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纳米接枝含磷阻燃剂改性聚乳酸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9:05

  本文关键词:纳米接枝含磷阻燃剂改性聚乳酸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乳酸 碳纳米管改性 形貌 性能 阻燃 Halpin-Tsai模型


【摘要】:聚乳酸(PLA)是近年快速发展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其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较差,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提高PLA的热稳定和阻燃性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纳米技术在材料中的被广泛的应用,作为纳米一族中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受到材料领域的关注,是一种理想的聚合物改性剂。本文首先将MWCNTs经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强酸氧化浸泡处理得酸化MWCNTs(f-MWCNTs); f-MWCNTs与氯化亚砜(SOCl2)反应得酰氯化MWCNTs(COCl-MWCNTs); COCl-MWCNTs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的衍生物进行接枝反应得到表面功能化MWCNTs(f-MWCNTs-DH)。以聚乳酸(PLA)为基体,分别以改性前MWCNTs(p-MWCNTs、f-MWCNTs和f-MWCNTs-DH为改性剂,经熔融共混制备一系列PLA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FIT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激光纳米粒度仪、万能电子拉力机、旋转流变仪和微型燃烧量热计(MCC)等,表征改性前后MWCNTs的结构和表面形貌,估算DOPO衍生物在MWCNTs表面的相对接枝率,研究改性前后MWCNTs在乙醇中的粒径和分散稳定性,测定改性MWCNTs对PLA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运用Halpin-Tsai方程对PLA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模型评价。结果表明:(1) MWCNTs经混合强酸氧化后表面出现羧基;DOPO衍生物在MWCNTs上的相对接枝率为51%; p-MWCNTs、f-MWCNTs和f-MWCNTs-DH的粒径分别12147.6nm、176.1 nm和352.3 nm,改性后的MWCNTs在在无水乙醇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2)改性MWCNTs可显著提高聚乳酸的力学性能,f-MWCNTs-DH改性效果最好。当f-MWCNTs-DH添加量为0.1%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16.9 kJ/m2,较纯PLA提高了32.6%。(3) Halpin-Tsai模型可用于评价f-MWCNTs-DH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效果和预测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通过效率系数和方向系数校正,能较好拟合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预测复合材料中f-MWCNTs-DH的最佳用量,结合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为优化复合材料的配方、组成提供理论依据。(4) f-MWCNTs-DH能大幅提升PLA的热稳定性,提升材料的LOI到22,降低其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从而改善阻燃性能。随f-MWCNTs-D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在f-MWCNTs-DH添加量为0.1%时。热释放速率最低,说明PLA基体中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抑制燃烧,提高阻燃性。
【关键词】:聚乳酸 碳纳米管改性 形貌 性能 阻燃 Halpin-Tsai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314.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22
  • 1.1 聚乳酸(PLA)概述9-10
  • 1.1.1 PLA的发展历史9
  • 1.1.2 PLA的基本性质9
  • 1.1.3 PLA的性能9-10
  • 1.1.4 PLA的应用10
  • 1.2 纳米材料10-11
  • 1.2.1 纳米材料概述10
  • 1.2.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10-11
  • 1.2.3 纳米材料的阻燃体系11
  • 1.3 碳纳米管(CNTs)的概述11-15
  • 1.3.1 CNTs的结构11-12
  • 1.3.2 CNTs的分类12
  • 1.3.3 CNTs的性能12-13
  • 1.3.4 CNTs的改性13-14
  • 1.3.5 CNTs的应用14-15
  • 1.4 阻燃剂的概述15-18
  • 1.4.1 阻燃剂的分类15-16
  • 1.4.2 阻燃剂的发展趋势16-17
  • 1.4.3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7-18
  • 1.5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及其衍生物18-19
  • 1.5.1 DOPO简介18
  • 1.5.2 DOPO及其衍生物阻燃聚合物研究进展18-19
  • 1.6 PLA纳米复合材料19-21
  • 1.6.1 PLA纳米复合材料共混方法19-20
  • 1.6.2 PLA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20
  • 1.6.3 PLA纳米复合材料的协同作用20-21
  • 1.7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21
  • 1.8 课题的主要内容21-22
  • 2 材料与方法22-30
  • 2.1 实验原料22
  • 2.2 实验仪器22-23
  • 2.3 样品制备23-25
  • 2.3.1 原料预处理23
  • 2.3.2 p-MWCNTs的氧化和酰氯化23
  • 2.3.3 DOPO衍生物合成23
  • 2.3.4 f-MWCNTs-DH的制备23-24
  • 2.3.5 PLA复合材料的制备24-25
  • 2.4 测试与表征25-30
  • 2.4.1 红外光谱(FTIR)测试25
  • 2.4.2 透射电镜(TEM)测试25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25
  • 2.4.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试25-26
  • 2.4.5 粒径测试26
  • 2.4.6 力学性能测试26-27
  • 2.4.7 热重分析测试27-28
  • 2.4.8 氧指数性能测试28
  • 2.4.9 阻燃性能测试28-30
  • 3 结果与讨论30-49
  • 3.1 MWCNTs改性结果分析30-36
  • 3.1.1 红外光谱分析30-31
  • 3.1.2 微观形貌31-32
  • 3.1.3 热失重分析32-33
  • 3.1.4 SEM分析33-34
  • 3.1.5 沉降实验34
  • 3.1.6 吸光度34-35
  • 3.1.7 粒径分析35-36
  • 3.2. PLA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36-39
  • 3.2.1 缺口冲击强度36-37
  • 3.2.2 拉伸强度37
  • 3.2.3 弹性模量37-38
  • 3.2.4 弯曲强度38-39
  • 3.2.5 弯曲模量39
  • 3.3 Halpin-Tsai力学模型的评价39-43
  • 3.3.1 理想Halpin-Tsai模型39-41
  • 3.3.2 有效ξ值预测41-42
  • 3.3.3 Halpin-Tsai方程的α、η修正42-43
  • 3.4 PLA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与热稳定性分析43-49
  • 3.4.1 MCC测试43-45
  • 3.4.2 LOI分析45-46
  • 3.4.3 残炭形貌46
  • 3.4.4 热失重测试46-49
  • 4 结论49-50
  • 5 展望50-51
  • 6 参考文献51-57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7-58
  • 8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维正;日本阻燃剂需求将稳步增长[J];江苏化工;2000年04期

