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环境响应性核壳结构微凝胶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7:19

  本文关键词:环境响应性核壳结构微凝胶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凝胶 超分子组装 环境响应性 核壳结构


【摘要】:微凝胶是指尺寸在几微米内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具有不溶解只溶胀和对环境刺激响应速率快的特点,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传统制备微凝胶的方法相比,基于超分子作用或协同作用制备微凝胶更为方便,快捷。由于非共价键的存在,超分子微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动态可逆。本文提出采用双重超分子作用(电荷吸引/主客体,电子给受/亲疏水性)构筑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凝胶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经多步反应合成了端基由p-CD修饰的线性长链大分子mPEG-CD,通过傅里叶红外和核磁氢谱表征证实了其化学结构。(2)利用正负电子吸引以及环糊精空腔包络萘环的主客体作用,将mPEG-CD, POSS以及2,6-二磺酸萘在水溶液中进行混合自组装。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萘与环糊精发生了主客体作用。经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表征,观察到组装体的粒径范围为250-400 nm,且具有核壳结构。推断微凝胶内部为因正负电子吸引作用而形成的POSS聚集体,外围则是通过环糊精对萘环包络的线性长链分子mPEG-CD。在体系内加入NaCl或盐酸金刚烷胺后核壳结构无法再被观察到。证实两者破坏了原本体系中的超分子互相作用。水凝胶发生了解离。(3)通过芳香醛和联苯胺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三种不同的芳香类希夫碱。分别对树枝状大分子PAMAM3.0的端基进行萘的修饰得到PAMAM-N,对线性大分子mPEG的端羟基进行蒽的取代得到mPEG-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证实了其化学结构。(4)将席夫碱S2, PAMAM-N, mPEG-A在水溶液中混合自组装。经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表征证实超分子组装的形成。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发现,微凝胶具有核壳结构。推断内核是由PAMAM-N电子受体和希夫碱电子给体相互作用形成的PAMAM-N交联聚集体,外壳是通过亲疏水性作用连接的长链大分子mPEG-A。
【关键词】:微凝胶 超分子组装 环境响应性 核壳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427.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引言11-12
  • 1.2 微凝胶12-13
  • 1.2.1 微凝胶的定义12-13
  • 1.2.2 微凝胶的发展概况13
  • 1.3 微凝胶的各种制备方法13-19
  • 1.3.1 乳液聚合法13-16
  • 1.3.2 溶液聚合法16
  • 1.3.3 沉淀聚合法16-17
  • 1.3.4 悬浮聚合法17
  • 1.3.5 超分子组装法17-19
  • 1.4 环境响应性微凝胶的分类19-22
  • 1.4.1 温度响应型19-20
  • 1.4.2 pH响应型20
  • 1.4.3 光响应型20-21
  • 1.4.4 场响应型21-22
  • 1.4.5 多重响应型22
  • 1.5 微凝胶的应用22-24
  • 1.5.1 药物缓释23
  • 1.5.2 涂料改性23-24
  • 1.5.3 污水处理24
  • 1.6 本论文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24-27
  • 1.6.1 本课题的意义24
  •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24-27
  • 第二章 一种基于静电和主客体双重作用构筑微凝胶的方法研究27-45
  • 2.1 前言27
  • 2.2 实验部分27-32
  • 2.2.1 原料与试剂27-29
  • 2.2.2 实验仪器29
  • 2.2.3 单6-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6-OTs-β-CD)的合成29-30
  • 2.2.4 单6-叠氮基-β-环糊精(6-N3-β-CD)的合成30
  • 2.2.5 端炔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A)的合成30-31
  • 2.2.6 β-环糊精修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β-CD)的合成31
  • 2.2.7 mPEG-β-CD与2,6-二磺酸萘及POSS的自组装31-32
  • 2.3 分析测试32-33
  • 2.4 结果与讨论33-43
  • 2.4.1 6-OTs-β-CD的~1H NMR表征33
  • 2.4.2 6-OTs-β-CD的红外光谱表征33-34
  • 2.4.3 6-N_3-β-CD的~1H NMR表征34-35
  • 2.4.4 6-N_3-β-CD的红外表征35-36
  • 2.4.5 mPEG-Alk的~1H NMR表征36
  • 2.4.6 mPEG-Alk的红外表征36-37
  • 2.4.7 mPEG-β-CD的~1H NMR表征37-38
  • 2.4.8 mPEG-β-CD的红外表征38-39
  • 2.4.9 mPEG-β-CD与2,6-二磺酸萘主客体组装的紫外光谱39-40
  • 2.4.10 mPEG-β-CD与2,6-二磺酸萘主客体组装2D ~1H NOESY图谱40-41
  • 2.4.11 mPEG-β-CD/2,6-二磺酸萘/POSS组装体的动态光散射(DLS)表征41
  • 2.4.12 mPEG-β-CD/2,6-二磺酸萘/POSS组装体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41-43
  • 2.5 本章小结43-45
  • 第三章 一种基于电子给受与亲疏水双重作用构筑超分子微凝胶的方法研究45-63
  • 3.1 前言45-46
  • 3.2 实验部分46-50
  • 3.2.1 原料与试剂46-47
  • 3.2.2 实验仪器47
  • 3.2.3 三种芳香醛席夫碱的制备47-48
  • 3.2.4 端基由萘修饰的PAMAM-N的合成48-49
  • 3.2.5 端基由蒽修饰的mPEG2000-A的合成49-50
  • 3.2.6 希夫碱S2,PAMAM-N以及mPEG-A的超分子微凝胶的构筑50
  • 3.3 分析测试50-51
  • 3.4 结果与讨论51-61
  • 3.4.1 三种芳香醛席夫碱的红外光谱表征51-52
  • 3.4.2 三种芳香醛席夫碱的~1H NMR表征52
  • 3.4.3 三种芳香醛席夫碱的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表征52-53
  • 3.4.4 三种芳香醛席夫碱的荧光发射光谱53-54
  • 3.4.5 PAMAM-N的红外光谱表征54-55
  • 3.4.6 PAMAM-N的~1H NMR表征55-56
  • 3.4.7 mPEG2000-A的红外光谱表征56-57
  • 3.4.8 三元化合物的组装与组装体的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57-59
  • 3.4.9 组装体的动态光散射(DLS)表征59-60
  • 3.4.10 组装体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60-61
  • 3.5 本章小结61-63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4.1 结论63-64
  • 4.2 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3
  • 致谢73-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俊;周圆;陈厚样;黄永民;刘洪来;;双敏性微凝胶的絮凝及聚沉行为[J];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2 肖雨亭;;聚合物微凝胶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8年03期

