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会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滇东北会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出处:《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黑色岩系 地球化学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云南会泽
【摘要】:黑色岩系因其特殊的沉积作用,常常成为许多有用元素的富集体,其中常产出Ni-Mo-PGE矿床、V-Cu、U矿床、磷矿床和重晶石矿床等及大型一超大型金属和非金属矿床,致使黑色岩系成为当今地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云南会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分布广泛。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会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的矿物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通过对研究区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剖面测制,结合室内岩矿鉴定,以及前人研究资料的总结分析,确定了会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的岩性组成和出露分布情况。筇竹寺组黑色岩系岩性主要由硅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炭质页岩-含炭质泥岩-含磷粉砂岩等组成。2.通过古地理、海平面升降及沉积相的分析研究,综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沉积时期西侧存在康滇古陆,东侧是江南页岩盆地,东南为碎屑岩台地,古地理的总体格局是西南高东西低,自西南向东西海水逐渐加深。沉积环境主要为低能、缺氧还原环境。通过基本层序分析,会泽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沉积区为浅海陆棚沉积环境。3.筇竹寺组黑色岩系有机炭含量1.45%~7.37%,SiO2含量55.13%~68.98%,A1203含量12.81%~18.65%,BaO含量0.08%~0.19%。通过系统分析主量元素MnO/TiO2、(Al2O3)N/(Al2O3+Fe2O3)N、(SiO2)N/(Al2O3)N、(Si)N/(Si+Al+Fe)N、(Al)N/(Al+Fe+Mn)N 比值及Fe2O3/TiO2-Al2O3/(Al2O3+Fe2O3)图解,研究区黑色岩系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沉积物来源主体为附近陆源碎屑物,局部地区或层位有生物或热水作用的补充。4.筇竹寺组黑色岩系稀土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REE为127.47~316.10×10-6 LREE/HREE比值6.90~12.27,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较为平坦,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为右倾斜,轻稀土段较重稀土段右倾斜明显,相对北美页岩δCe弱负异常,而δEu为弱正异常。综合分析δCe、δEu、La/Ce比值、La/Yb-Ce/La关系图、La/Yb-REE图解,可知会泽地区筇竹寺组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还原,沉积物的形成与热水作用有关。5.会泽地区黑色岩系微量元素与地壳元素丰度相比,U、V、Cs、Mo、Cd、Ag、Au、Ba、Th、Hf、Pb、Pd、Rb、Zr、Ga、Ni、Zn、W、Sn、Pt 等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Mo、U富集系数达55.66、24.81倍。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显示,U、Pb元素明显富集,而Nb、Sr元素明显亏损,Ce、Eu相对弱亏损,而Th、La、Nd、Hf、Gd相对弱富集。黑色岩系沉积岩的Ba、U、Mo元素含量,Zn-Ni-Co图解、U-Th及Co/Zn-(Co+Ni+Cu)图解,U/Th、Co/Zn、(V)N/(V+Ni)N、(Sr)N/(Ba)N、(Cu)N/(Zn)N等比值,整体表现为缺氧-静海还原环境和具热水作用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84;P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笑青,王中刚,,陈南生;镍钼在黑色岩系中富集成因的实验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6年04期
2 别风雷,孟繁聪;具有潜力的重要资源类型——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床[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9年03期
3 梁有彬,朱文凤,王宗学;我国黑色岩系中硒矿资源及其前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1994年04期
4 王登红;与黑色岩系有关矿床研究进展[J];地质地球化学;1997年02期
5 杨富全,王义天,李蒙文,邓会娟,王立本;新疆天山黑色岩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质通报;2005年05期
6 刘建东;孙伟;苏建芳;孙磊;张刚;胡岳华;;Blashale promoter捕收剂浮选黑色岩系镍钼矿的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10年01期
7 张庆华;张伦尉;杨涛;刘开坤;李丙霞;;贵州遵义地区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层研究进展[J];矿产勘查;2012年05期
8 叶杰,范德廉;黑色岩系型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在我国的产出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年02期
9 杨勤生;云南东部及邻区黑色岩系内的矿床(化)特征与找矿设想[J];云南地质;2001年01期
10 朱正杰;朱长生;李航;程礼军;;重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良;朱建明;秦海波;;黑色岩系中钼的连续提取方案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刘义;;贵州黑色岩系的综合利用及其环境问题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笑青;韩涛;黄艳;陈南生;;湘黔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镍、钼、铂的超常富集与物质来源问题[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倪师军;张成江;徐争启;余中美;施泽明;王永利;;西南晚震旦世-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的铀成矿特征[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5 朱正杰;朱长生;李航;罗泰义;程礼军;杨洪永;雷恩;;重庆城口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远生;杨学善;郭欣;崔银亮;陈艳霞;丁德生;刘汉和;段生杰;;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含矿性研究及钼镍多金属矿找矿前景[A];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建局6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3年
7 韩善楚;胡凯;曹剑;周洁;边立曾;潘家永;施春华;;贵州遵义早寒武世黑色岩系镍-钼矿床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施春华;曹剑;胡凯;周洁;边立曾;韩善楚;姚素平;;黔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有机质特征及其Ni-Mo成矿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段生杰;佘中明;丁德生;刘汉和;;云南筇竹寺组黑色岩系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A];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建局6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3年
10 罗卫;缪远兴;唐攀科;;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含贵金属镍钼矿矿床成因探讨[A];全国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新方法及勘查开发关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鑫;新理论开启找矿新思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2 熊和生;朱笑青提出“颜色找矿论”[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剑;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形成环境与地球化学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王立社;陕西秦岭黑色岩系及其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与成矿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陈兰;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宋明义;浙西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硒与重金属的表生地球化学及环境效应[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游先军;湘西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镍钼钒矿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赛赛;陕西省商南县—山阳县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钒矿田地质构造特征及成因探讨[D];长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霞;云南省曲靖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W氀
本文编号:131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1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