2 陈国权;阻燃剂联合研究协议[J];金山油化纤;2000年01期

3 章庚柱,刘茂春,安秋娥,李宏年;我国阻燃剂的种类及应用概况[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0年20期

4 QHH;再生性好的硅系阻燃剂[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0年01期

5 徐晓楠;我国阻燃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0年04期

6 茅惠萍;塑料用阻燃剂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氯碱;2000年10期

7 秦华军,张立新;阻燃剂的现状与展望[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梁诚;我国阻燃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8期

9 孙培现;阻燃剂的现状及应用前景[J];海湖盐与化工;2001年02期

10 李宗瑞;阻燃剂利弊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政懋;;国内外阻燃剂现状及进展[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荣圻;;现用阻燃剂的安全评估和绿色阻燃剂的最新开发[A];第一届广东纺织助剂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齐虹;张凤;马万里;李一凡;;中国室内灰尘中卤代阻燃剂的残留特征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清辉;邹勇;郑水林;李杨;;阻燃剂加工技术及研究现状[A];第八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利用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5 杨勤;张健;张淑英;;几类阻燃剂的应用现状与趋势[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李英;;我国阻燃剂的应用技术及发展动向[A];2006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曾能;陈玉坤;杨第伦;李宗葆;徐松林;;国内外阻燃剂应用情况概述以及氢氧化镁阻燃剂[A];2008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减排新技术推介会专辑[C];2008年

8 赵发祥;罗月琴;苏克曼;潘铁英;;溴类阻燃剂单体的结构分析[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9 张云刚;权玉栋;;磷酸酯阻燃剂市场现状分析及展望[A];2013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韩颂青;;阻燃剂相关监管法规进展及阻燃剂环境友好的科学评估[A];2014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丽;塑料阻燃剂业呼吁国家统一标准[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王雄伟;全球阻燃剂市场今年全面涨价[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何文;全球阻燃剂需求将高速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中化工;阻燃剂涨价浪潮席卷全球[N];民营经济报;2005年

5 ;阻燃剂市场畅通无阻[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6 上海纺织职工大学 陈荣圻;让阻燃剂更环保[N];中国纺织报;2007年

7 赵晓;阻燃剂能否迈过无卤这道坎[N];中国环境报;2006年

8 刘方斌邋徐红;发展低烟无毒阻燃剂迫在眉睫[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记者 张钗;雅保南京阻燃剂厂第二季度投产[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庞晓华;亚太引领全球阻燃剂需求快增[N];中国化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展召顺;次磷酸铝阻燃协效体系对PA66性能及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喻国敏;含磷阻燃剂的合成及其热物理性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孙军;新型无卤阻燃聚酰胺纤维、织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丁锦建;典型有机磷阻燃剂人体暴露途径与蓄积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余彬;基于磷氮体系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闫莉;聚合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新龙;有机磷阻燃剂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孙才英;螺环磷酸芳酯阻燃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在聚烯烃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胡爽;磷硅杂化与含磷壳聚糖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聚合物的性能和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肖娜;复合阻燃剂抑制纸张纤维热衰变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俊杰;新型含氮氧杂膦菲阻燃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丽;反应型P系列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龙衡;三嗪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纪孝熹;新型有机次膦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陈丛妍;基于P-H键的反应性合成有机磷、氮阻燃剂及对聚氨酯阻燃改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武翠翠;长链磷腈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PP和EVA中的阻燃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赖伟斌;阻燃天然橡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赵s,

本文编号:1114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114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