3 刘瑞;郝红;梁珊珊;贾三平;;聚合物微凝胶研究进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2年06期

4 尹艳镇;刘德敏;焦淑菲;姚丽嫦;玉灵芝;;聚合物骨架凝胶和微凝胶的研究与展望[J];广州化工;2013年10期

5 刘维俊;范娉萍;周丽绘;黄永民;彭昌军;刘洪来;;浊度法表征温敏性微凝胶体积的相转变行为[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年04期

6 张静;;反应性微凝胶分散液的流变性能[J];化学工程;2008年06期

7 张建安;刘杰;吴明元;吴庆云;杨建军;;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的合成和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03期

8 胡炜;夏慧芸;张颖;房喻;;高分子微凝胶控制合成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9年03期

9 王红岩;周铭;;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J];上海涂料;2009年10期

10 柴仕淦;张金枝;皮蒙唯;杨婷婷;袁建军;程时远;;阳离子化热响应微凝胶的合成及在二氧化硅矿化中的应用[J];高分子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俊;黄永民;刘洪来;;浊度法对温敏性微凝胶体积相转变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魏涛;;微凝胶在油水界面(英文)[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曹丽琴;胡耀东;李静;王吉德;;聚4-乙烯基吡啶微凝胶的绿色合成[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于游;崔树勋;;可见光催化制备海藻酸钠微凝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王林;李晓舟;孙俊奇;;水溶性磁光复合微凝胶的制备[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张拥军;关英;周水琴;;葡萄糖敏感微凝胶:制备与渗透性能控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李镇冰;陈天有;曹峥;聂晶晶;徐君庭;范志强;杜滨阳;;二氧化硅/微凝胶杂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制备多孔结构上的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玮;李志菊;张黎明;;具有温度敏感的含二氧化钛复合微凝胶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张颖;吕美丽;郝敏敏;李国梁;刘立峰;;纳米金属/复合微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尹维彬;滕大勇;张新歌;王tq;李朝兴;;生物相容性糖敏感微凝胶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功能高分子科学前沿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孔柏岭 孙跃华 记者 郑干臣;河南油田微凝胶驱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坤;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新型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胡小波;复杂结构微凝胶及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功能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青松;新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温敏性微凝胶的合成与表征[D];东华大学;2008年

4 王林;聚烯丙胺盐酸盐—葡聚糖微凝胶的制备、组装及复合[D];吉林大学;2008年

5 殷俊;响应性高分子微凝胶的相变行为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廖望;温敏性微凝胶形成水凝胶的动力学、分形结构和性能改进[D];南开大学;2013年

7 刘阳;几种温敏微凝胶三维组装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张静;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9 胡远渡;聚合物微凝胶的微流控制备及形貌与功能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刘晓云;载贵金属纳米粒子智能杂化微凝胶用作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瑞卿;PMMA基复合水凝胶的合成设计与性能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2 马新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基复合微凝胶的温敏性质[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路亚楠;含稀土荧光微凝胶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4 叶丹锋;阳离子型微凝胶/纳米贵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刘哲;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海藻酸钠-核/壳结构微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亨;环境响应性核壳结构微凝胶制备新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唐益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温敏性微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8 范冰;无机粘土交联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微凝胶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9 陆正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杂化聚丙烯酸微凝胶及其形貌、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10 李亚娜;环境敏感性微凝胶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62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062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c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