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近红外法制浆材定性识别技术与定量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12-17 20:04

  本文关键词:近红外法制浆材定性识别技术与定量模型的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近红外 木材材性 分类 定量


【摘要】:木片作为造纸的主要原料,其材性直接影响终产品质量,根据木片的材性信息可以对木片进行筛选、在线监测,及时控制和预测纸浆质量,同时通过控制参数和加药量对制浆造纸过程优化精炼,达到最佳木片使用率和得率。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无损快速检测手段,且木片在近红外光谱上有丰富的吸收峰,可以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快速预测木材材性的模型实现其在线分析。本文以桉木(尾巨桉、尾叶桉LH1、尾叶桉U6、蓝桉、广西桉木)和相思木(马占相思、厚荚相思)为原料,首先用Anatris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和阿达玛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其木片和木粉的近红外光谱图,其次测定了所有木材的综纤维素、克拉森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的含量及蓝桉和马占相思综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近红外光谱图,对比发现木材的化学组分含量和光谱图的吸光度均有差异。通过观察综纤维素和克拉森木质素在近红外光谱上的吸收峰及综合CARS变量筛选两种方法筛选出两者的特征吸收点分别为4740、4756、4767、4787、6719、6734、6765 cm-1;4289、4304、4382、4405、5793、5827、5863、5920、6850、6885、6908、6923 cm-1,并且通过对比原木粉与烘干后木粉得出水分的特征吸收峰为4700~5200 cm-1。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了桉木和相思木木粉的分类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回归线基本重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和0.97,模型效果较好,且对未知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100%;而对于属间的6种木材的判别,采用MSC和Savitzky-Golay平滑对7500~4000 cm-1光谱进行预处理后,结合主成分分析建立判别模型,获得了较理想的预测结果;对于6种桉木和相思木木片同样采用预处理方式为MSC、Savitzky-Golay平滑、波段5500~6500 cm-1,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建立判别模型,模型识别率和验证正确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可以对桉木和相思木进行快速鉴别,阿达玛近红外光谱仪也可以用于桉木和相思木的木材种类鉴别。以桉木和相思木为原料,木片和木粉两种木片状态,共计44种,建立近红外快速预测木材综纤维素、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的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木粉综纤维素、II木质素、苯醇抽出物的模型,采用内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其验证,最终综纤维素、木质素、苯醇抽出物近红外模型RCV分别为0.9812、0.9226、0.9709,RMSECV分别为0.1890、0.6019、0.2288,RPD值分别为5.1815、2.5923、4.1756。利用建立好的模型对验证集进行预测并与标准方法测定值进行对比,三种化学成分近红外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偏差不大。预测结果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进一步确认模型的预测精准度,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同样的建模方式,最终木片综纤维素、木质素、苯醇抽出物近红外模型RCV分别为0.9046、0.9052、0.9305,RMSECV分别为0.5173、0.6601、0.3425,RPD值分别为2.3460、2.3530、2.7300。通过对比Antaris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和阿达玛近红外光谱仪建立的木材定量模型效果,前者效果更好,后者的建模模型效果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749;O657.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仪[J];石油仪器;2001年04期

2 钱玉麟;张洋;;近红外光谱仪在矿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1年01期

3 陈育涛;朱秋劲;;近红外光谱仪特性及在牛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12年05期

4 袁洪福,龙义成,徐广通,陆婉珍;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J];分析化学;1999年05期

5 王帅;冯新泸;管亮;;近红外光谱仪光源稳定性的控制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年12期

6 李克忠,殷宗玲;用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测定调和汽油中芳烃、烯烃的含量[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年01期

7 牛智有;刘梅英;林新;;不同近红外光谱仪在茶叶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8 褚小立,袁洪福,陆婉珍;普鲁克分析用于近红外光谱仪的分析模型传递[J];分析化学;2002年01期

9 苏雷龙;蒋书波;程明霄;何野;徐波;;基于MEMS微镜技术的近红外光谱仪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年02期

10 林新;牛智有;马爱丽;;不同近红外光谱仪在绿茶水分检测应用中的比较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毕卫红;唐予军;李超;;输油管道油和水含量的近红外光谱仪在线检测技术[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邓德文;郑校先;朱宏霞;;近红外光谱仪在黄酒品质分析中的应用[A];“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技术”试刊论文集[C];2008年

3 曹真真;郑丽敏;吴平;朱虹;田立军;任发政;;用于牛奶成分检测的近红外光谱仪设计[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智宏;林君;王一丁;占细雄;;近红外光谱仪中调制器的误差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皮付伟;王燕岭;鲁超;王加华;韩东海;;CCD短波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牛奶成分的可行性研究[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技术进展[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北京欧普特科技有限公司简介[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实习生 邵卫卫;近红外光谱仪——分析测试领域的“火眼金睛”[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茜 通讯员 周宗善;全国首批药品快检车亮相宜昌[N];三峡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朵;基于DMD的哈达玛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全向前;DMD-HT近红外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煜;扫频多波长光源在近红外光谱仪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2 耿德春;基于Android平台近红外光谱仪控制及工作状态监测的开发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陈通;Android系统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开发及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16年

4 季绪飞;提高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精度的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邵志鹏;基于ARM-Linux的智能近红外光谱仪软硬件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崔宏辉;近红外法制浆材定性识别技术与定量模型的建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7 温泉;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信号处理与分析系统开发[D];重庆大学;2008年

8 王刚;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电路系统模块改进设计[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海洋;近红外光谱仪基础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朱虹;近红外光谱仪产品样机测控系统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1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01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