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客土改良技术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其对苋菜吸收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8 17:08

  本文关键词:客土改良技术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其对苋菜吸收砷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客土改良 土壤 苋菜


【摘要】:砷的毒性很强,且对人体危害极大,土壤砷污染及其修复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客土改良常被认为是一种见效快、改良较彻底、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有较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利用在湖南岳阳布置的微区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客土比例及不同客土厚度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对苋菜生长及吸收砷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选择出了低吸收砷的苋菜品种。通过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当污染土含砷量为274.3 mg·kg-1,混合客土20%即可降低土壤中的砷含量,随着客土比例的不断增加,土壤中的砷含量不断降低;覆盖客土15 cm,土壤中的砷含量即有非常明显的降低。(2)当污染土含砷量为274.3 mg·kg-1,种植汕头红尖叶苋菜时,客土比例达到40%-60%,苋菜可食部分鲜重最多、含砷量较低、且其对砷的转移能力和富集能力均最弱,能够达到最为安全的生长状态。种植新华红柳叶苋菜时,客土厚度达到15 cm以上时,苋菜各部分生物量明显增加,且各部分砷的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客土15cm时,第3茬可食部位和地下部分的含砷量分别为0.33 mg·kg-1,1.78 mg·kg-1,显著低于对照的含砷量1.85 mg·kg-1、9.38 mg·kg-1)。(3)当土壤含砷量为104.6 mg·kg-1时,种植的5个苋菜品种(汕头红尖叶苋菜、新华红柳叶苋菜、白圆叶苋菜、红妃(圆叶苋菜)和金沙圆叶红苋菜)中,汕头红尖叶苋菜可食部分吸收砷含量最低(第3茬为0.77 mg·kg-1),同时对砷具有较弱的富集能力和迁移能力,据此初步断定汕头红尖叶苋菜属于低吸收砷的苋菜品种,且生物量较大(3茬地上部分鲜重总和为3764.61 g),适合在砷污染区推广种植,而不易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本试验的相关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客土改良技术对砷污染土壤治理的效果,结合低吸收砷苋菜品种的筛选与应用,为客土改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及其与其他化学、生物等修复方法的结合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关键词】:客土改良 土壤 苋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3;S15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12
  • 1.2 土壤中砷的来源极其对人体的毒害12-13
  • 1.3 我国土壤砷污染和砷毒害状况13-14
  • 1.4 客土改良技术及其应用14-17
  • 1.4.1 客土及客土改良技术14-15
  • 1.4.2 客土改良技术的应用15-16
  • 1.4.3 砷污染土壤修复不同方法的比较16-17
  • 1.5 客土改良技术在砷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及难点17-19
  • 1.5.1 客土技术与方法17-18
  • 1.5.2 客土技术中对客土量的要求18
  • 1.5.3 客土技术中对客土性质的要求18
  • 1.5.4 客土改良技术与其他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结合18-19
  • 1.5.5 强化技术规范的建立及其示范推广19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19-20
  •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0-22
  • 1.7.1 研究内容20
  • 1.7.2 技术路线20-22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22-29
  • 2.1 试验地点及试验材料22-24
  • 2.1.1 供试地点22-23
  • 2.1.2 供试土壤的采集及其理化性质23
  • 2.1.3 供试作物的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及其收获23-24
  • 2.2 试验内容及设计24-25
  • 2.2.1 不同客土比例对苋菜的影响24
  • 2.2.2 不同客土厚度对苋菜吸收砷的影响24-25
  • 2.2.3 不同苋菜品种对砷吸收的差异25
  • 2.3 样品的采集及分析测试25-27
  • 2.3.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26
  • 2.3.2 土壤总砷及有效态砷含量的测定26-27
  • 2.3.3 植株总砷含量的测定27
  • 2.3.4 砷含量测定中主要试剂的配置27
  • 2.4 试验统计及相关指标的计算27-29
  • 第三章 不同客土比例对苋菜生长及吸收砷的影响29-35
  • 3.1 材料与方法29
  • 3.2 不同客土比例对苋菜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29-30
  • 3.3 不同客土比例对苋菜砷含量的影响30-31
  • 3.4 不同客土比例对苋菜中砷的转移及富集能力的影响31-33
  • 3.5 讨论33-34
  • 3.6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不同客土厚度对苋菜生长及吸收砷的影响35-40
  • 4.1 材料与方法35
  • 4.2 不同客土厚度对苋菜生物量的影响35-36
  • 4.3 不同客土厚度对苋菜植株砷含量的影响36-37
  • 4.4 不同客土厚度对苋菜转移及富集砷能力的影响37-38
  • 4.5 讨论38-39
  • 4.6 本章小结39-40
  • 第五章 不同苋菜品种对土壤砷污染的反应40-45
  • 5.1 材料与方法40
  • 5.2 不同苋菜品种生物量的差异40-41
  • 5.3 不同苋菜品种植株砷含量的差异41-42
  • 5.4 不同品种苋菜对砷的转移及富集能力比较42-43
  • 5.5 讨论43-44
  • 5.6 本章小结44-45
  • 第六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展望45-47
  • 6.1 本文结论45-46
  • 6.2 创新点46
  • 6.3 研究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3
  • 致谢53-55
  • 作者简历及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土壤砷污染及其防治的研究[J];环境科学;1977年03期

