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碳化硼粉体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4:10

  本文关键词:碳化硼粉体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B_4C/Fe复合材料 热压工艺 无压烧结 致密化 界面反应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摘要】:铁基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和应用前景。碳化硼陶瓷符合现代材料轻质高强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化学腐蚀性以及优异的应用潜力。使用碳化硼增强铁基材料,可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的复合材料。本文分别以无压烧结工艺和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B_4C/Fe复合材料,探索了不同制备成型工艺下复合材料材料的组分、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借助综合热分析仪(DSC-TG)为本实验制定了制备成型工艺;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物相、微观结构;采用高精度固液两用体密计、维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获得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通过激光热导仪和热膨胀仪获得了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和线膨胀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无压烧结制备的B_4C/Fe复合材料:随着B_4C含量的增加,显气孔率逐渐降低,当烧结温度为900℃时,复合材料显气孔率达到最小值,为16.45%;而B_4C/Fe复合材料的硬度随着B_4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B_4C含量为10wt%,烧结温度为100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为1.09 GPa;B_4C/Fe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在B_4C含量为2 wt%和烧结温度为800℃时取得了最佳值,为172.8MPa;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系数随着B_4C含量的上升而下降,当B_4C含量为2 wt%,烧结温度为800℃时,热扩散达到最大值,其最大值为11.31 mm2/s。(2)采用热压制备的B_4C/Fe复合材料: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显气孔率逐渐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100℃和B_4C含量为2wt%时,复合材料显气孔率达到最小值,为0.53%;而B_4C/Fe复合材料的硬度随着B_4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B_4C含量为10 wt%,烧结温度为100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为5.64 GPa;B_4C/Fe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在碳化硼含量为2 wt%和烧结温度为900℃时取得了最佳值,为603.4 MPa;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系数随着B_4C含量的上升而下降,当B_4C含量为2 wt%,烧结温度为800℃时,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系数达到最大值,其最大值为12.38 mm2/s。(3)无压工艺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显气孔率整体较高,未完成致密化过程,其显气孔率明显高于同种烧结制度下热压工艺制备的样品,且无压工艺下B_4C的分解程度更高,导致无压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整体较差于同种烧结制度下热压工艺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烧结温度为1000℃时,热压工艺制备的碳化硼含量为4 wt%的碳化硼/铁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硬度、抗弯强度、显气孔率、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系数(100~700℃均值)的值分别为3.61 GPa、328.3 MPa、4.63%、9.80 mm2/s和1.42*10-5/K。相较于无压工艺,热压工艺更适合陶瓷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固相烧结。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勇;王昕;范文涛;刘子峰;黄传顺;徐静;;烧结温度对可加工Ce-ZrO_2/CePO_4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2 李士同;朱瑞富;甄良;吕宇鹏;赵光锋;詹英杰;雷廷权;;烧结温度对多孔钛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年02期

3 李明万;;烧结温度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影响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年01期

4 李风海;黄戒介;房倚天;王洋;;小龙潭褐煤灰烧结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1年03期

5 孙树功;;添加锡以降低铁基制品的烧结温度并提高其强度[J];粉末冶金技术;1986年01期

6 L.L.Bourgujgnon ,王勇;烧结温度对高比重钨合金的响影[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09期

7 郭新;孙尧卿;唐超群;崔昆;;烧结温度对氧化锆电阻的影响[J];功能材料;1993年04期

8 熊宏齐,翟亚;古陶原始烧结温度和气氛的测定[J];东南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9 赵密,郭英奎,俞泽民,宁志良,王君祥;烧结温度对不锈钢(316L)致密性及强度的影响[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李文虎;刘福田;黄巍岭;赵正;张英才;;烧结温度对利用废钢粉制备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影响[J];山东冶金;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德刚;王海清;胡铁山;赵修建;;烧结温度对Fe_2O_3基材料辐射性能的影响[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曾宪礼;;超细α-Al_2O_3粉对95瓷烧结温度的影响[A];2002年电子陶瓷及其在真空电子行业中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欧阳德刚;王海清;胡铁山;赵修建;;烧结温度对Fe_2O_3基材料辐射性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宫勋;孟秀霞;杨乃涛;谭小耀;尹屹梅;马紫峰;;YSZ/Ni-YSZ双层中空纤维烧结温度优化及其影响[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段春雷;付利华;陈百义;赵文林;李晓臣;李虎;;无压烧结碳化硅工艺及应用探索[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毓德;周桢来;吴兴惠;;烧结温度对Nb_2O_5材料点阵参数与气敏特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裴雨辰;;原位无压烧结制备Si_2N_2O-Si_3N_4复合材料[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曹小刚;田杰谟;王晨;伊元夫;;氧化铝基体的烧结温度对玻璃渗透氧化铝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陆凡;陈诵英;彭少逸;王晓平;;烧结温度对超细二氧化锡粉体粒子大小及气敏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李纪标;翟学良;申玉双;杨芙丽;;烧结温度对Ba_xSr_(1-x)TiO_3薄膜性能的影响[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朱军备邋通讯员 吴王斌 张文胜;“伏尔肯”新流水线投产[N];宁波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Le Van Khoa Bao;基于粉体燃烧凝胶合成LSMO可变发射率材料结构及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乔丽娜;TiN_(0.3)与难熔化合物界面扩散行为及强韧化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史国普;金属及稀土氧化物掺杂Ti/Al_2O_3复合材料可控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前程;碳化硼粉体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贾瑞龙;中介低损耗微波陶瓷及在腔体滤波器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柳维;Fe-Cr-W-Si-Y_2O_3合金的组织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谢雪珂;助烧剂对(Ba_(0.85)Ca_(0.15))(Zr_(0.1)Ti_(0.9))O_3陶瓷材料烧结温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仲明;溶胶—凝胶法制备(Ba_(0.85)Ca_(0.15))(Zr_(0.1)Ti_(0.9))O_3基压电陶瓷及其低温烧结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盛男;316LN不锈钢的粉末冶金法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7 周海球;热分析技术在陶瓷材料烧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王斌;锰锶钡离子掺杂对PZT性能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史晓琪;TiN-Al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杨晓萌;无压烧结工艺对ZnAl/Fe_(48)Cr_(15)Mo_(14)C_(15)B_6Y_2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33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33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