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以CRA为核吩噻嗪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为臂的超结构光折变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发布时间:2017-12-25 12:06

  本文关键词:以CRA为核吩噻嗪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为臂的超结构光折变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超结构光折变材料 间苯二酚杯芳烃(CRA) 吩噻嗪 二波耦合


【摘要】:光折变效应是指在功能组分电荷传导体以及非线性光学生色团作用下,材料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折光指数调制现象。超结构光折变分子是将所需功能基团键接到一个复杂分子上得到的分子。本文首先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结构的非线性生色团,然后将他们键接到间苯二酚杯芳烃(CRA)核上得到三种超结构光折变材料。最后通过1H NMR、FT-IR、EA、MALDI-TOF-MS、UV-Vis、TG、DSC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表征。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键接对硝基苯乙腈吸电子基团的吩噻嗪基非线性生色团PT-CSN-N3-n(n=6,8)的超结构光折变材料CRA-PT-CSN-n(n=6,8)及对应模型化合物RES-PT-CSN的合成与表征。并通过改变吩噻嗪上键接的柔性链长短来对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1H NMR、FT-IR、EA、UV-Vis、DSC/TG等表征手段对各个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证明成功合成目标产物,并且增加碳链长度后,其溶解性有一定的改善。玻璃化转变温度都小幅度降低。元素分析以及MALDI-TOF-MS结果说明生色团接入率接近100%。在第二部分,引入异佛尔酮来增加非线性光学生色团共轭链长度,优化非线性生色团D-π-A结构,得到吩噻嗪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PT-IM-N3。然后将其通过“点击化学”反应键接到CRA三维核上得到目标产物CRA-PT-IM。最后通过1H NMR、FT-IR、EA、GPC、MALDI-TOF-MS、UV-Vis、DSC/TG等手段对各个产物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将生色团键接在CRA核上,并且接入率达到100%。产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及热稳定性。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光折变效应二波耦合测试。首先,制备得到小分子生色团标样PDCST,然后将其与其它功能基团混合制备器件。最后进行二波耦合性能测试。实验表明小分子标样在无外电场作用下,没有明显的二波耦合信号,随着电压增加,增益系数逐渐增大。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夔;无机生色团原理和它在分析化学上的利用[J];化学世界;1952年03期

2 克为;;具有生色团的巯基共价标记试剂[J];化学试剂;1984年05期

3 奚红霞,李忠,梁兆熙;含对硝基偶氮苯胺生色团的键合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J];高分子学报;2000年06期

4 李荣;吴艳锋;吴水珠;;含席夫碱生色团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9期

5 王国建;朱琦;邓洪平;王大力;朱新远;颜德岳;;利用聚合物自组装实现绿色荧光蛋白生色团的荧光增强[J];高分子学报;2013年05期

6 王鹏,朱培旺,吴伟,叶成;高活性极化聚合物生色团的分子设计[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7 崔元靖,王民权,钱国栋;光折变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2年10期

8 张丽;石军;曹少魁;;有机/聚合物光折变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0年01期

9 鲍信先,李淳飞;有机光折变材料的新进展[J];物理;1997年10期

10 花建丽,李俊,罗敬东,秦金贵;兼具大的二阶光学非线性与良好透明性的有机生色团的分子设计进展[J];有机化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莹莹;于建国;;绿色荧光蛋白生色团成熟过程中环化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叶钢;和亚宁;王晓工;;含偶氮苯生色团的星状无定形分子材料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石士考;刘颖;彭艳丽;韩士田;周济;;卟啉生色团组装在无机层状框架中的荧光性质[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石军;张丽;曹少魁;;全功能光折变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晓龙;史作森;李明;崔占臣;;含纺锤型生色团的聚合物的合成[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李荣;陈延安;朱红平;吴水珠;;含生色团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光致有序结构的形成[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王乙博;赵熹;于辉;黄旭日;;分子动力学研究C-1027中生色团的释放[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李振;;通过“Click”反应控制生色团的结构以获得较大非线性光学效应的聚氨酯高分子[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姜全忠;孙大亮;陈焕矗;;光折变材料KNSBN:Co的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张爱清;青志保;;侧链含类杂芪生色团的非线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光学性质[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作森;新型二阶非线性光学生色团和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晓龙;二维纺锤形生色团分子的合成与光学材料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美芸;含生色团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比率检测功能的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俊阔;多枝生色团的设计、合成及薄膜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明;新型高效电光薄膜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李可昊;光折变材料中的矢量空间孤子与局域表面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7 赵莉莎;新型二阶非线性光学薄膜的合成及制备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许杰;聚合物光子学材料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研究及其在光纤波导设计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张丽;一些光折变聚合物和分子玻璃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郑州大学;2006年

10 丁莉芸;含CdS纳米粒子有机光折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青;以CRA为核吩噻嗪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为臂的超结构光折变材料的合成及表征[D];郑州大学;2017年

2 方冲;含咔唑次甲基生色团的MCRA超结构光折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5年

3 文茂;以偶氮苯作共轭桥的有机生色团的合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冯宇培;BINOL修饰的绿色荧光蛋白(GFP)生色团: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李闯洋;二维纺锤形生色团分子结构的优化及非线性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王嘉安;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单体合成及其聚酰(亚)胺探索[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7 林文鑫;含六枝生色团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制备及其极化处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刘颖;二维光学负反馈系统中光信号放大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刘庆;发光生色团与改性层状磷酸锆的杂化组装及光谱学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立轲;新型含杂环共轭桥有机非线性生色团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32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32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