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大庆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油储层成岩—成藏耦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06:32

  本文关键词:大庆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油储层成岩—成藏耦合关系研究 出处:《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肇凹陷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成藏期次


【摘要】:本文基于研究区测井、岩芯、薄片、阴极发光与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以微观成岩现象为基础,以孔隙演化定量计算为途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区成岩作用,划分了成岩序列,定量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贡献,恢复了储层致密史;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荧光特征,结合盆地埋藏—热演化史,恢复了油气充注史,综合致密史和充注史,确定了成岩—成藏时间顺序。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研究区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种类较多,杂基以泥质为主,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辅以部分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硅质;成岩阶段进入中成岩A阶段,明确成岩序列为压实作用→早期绿泥石→早期方解石→Ⅰ期石英次生加大→Ⅱ期石英次生加大→溶蚀作用→晚期方解石→伊利石环边→烃类充注,储层在烃类充注之前便已经入致密状态;(2)成岩演化分为“钙底”与砂岩中上段两套模式,两个部位致密化成因不同,砂岩底部“钙底”,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砂岩中上段,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3)储层在嫩江组末期进入致密状态,石油于嫩江组末期和明水组末期成藏,明水组末期为主成藏期,属于“先致密后成藏”的成岩—成藏时间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士利;高兴友;彭承文;;开发地震技术在扶余油层分支水平井地质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2期

2 赵波;王革;王雪;张顺;林铁锋;;安达向斜达9井扶余油层油流的确定[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3 付广;刘美薇;;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油成藏的控制[J];沉积学报;2010年01期

4 屈振国;;提高葡南扶余油层动用程度技术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1期

5 张微;;扶余油田扶余油层与杨大城子油层分层开采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6 黄德利;姜洪福;曹海涛;范彩匣;;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优质储层概率分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7 刘磊;刘风卫;刘继文;;松辽盆地南部红岗北扶余油层小层划分与对比[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8 肖超;吕鹏贤;张洪峰;王桂娟;杨东;;查干湖地区扶余油层产能预测方法研究[J];油气井测试;2010年04期

9 陈博;李占东;单丹丹;李吉;;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扶余油层主河道预测及其油气意义[J];价值工程;2012年30期

10 夏建慧,周书欣;关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的油源问题[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魏宪成;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产能工程投产[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刘祥飞;大庆地震预测技术在扶余油层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记者 立春;地震预测技术在扶余油层取得重大突破[N];大庆日报;2005年

4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余虹娜;大庆油田水平段最长井固井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杜志清 本报记者 王敬;科技引擎助力外围油田持续稳产[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姚仕文 本报特约记者 刘安岐 冯金有;挑战极限勇者胜[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穆广田;“通吃”油层深挖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记者 裴丽;杏北油田为4000万吨稳产再做新贡献[N];大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鑫;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州401区块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刘云燕;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刘宗堡;三肇凹陷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张雷;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5 康德权;肇州油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周永炳;齐家油田扶余油层成藏主控因素及有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杨庆杰;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李延平;大庆油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精细地层格架与沉积微相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宋土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中优质储集条件的形成机制及预测[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猛;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扶余油层精细沉积相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李鑫;大庆长垣南部敖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淑晶;肇源南长47井区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任欢颂;朝44南区扶余油层井震结合构造精细刻画[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陈素凤;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次生孔隙发育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王佳慧;临江地区扶余油层精细建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周浩;储层预测技术在吉林油田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郝泽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沉积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9 翟雪;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10 许玲玉;高台子油田扶余油层精细构造解释[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31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31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