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灰等对酸化连作土壤环境及再植苹果植株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3 21:44
  试验于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烟台莱州市金城镇凤毛寨村分别进行了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盆栽土壤取自山东省莱州市凤毛寨村25年生老龄苹果园,该园部分田块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盆栽试验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田间试验以2年生烟富3/T337为试材,研究了两种栽培条件下土壤中施用生石灰、生石灰与过磷酸钙混合物、草木灰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环境及再植植株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措施均可提高连作土壤pH值,有效缓解土壤酸化,盆栽条件下施加生石灰后pH值随施加浓度梯度的上升分别提升了11.2%、22.3%和38.0%;生石灰与过磷酸钙混合施加后pH随施加浓度梯度的上升分别提升了6.9%、17.9%和31.9%;施加草木灰后pH值随施加浓度梯度的上升分别提升了6.7%、15.0%和27.7%。田间试验相关处理结果与盆栽试验基本一致。2.土壤中施入适宜浓度的生石灰、草木灰以及生石灰与过磷酸钙混施,均可提高再植植株的生物量,以土壤质量1g/kg的生石灰与1g/kg的过磷酸钙混施效果最好,盆栽条件下,平邑甜茶幼苗的株高、地径、地上部与地下部的...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连作障碍的定义
    1.2 苹果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1.2.1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1.2.2 土壤微生物群落比例失衡
        1.2.3 植株自身根系的自毒作用
    1.3 苹果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
        1.3.1 选用抗性砧木
        1.3.2 农艺措施防治
        1.3.3 土壤消毒
        1.3.4 生物防治
    1.4 pH值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材料及方法
    2.1 盆栽试验的试验材料及处理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处理
    2.2 田间试验的试验材料及处理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处理
    2.3 测定方法
        2.3.1 平邑甜茶幼苗及2 年生苹果嫁接苗生物量的测定
        2.3.2 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测定
        2.3.3 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构型的测定
        2.3.4 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和MDA的测定
        2.3.5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测定
        2.3.6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3.7 土壤有害真菌基因拷贝数的测定
        2.3.8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盆栽试验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1.2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构型的影响
        3.1.3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
        3.1.4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根系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3.1.5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根系MDA含量的影响
        3.1.6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连作土壤pH的影响
        3.1.7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1.8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连作土壤镰孢菌基因拷贝数的影响
        3.1.9 不同措施改良连作土壤对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 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对嫁接苗生物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连作土壤pH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连作土壤镰孢菌基因拷贝数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讨论
    4.1 不同处理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植株生物量及根系指标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根系保护性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连作土壤pH值及微生物数量和有害真菌拷贝数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本文编号:3684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684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