2 蔡保松,陈同斌,廖晓勇,谢华,肖细元,雷梅,张国平;土壤砷污染对蔬菜砷含量及食用安全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3 李典友;陆亦农;;土壤中砷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黄丽玫;陈志澄;颜戊利;;砷污染区植物种植的筛选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年04期

5 李艺;;有色多金属矿山砷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分析[J];地球与环境;2008年03期

6 曹仕;刘湘南;刘慕霞;;基于高光谱指数的水稻砷污染胁迫多重判别模型[J];环境科学;2010年10期

7 杨洪莉;警惕砷污染[J];太原科技;1995年04期

8 廖国权;李华;;土壤砷污染的淋洗修复研究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34期

9 李强;;土壤环境中砷污染危害与研究进展概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李潇;砷污染对激素的破坏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黎明;聂亚峰;周建梅;周廷;鲁胜利;;莲花泡农场农田砷污染分布情况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吴文铸;郭敏;石利利;夏峰;蔡道基;;土壤固砷处理砷污染水体应用研究初探[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3 张辉;;河套地区地下水砷污染成因的同位素证据[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曾东;许振成;;筛选并利用抗砷菌与蜈蚣草互作对砷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王革娇;;砷污染煤矿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离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王革娇;;砷污染煤矿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离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革娇;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砷污染煤矿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离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周廷;朱宝霞;王新明;马爽;崔洋;常波玮;;蜈蚣草修复东北某地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砷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9 孙菱;肖思海;杜娟;胡伟;钱新;;砷污染事故区域事故后污染状况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10 程明亮;;环境毒物砷污染与肝病[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界卫生组织供稿 海萃译;饮用水砷污染灾难逼近[N];健康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倪金合;向砷污染“宣战”[N];中国黄金报;2013年

3 记者 林小春 任海军;德啤被砷污染 但“仍处低水平”[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朱景朝;新疆科学家攻克土壤砷污染控制难题[N];西部时报;2013年

5 戴敬凯 杨涛利;盐碱土砷污染有治了[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太原环医所;砷污染[N];光明日报;2003年

7 潘希;我国科学家“阻击”砷污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8 记者 鄂平玲;独山县砷污染事件已妥善处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王立芳;广西河池受砷污染村民接受治疗[N];西部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董子凡;无形杀手砷污染如何现形?[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纪冬丽;电动—渗透性反应格栅联合修复砷污染土壤效能与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熊金波;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砷污染土壤蜈蚣草根际和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卓悦;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固化/稳定化及植物修复[D];吉林大学;2016年

2 侯李云;客土改良技术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其对苋菜吸收砷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攀攀;水稻田中砷污染的生态效应及其控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刘玲;砷污染土壤中砷氧化菌的筛选[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5 唐敏;砷污染土壤萃取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牛秋雅;砷污染治理及砷资源回收利用的清洁生产新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王京;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区砷污染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钊;砷污染土壤—水稻中砷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周鑫;内蒙古某矿区水环境砷污染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张立萍;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56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056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