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激光冲击强化TC4薄板及其抗外物损伤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3:00

  本文关键词:激光冲击强化TC4薄板及其抗外物损伤性能研究 出处:《江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冲击 外物损伤 TC4钛合金 高周疲劳 残余应力 晶粒细化


【摘要】: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在飞机起飞与降落阶段易发生外物损伤(Foreign Object Damage,FOD),致使其叶片前缘受损,产生裂纹,从而严重削弱压气机叶片高周疲劳性能。激光冲击强化作为一项先进的表面强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叶片的抗疲劳制造,其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可以有效缓解外物损伤造成的应力集中,且能在材料表面形成硬化层和晶粒细化组织,从而有效抑制疲劳裂纹扩展,延长外物损伤后叶片材料的疲劳寿命。本文以压气机叶片常用材料TC4钛合金作为研究与分析对象,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薄板试样的激光冲击强化机理探讨激光冲击强化对外物损伤后薄板试样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研究了不同激光冲击次数和冲击方式对材料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相比于传统表面强化技术,激光冲击强化对材料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表面显微硬度随激光冲击的增加而增加,冲击3次后,表面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并饱和;冲击方式对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分布有着较大的影响,单面激光冲击后,残余压应力影响层深度最高可达1000μm,双面间隔冲击形成的残余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先强化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值要低于后强化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值。(2)研究了激光冲击对TC4钛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建立了微观组织变化与宏观力学性能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后,晶粒细化机制以位错滑移与孪晶分割细化机制为主,多次激光冲击后,材料表层有纳米晶组织产生;微观组织沿截面的梯度变化决定了材料沿截面方向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3)对典型的外物损伤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激光冲击强化前后试样的高周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损伤形貌特征包括塑性变形、剪切撕裂、材料丢失、微小缺口以及微裂纹等;缺口对试样高周疲劳性能影响明显,单次激光冲击后,试样的高周疲劳强度提升达20.5%。(4)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激光冲击过程与外物损伤过程,表明JohnsonCook(J-C)模型能较准确适用于超高应变率变形条件下的动态过程模拟;激光双面同时冲击形成的残余应力场分布相比于双面间隔冲击具有更好的对称性,呈“M”型分布,试样中平面区域为残余压应力;损伤缺口底部及上表面形成了较高幅值的残余拉应力;强化后试样缺口附近的残余应力出现了应力重分布,激光冲击诱导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够有效平衡外物损伤形成的拉应力值,改善了损伤试样疲劳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6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宇鹏;周东呈;冯爱新;花国然;蒋苏州;;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薄板试样形成残余应力洞的机制[J];中国激光;2016年11期

2 陈亚洲;周留成;何卫锋;罗思海;焦阳;庞澄清;刘鹏;;冲击加载下纯钛微观塑性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激光;2016年08期

3 石多奇;骆银银;赵鹏涛;于慧臣;杨晓光;;低周疲劳预损伤对TA11合金高周疲劳强度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2期

4 S.ANAND KUMAR;R.SUNDAR;S.GANESH SUNDARA RAMAN;H.KUMAR;R.KAUL;K.RANGANATHAN;S.M.OAK;L.M.KUKREJA;K.S.BINDRA;;激光喷丸对Ti-6Al-4V合金显微组织及疲劳寿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年10期

5 孙明霞;梁春华;;低塑性抛光技术在压气机叶片上的发展与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4年07期

6 赵洁;聂祥樊;臧顺来;;逐层剥离对激光诱导残余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激光与红外;2014年02期

7 严振;梁益龙;张泽军;徐军;易艳良;;喷丸强化对TC11钛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2014年04期

8 孙明霞;梁春华;张世福;;激光技术在风扇/压气机整体叶盘结构修理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3年09期

9 金捷;钟燕;;先进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综述[J];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05期

10 聂祥樊;龙霓东;刘海雷;何卫锋;李启鹏;;激光冲击强化对TC17表面硬度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温爱玲;表面纳米化对钛及其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2 胡绪腾;外物损伤及其对钛合金叶片高循环疲劳强度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包珍强;缺口对TC4高循环疲劳强度的影响及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闫秀侠;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对TC4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

3 季玉辉;基于Johnson-Cook模型的硬物损伤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2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32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