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鄂西地区飞仙关组沉积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口—鄂西地区飞仙关组沉积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沉积体系 鲕滩 有利相带 飞仙关组 城口-鄂西地区
【摘要】:研究区主要位于川东地区东缘的黑楼门构造,地处川东盆缘—大巴山前缘构造复合带,亦是北东向的云安厂—硐村构造与东西向的马槽坝构造之合围部位。黑楼门构造属于川东构造体系,地面为一近东西向宽缓之短轴箱状背斜,南以石门荒向斜与双河寨、硐村构造相望,北邻宽广的望山寺向斜与大木垭、天星桥等构造相对,并以向斜逐渐过渡到大巴山褶皱带南缘,东隔低鞍与七跃山背斜相抵,向西倾伏于开县向斜中。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龙岗、五百梯、黄龙场、普光和元坝等一系列以台缘礁滩储层为主体的大型天然气藏,表明了该领域巨大的油气勘探前景,并且已经成为了四川盆地能源接替的主要领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结合最新钻井资料,以岩相标志、古生物标志、测井相标志及地震相标志的研究为基础,确定研究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早期的孤立碳酸盐台地模式和晚期的连陆碳酸盐台地模式,细分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前缘斜坡和陆棚/盆地等沉积相类型。通过关键层序界面识别,将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建立了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演化规律表明,飞仙关期,自早期到晚期水体逐渐变浅,发生充填补齐的沉积作用,奉节地区沉积格局逐渐由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前缘斜坡-海槽相过渡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至飞仙关晚期完全准平原化为局限台地潮坪沉积。城口-鄂西地区鲕滩储层形成,受到了成岩作用,并且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相等都有密切联系,而台地边缘实际上属于鲕滩,因而对于相带的发生发展有积极影响。相对海平面降低,可促进储层孔隙生成,在成岩过程中,白云石化属于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储层的形成有积极影响,此外,溶蚀对孔隙形成极为有利,不仅如此,在储层物性变化里,破裂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地震预测资料、沉积相研究和储层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鲕滩储层有利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对储层预测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地质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新;李仲东;;大池干井构造带飞仙关组储层特征[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5期
2 王思仪;王兴志;张帆;王一刚;王宪文;;川东高峰场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3 雷卞军;唐楷;邓超;蔡正旗;王身建;赵永刚;;四川广安市响水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7年01期
4 牟传龙;马永生;谭钦银;余谦;王瑞华;;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J];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5 罗冰;谭秀成;刘宏;李凌;夏吉文;邹娟;海涛;;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J];沉积学报;2009年03期
6 朱竞;王兴志;谢林;张博文;朱永刚;李勇;王艳梅;;川西北部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刘璐;刘微;魏小薇;曹雯;陈春竺;;龙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评价[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02期
8 秦媛媛;孟X;;重庆云阳石梁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9 吴斌;肖世洪;冯明友;;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形成与演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黄平;孙巧玲;邹定永;;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储层预测[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增业;李剑;吴世祥;杨威;张林;;川西北飞仙关组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及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宋章强;王兴志;许建;张帆;曾德铭;;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滩相储层研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刘柳红;罗平;罗忠;杨式升;;川东北飞仙关组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有利的储集相带[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黄强;李栋富;石元会;;川东鄂西三叠系飞仙关组实钻储层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陶士振;张宝民;曹宏;杨晓萍;;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因类型及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强子同;曾德铭;王兴志;吴仕玖;;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明毅;魏国齐;扬威;刘满仓;;四川盆地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及鲕滩储层预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汪泽成;赵文智;王一刚;;四川盆地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高效气藏形成之我见—探讨成藏三要素耦合作用对高效气藏形成的控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姜磊;蔡春芳;李开开;;川东北飞仙关组高能滩相储层成岩流体特征及演化[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罗忠;罗平;刘柳红;苏立萍;杨式升;;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特约记者 裴敬秀;铁北101—X1井飞仙关组八个解释储层获试油验证[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记者 张学斌;大湾102井喜获高产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周泽山;飞仙关鲕滩气藏开发方案浮出水面[N];中国石油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刚毅 通讯员 黄毅;江汉油田强化天然气开发研究[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记者 胡德沛;西南油气田勘探形势良好[N];中国石油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周泽山;筑牢希望之基[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周泽山 陈宁阳 刘伟;西南油气田分公司370万元重奖科技精英[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洋;普光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埋优质白云岩储层成因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新华;川东带建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碳酸盐岩储层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陈更生;大巴山前缘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及控制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王铜山;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胡作维;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安平;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储昭宏;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黄先平;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综合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沈平;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目标评价[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艺;中上扬子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胡颖;四川宣汉渡口河剖面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永梅;四川桥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正江;云南会泽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泳龙;龙岗气田飞仙关组沉积及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曹脊翔;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李晨睿;川东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沉积相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8 谷一凡;川东北铁山~龙门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及其与储层的关系[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9 唐敬;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组沉积微相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10 腾飞;城口—鄂西地区飞仙关组沉积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287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8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