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H3区长8致密砂岩油藏非均质性表征
本文关键词:姬塬油田H3区长8致密砂岩油藏非均质性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姬塬油田长8油藏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宏观非均质性 微观非均质性
【摘要】:本文利用岩心、测井、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等数据,针对姬塬油田H3区长8油层组,在地层划分对比以及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在整个沉积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以及分流间湾三种类型。本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呈中等-好,磨圆度呈次棱-次圆状,胶结方式以孔隙式、接触式胶结为主,结构成熟度偏高,成分成熟度偏低。本区储层分别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以及破裂等五种成岩作用,研究区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部分已经进入B期;储集空间以粒间孔、溶蚀孔为主;储层孔隙度主值分布在10%~12%;渗透率主值分布在(0.4~0.8)×10-3μm2,油藏类型为低孔-特低孔、低渗-超低渗油藏。从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两个方面阐明了研究区储层非均质特征,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表征,认为研究区宏观非均质较强的1类和2类区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间地区。3类和4类区则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侧翼,这些地方储层均质性相对较好。最后阐明了影响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1;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杰;温长云;冉雪梅;;运用灰色聚类方法确定储层非均质分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国强;非均质样本的统计特性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马荣;石建省;刘继朝;;熵权耦合随机理论在含水层非均质综合指数研究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周婷婷;王桂成;王媛媛;肖转;刘献文;;杏子川油田化子坪区长6储层宏观非均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杨少春;王瑞丽;;不同开发时期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三维模型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5期
6 杨争光;汤军;张云鹏;张凤博;李哲;吴雪超;范昌彬;;熵权法储层非均质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长8储层为例[J];地质学刊;2012年04期
7 刘吉余,尹万泉,吕靖;曙22块杜家台油层宏观非均质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孙岿,吕世全,安丙学;海南3块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年06期
9 董桂玉,何幼斌,徐徽,彭寿昌,王宏伟,辛长静;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几种表征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4期
10 杨敏;董伟;江喻;;储层沉积微相对非均质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宁丽荣;;油田水常量离子离子色谱法分析技术探讨[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2 郭庭秀;朱宜南;陈磊;;油田水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及铵的离子色谱分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林承焰;董春梅;王延章;;中深层储层评价技术及其应用[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李青海;姚燕;于升松;杨红军;李冰;李武;;南翼山油田水低温冷冻实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喜;长城哈弗H3上市 最低售价8.98万元[N];中国贸易报;2009年
2 晨澜;合理划分层系 有效开发油层[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李如飞;用好辩证法 探索新路子[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4 李如飞;别人亡羊我补牢 邻家失火我查灶[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5 李如飞;用好安全辩证法[N];中国矿业报;2007年
6 赵则阳邋郭焕玲;为油田水分析化验提供更好平台[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许峰 郑干臣;河南油田用水五年负增长[N];中国石化报;2003年
8 特约记者 魏双林;自主技术装备助油田高产稳产[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李如飞;邻里失火自查炉灶[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10 记者 孙洪滨 实习生 朱爱青;居民满意率考核达85%以上[N];东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喜亭;非均质油藏的定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挖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黄文芬;孤东七区西储层非均质表征及剩余油定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付志国;河流沉积储层砂体内部非均质表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葛新民;非均质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测井精细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廖儒佳;组胺H3受体拮抗剂对脑外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马荣;华北平原含水层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7 杨国玲;油田勘探开发经济动态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8 孙宁;油田企业能耗评价与优化决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丹;姬塬油田H3区长8致密砂岩油藏非均质性表征[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2 陈常红;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路达;储层非均质单元的识别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王改云;胜坨油田三区东三段储层非均质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曹雪刚;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6 杨敏;留416断块沙三上段低渗透油藏储层建模与非均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蒋维红;杜229块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王伦雨;中低渗透油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提高采收率影响[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廉靖靖;基于组胺H3受体的抗缺氧化合物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杨曦;基于单井示踪剂的地层非均质性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8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29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