陕河谷和隆起斜坡带上(图2-2)。
7侏罗系以河流充填为主的沉积形将印支运动形成的沟壑纵横的地貌填平补齐。以粗粒序为主的砂岩沉积在沟谷中,随着填平补齐作用越来越强,该区域慢慢被充填夷平,形成以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为主要沉积类型,发育以煤系、砂泥岩、中细砂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图2-2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期岩相古地理2.2区域构造单元划分根据现今盆地的构造,结合盆地的演化历史,将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天环坳陷、陕北斜坡和晋西挠褶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图2-3)。(1)伊盟隆起:现今构造面貌形成的过程是,伊盟隆起在自古生代以来都处于一个相对隆起的形态,导致了各个时代朝向隆起方向的地层变薄或尖灭缺失,到了新生代时阴山与伊盟隆起被断陷下沉的河套盆地分开,形成伊盟隆起。(2)渭北隆起:渭北隆起也称为渭北挠褶带,现今构造面貌形成的过程是,中晚元古代到早古生代为一向南倾斜的斜坡,至中石炭世东西向两侧相对下沉。到了中生代晚期开始隆起,至新生代时由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边部解体,渭河地区断陷下沉,渭北地区进一步翘倾抬升,形成渭北隆起。(3)西缘冲断构造带:现今构造面貌形成的过程是,早、晚古生代时位于现今盆地西边西贺兰海的东部,到了三叠纪中晚期及中侏罗世位于陆相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由于晚侏罗世挤压冲断活动强烈,形成构造变形带断裂与局部构造发育,特点是南北向构造特征不同、分区明显,是成排成带分布。早白垩世开始分化解体,至新生代晚期,被挤压冲断并抬升。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磁共振技术在岩石物理与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J]. 王琨,周航宇,赖杰,王坤杰,刘音. 仪器仪表学报. 2020(02)
[2]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影响[J]. 惠威,薛宇泽,白晓路,贾昱昕,王一飞,任大忠. 特种油气藏. 2020(02)
[3]贺阳山地区延长组长4+5储层敏感性研究[J]. 赵金,崔军平,陈彦武,李博. 石化技术. 2020(02)
[4]层内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J]. 张慧波,唐洪,杨成.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2)
[5]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J]. 程辉,王付勇,宰芸,周树勋. 岩性油气藏. 2020(03)
[6]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技术现状与发展[J]. 张威,陈弘. 石化技术. 2019(12)
[7]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储层为例[J]. 柴光胜,师永民,杜书恒,魏云,张志强,郭春安,孙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8]低渗透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敏感性主控因素——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J]. 卢欢,王清斌,杜晓峰,郭龙龙,燕歌,王夏斌,刘军钊. 石油学报. 2019(11)
[9]储层非均质性对低渗透气藏富集规律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X区盒8段为例[J]. 管岩,田国庆,薛萧敏,李勇,张显阳,朱玉双. 国外测井技术. 2019(05)
[10]基于岩石物理实验与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毛管压力的方法研究[J]. 王自亮,陈木银,刘行军. 国外测井技术. 2019(05)
硕士论文
[1]陕北富县水磨沟长8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油藏特征研究[D]. 史毅.西北大学 2019
本文编号:2917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1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