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微纳米封堵材料粒径分析及封堵性能评价

发布时间:2017-12-26 00:15

  本文关键词:微纳米封堵材料粒径分析及封堵性能评价 出处:《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页岩 微纳米材料 粒径 封堵评价方法


【摘要】:在含有大量微纳米孔隙的页岩地层钻井过程中,有效阻止钻井液或者滤液通过这些微纳米孔隙进入地层,防止页岩水化分散,是防止井壁失稳、安全快速钻井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目前我国钻井液用纳米级封堵剂种类多、评价方法少等问题,研究封堵剂在钻井液中的粒径分布以及模拟页岩微纳米孔隙对封堵剂封堵性能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选择了四种常用的纳米粉体材料作为封堵剂进行了分散研究。通过对四种纳米材料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Zeta电位测试以及粒径分布测试优选出粒径较小、稳定性较高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两种纳米材料进行下一步分散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物理分散法和化学分散法对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在水溶液中的分散影响规律。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最佳分散工艺,在1OOOOr/min下搅拌80min,加入2%的有机阴离子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超声5min,可以得到中径为0.60μm的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纳米碳酸钙最佳分散工艺,在10000r/min下搅拌80min,加入2%的无机分散剂六偏磷酸钠(SHMP),超声5min可得到中径为0μm的纳米碳酸钙分散液,并且0.10%的无机分散剂硅酸钠可以使得纳米碳酸钙中径达到0.87μm。实验研究了页岩抑制剂、钻井液降滤失剂、钻井液增粘剂、钻井液降粘剂等四类八种处理剂对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纳米乳化石蜡三种封堵剂的分散影响。石蜡乳液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钻井液处理剂对乳化石蜡粒径基本没有影响,石蜡乳液粒径在60-70nm。加入钻井液处理剂会使纳米封堵材料粒径增大,但是不同的钻井液处理剂对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碳酸钙水溶液中的粒径分布影响不同。钻井液抑制剂80A-51、增粘剂LV-CMC对纳米碳酸钙粒径影响不大,降滤失剂PAC-LV对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影响不大,在纳米材料溶液中,分别加入这些处理剂,纳米材料粒径均保持在1μm以下。钻井液抑制剂NH4-HPAN、抑制剂80A-51、降滤失剂DFD-140、增粘剂LV-CMC、降粘剂XY-27和降粘剂SMK会使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增大,但是粒径维持在1-100μm之间。降滤失剂DFD-140、降滤失剂PAC-LV、降粘剂XY-27、降粘剂SMK和抑制剂NH4-HPAN也会使纳米碳酸钙粒径增大,粒径维持在1-100μm之间。增粘剂XC则会使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碳酸钙粒径显著增大,达到100μm以上。实验研究了泥饼渗透率影响因素,通过调整膨润土加量、配浆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以及钻井液处理剂加量和种类制备出渗透率与泥页岩渗透率(10-7μm2)接近的泥饼。并且通过制备的泥饼对三种不同粒径的封堵剂进行了封堵性能评价实验,得出不同渗透率泥饼对应的最佳封堵粒径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25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东;王都留;卢小泉;;卟啉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2年10期

2 杨柳;雷霆;裴坚;刘晨江;;有机微纳米材料的设计策略、加工及应用[J];化学进展;2012年12期

3 ;微纳米材料科技及应用国际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吕英海;周仕学;邹玉红;吕东琴;刘文平;;微纳米颗粒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孙健;于锟;黄家锐;何月珍;;两种形貌氧化铜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徐晓建;邓子辰;;非局部因子和表面效应对微纳米材料振动特性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3年01期

7 尚福林;北村隆行;平方宽之;;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的界面强度的实验研究[J];力学进展;2008年04期

8 梁红莲;徐慧娟;吴华涛;;基于水凝胶模板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微纳米材料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张雷;李兆乾;陈学太;;金属锗酸盐微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樊莉红;陈福义;刘婧;张金生;;单晶硅基体上紫外光诱导生长铜微纳米粒子薄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欢;杜记民;陈静;张江山;;由配合物构筑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与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贾漫珂;苏贵金;郑明辉;;氧化铁3D微纳米材料在氯代芳烃降解中的应用[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少华;;广义JKR理论及其应用[A];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任启鸿;单思聪;杨皓;赵红平;;微纳米材料表面效应的有限元模拟[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勇;王女;陈洪燕;江雷;;仿生制备多级结构微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李东密;郑炎松;;分子的手性对聚集体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丽霞;刘烨煊;苏贵金;郑明辉;;铁基氧化物微纳米材料对六氯苯的降解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梁衍亮;陶占良;陈军;;镁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极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张郭亮;董春迎;;三维微纳米裂纹与夹杂相互作用的边界元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薛亚辉;;微纳米材料力学理论及相关应用[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全兰;用于光谱调制碱金属铌酸盐微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珑;细胞—微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的统计热力学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吴志光;自驱动合成微纳米马达的仿生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卢艳;铋基半导体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辛志峰;孔性配位聚合物微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魏玮;环交联型聚膦腈微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曹霄峰;几种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雷;三元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液相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马德崇;半金属铋微纳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李永新;高压静电技术制备的微纳米网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阳;Ni_2P/Ni_(12)P_5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建彪;尺寸效应对微纳米结构力学行为及性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孙丹丹;氧化亚铜微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4 郑见平;PbS微纳米线的力电学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杨艳琼;聚合物基底诱导贵金属自组装微纳米超结构形貌调控及机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6 刘爱芳;静电纺丝法制备铜锌锡硫微纳米纤维及其性能表征[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黄江;碳微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郭帆;铋基化合物微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国超;SiO_2@Y_2O_3:Eu~(3+)核壳微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发光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李佳佳;离子液体—丙氨酸共辅助制备多级结构氧化锌及其性质[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35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35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