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花生热风干燥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鲜花生热风干燥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花生 热风干燥 物料特性 创新方法 工艺优化 缓苏
【摘要】:花生(Arachis h知pogaea L/m)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据统计,2015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达到462万公顷,花生产量1644万吨。然而花生在收获后如果不能及时干燥容易产生腐败变质,食用后影响人体健康。目前,我国大部分花生产地仍然采用田间自然晾晒的方式干燥花生,该方法干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并且对天气的依赖程度大。本论文以新鲜花生为试验原料,进行花生热风干燥工艺研究。旨在为花生热风干燥工艺以及设备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本试验的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得到本次试验花生初始含水量为47.91%。在花生干燥特性研究的试验中,绘制花生干燥特性曲线,观察花生干燥过程降水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的干燥过程为全程的降速过程,分析可以将全程降速阶段分为三个不同干燥速率的降速阶段,得出花生的干燥特性是由花生仁与花生壳不同的干燥特性共同决定的。在花生薄层干燥试验模型的研究中,在不同风温和风速下,对花生进行薄层干燥试验,对花生水分比数据与所选三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Page模型的匹配程度较好,回归效果显著,并得到本试验条件下的模型公式,经过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拟合良好。在花生热风干燥参数单因素试验研究中,分析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和料层厚度不同的干燥参数对花生降水率的影响,并绘制干燥曲线,对试验后物料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花生干燥到安全贮藏含水量的时间随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速的升高而减小;花生干燥到安全贮藏含水量的时间随料层厚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热风温度为58℃和64℃时,花生的感官性质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在花生热风干燥优化工艺的研究中,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干燥到安全贮藏含水量(10%以下)所需时间和能耗为评价指标,对影响花生热风干燥主要因素(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和料层厚度)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得到最优参数:热风温度为46℃,风机频率为35Hz,料层厚度为30cm,验证试验结果与正交试验所得到的结果相符。对花生热风干燥增加缓苏工艺进行初步研究,并与连续干燥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加了缓苏环节之后,在缓苏环节的干燥速率虽然很低但不为零,更能说明缓苏阶段也是一种干燥过程。在干燥初期,物料经过缓苏阶段进入干燥试验台之后干燥速率要高于连续干燥工艺中相同时间段的干燥速率;在干燥后期,连续干燥与加入缓苏工艺后的干燥速率相差不大,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S22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铁信;中国花生行业分析[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年12期
2 ;美俄联合培育新型花生品种[J];山东食品发酵;2004年02期
3 姜科声;孔黎春;余鹏;程存归;;不同花生品种的红外光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2008年04期
4 张红;王颜红;王姗姗;;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花生中的植物螯合肽[J];分析化学;2009年06期
5 周琦;杨湄;黄凤洪;;国外花生休闲食品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7期
6 韩仲志;赵友刚;;花生外观品质品种图像分析与系统仿真[J];中国粮油学报;2010年11期
7 马寅斐;何东平;王文亮;刘丽娜;徐同成;陶海腾;杜方岭;;我国花生品种加工特性与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年06期
8 刘丽;王强;刘红芝;;花生干燥贮藏方法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年08期
9 林茂;吕建伟;马天进;胡腾文;李正强;郑炯;阚健全;;花生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12期
10 何春林;我国花生综合利用的现状、途径及设想[J];粮油食品科技;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廷婷;单世华;闫彩霞;李春娟;万书波;;花生抗黄曲霉基因的分离与初步鉴定[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廷婷;闫彩霞;郑奕雄;单世华;李春娟;刘宇;周西;;花生抗黄曲霉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月异;王传堂;;花生低温胁迫下抑制差减杂交文库的构建与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莎;郭峰;王芳;孟静静;万书波;李新国;;外源施钙减轻高温强光胁迫下花生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杨莎;郭峰;王芳;孟静静;万书波;李新国;;外源施钙减轻高温强光胁迫下花生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A];山东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植物生物学与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沈一;刘永惠;陈志德;;耐旱花生资源筛选与转录组研究[A];2013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庄东红;周敏;;谷氨酰胺和硝酸银对花生幼叶芽再生的促进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潘丽娟;杨庆利;禹山林;;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与高油酸性状的关系[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9 迟晓元;杨庆利;和亚男;任增凯;禹山林;;花生幼苗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富全;张鹏;;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含过敏原的花生品种被找到[N];今日信息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旭;花生产业蓝图还待重笔描绘[N];国际商报;2007年
3 定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王虎;花生市场逐渐升温[N];河北科技报;2006年
4 定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王虎;定州花生涨价 直接原因有仨[N];河北农民报;2006年
5 任江华 祝学庆;花生虽小市场大[N];粮油市场报;2006年
6 陈四化邋王化远;正阳小花生做成大文章[N];农民日报;2007年
7 王化远;正阳:花生大县唱红花生大戏[N];驻马店日报;2007年
8 经参;品种老化制约花生增产,,可否实施良种补贴[N];粮油市场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苏万明;四十余年风雨不变 品种老化制约花生增产[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范杰;“花生王国”的龙型经济模式[N];中国特产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淼;花生发芽过程中白藜芦醇富集技术与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许涛;弹齿式花生捡拾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夏友霖;花生晚斑病抗性遗传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关萌;全喂入花生摘果试验装置与摘果机关键部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武晓亮;花生ABA途径抗逆基因AhLOS5克隆与抗逆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6 陈团伟;福建主栽花生品质分析及花生加工新技术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禹山林;花生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黄玉茜;花生连作障碍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丽;蛋白用花生加工特性与品质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张佳蕾;不同品质类型花生品质形成差异的机理与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华;过量表达AtLEC1和AtMYB118基因改良花生籽粒含油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士壮;花生白藜芦醇种质的筛选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3 李皓晨;不同生育期花生根、茎白藜芦醇提取方法优化及含量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4 李丽;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及ahFAD2A基因型效应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鹏超;耐草甘膦花生种质资源筛选及其抗性机理初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崔少雄;不同花生品种的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分配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孟德云;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在钙依赖的花生盐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李硕卿;青枯病菌侵染后花生基因表达谱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陈晓东;花生饱果期适宜滴灌方式和滴灌量及产量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翟迎慧;花生干旱胁迫响应转录因子DREB1基因的转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5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0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