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3:02

  本文关键词:黄、渤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陆架边缘海是联系大陆与海洋的纽带,对大洋碳及其它化学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际海洋学界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黄、渤海作为中国北部的陆架边缘海,对其海水碳酸盐体系各参数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根据2013年11月黄渤海共享航次的调查资料及现场用NBS和总氢离子浓度两种标度实测的pH值,并在陆地实验室完成溶解无机碳(DIC)、总碱度(TA)及溶解态钙的测定,结合水文、化学等要素的观测资料,利用C02SYS软件计算了碳酸盐体系的其它参数,分析了碳酸盐体系相关参数的水平及断面分布特征,根据碳酸盐体系参数与物理、化学等要素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对渤、黄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渤海和黄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海水碳酸盐体系各参数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渤海表层海水pH(NBS)在8.03~8.26之间,TA在2.436~2.614 mmol/L之间,DIC在2.115~2.434 mmol/L之间;由于海水混合,碳酸盐各参数在垂直方向混合较均匀。黄海表层海水pH在8.06~8.26之间,TA在2.311~2.428 mmol/L之间,D1C在1.986~2.320 mmol/L之间;30 m以上海水碳酸盐各参数分布较均匀,30 m以深层化现象明显,随深度增加,pH降低,而TA和DIC则升高。调查海域海水溶解态钙离子可采用公式Ca2+(mmol/kg)= CA/2+Φ× (S/1.80655)来表征Ca2+与CA的关系。Φ值在0.460~0.478之间,大多数Φ值在0.461~0.469之间(占75%)。黄渤海表层海水方解石饱和度(Ω方)在2.25~4.47之间,文石饱和度(Ω文)在1.41-2.75之间。表层海水pCO2的计算值在239~414 μatm之间,平均值为328 μatm。除了鲁北沿岸流及长江入海口附近的小部分海域是大气CO2的源以外,观测海区整体为大气CO2的弱汇。由于黄河输入的影响,渤海表层海水TA和DIC是调查海域最高的。受苏北沿岸废黄河口的影响,南黄海表层海水TA和DIC都较高;近长江口站点10m左右TA和SA有小范围的梯度变化,但影响程度远低于黄河向渤海的输入。北黄海受到渤海和南黄海水交换及鸭绿江淡水输入的影响,海水TA、DIC整体上最低。北黄海西南部小范围海域及南黄海观测区域340N至370N、1230E至1240E较大范围内50 m以深存在冷水团,由于水垂直交换受阻和来自真光层的有机物分解,冷水团具有低pH、高pCO2的特点,且南黄海冷水团中SA具有外海水的特征。虽然调查时间为秋末,但生物作用对渤海和黄海碳酸盐体系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碳酸盐体系 pH 总碱度 渤海 黄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0 前言11-12
  • 1 文献综述12-24
  • 1.1 研究背景12-14
  • 1.1.1 全球变化与二氧化碳12-13
  • 1.1.2 中国面临的挑战13-14
  • 1.2 全球碳循环研究14-15
  • 1.3 陆架边缘海碳循环研究15-16
  • 1.4 陆架边缘海碳循环研究意义16-18
  • 1.5 海水碳酸盐体系18-19
  • 1.6 陆架边缘海碳酸盐体系分布的影响因素19-22
  • 1.6.1 温度和盐度的影响19-20
  • 1.6.2 生物活动的影响20
  • 1.6.3 海洋环流的影响20-21
  • 1.6.4 河流输入的影响21-22
  • 1.7 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22-24
  • 1.7.1 主要研究内容22-23
  • 1.7.2 主要研究目的23-24
  • 2 海洋观测、采样与实验部分24-30
  • 2.1 研究海域概况24
  • 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4-25
  • 2.3 主要试剂和仪器25-26
  • 2.3.1 主要试剂25-26
  • 2.3.2 主要仪器26
  • 2.4 碳酸盐体系相关参数的测定26-30
  • 2.4.1 pH的测定26-28
  • 2.4.2 溶解无机碳的测定28
  • 2.4.3 总碱度的测定28-29
  • 2.4.4 溶解态钙离子的测定29
  • 2.4.5 碳酸盐体系其它参数的计算29-30
  • 3 黄、渤海秋季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分布及特征30-48
  • 3.1 秋季黄渤海温度和盐度的分布30-35
  • 3.1.1 秋季黄渤海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30-33
  • 3.1.2 秋季黄渤海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33-35
  • 3.2 海水碳酸盐体系各参数的平面分布35-46
  • 3.2.1 海水pH35-37
  • 3.2.2 海水总碱度37-39
  • 3.2.3 溶解无机碳39-40
  • 3.2.4 海水二氧化碳分压40-42
  • 3.2.5 海水中的溶解态钙离子42-45
  • 3.2.6 碳酸钙饱和度45-46
  • 3.3 小结46-48
  • 4 黄、渤海秋季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48-68
  • 4.1 断面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48-59
  • 4.1.1 P断面:黄河输入对渤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影响48-51
  • 4.1.2 鲁北沿岸“断面”:高碳酸盐特征及其变化51
  • 4.1.3 J断面:北黄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特征分析51-53
  • 4.1.4 G和E断面:南黄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特征53-57
  • 4.1.5 A断面:来自长江输入的影响辨析57-59
  • 4.2 碳酸盐体系参数与物理化学要素的关系59-66
  • 4.2.1 表层海水pH与相关要素的关系59-61
  • 4.2.2 表层海水TA与相关要素的关系61-63
  • 4.2.3 冷水团碳酸盐体系参数与其它要素的关系63-66
  • 4.3 小结66-68
  • 5 总结68-69
  • 参考文献69-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79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铁;卢彦宏;李永立;朱茂旭;杨桂朋;;海水碳酸盐体系表观解离平衡常数研究进展[J];海洋湖沼通报;2013年03期

2 祁第;翟惟东;陈能汪;吴杰忠;;九龙江的碳酸盐体系、CO_2分压及其调控[J];地球与环境;2014年03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婕暄;吕超;;含氟离子表面活性剂修饰的金纳米增敏Co(Ⅱ)-过氧碳酸盐体系化学发光检测双酚A[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珍珍;黄、渤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张凡;南极普里兹湾碳酸盐体系与碳通量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3年


  本文关键词:黄、渤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26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9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