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引发剂等因素对聚-α-甲基苯乙烯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6 04:43

  本文关键词:引发剂等因素对聚-α-甲基苯乙烯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出处:《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聚α-甲基苯乙烯 引发剂 残留溶剂 分子量 外貌形态


【摘要】:惯性约束聚变(ICF)是目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主要方式之一。等离子体聚合物(GDP)微球作为燃料容器是ICF内爆实验中的主要候选靶丸之一。而降解芯轴技术是制备GDP微球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制备的靶丸具有良好的球形度和表面光洁度。因聚α-甲基苯乙烯(PAMS)具有成球性能好、力学性能优越、降解温度低、降解完全等优点而被选作芯轴微球材料。PAMS芯轴微球的高效降解将会影响最终点火靶丸质量,因此,PAMS热降解性能成为降解芯轴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本论文针对影响PAMS热降解性能的因素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PAMS的热降解温度和降解速率将会影响GDP球壳的质量。通常自由基给予剂会降低聚合物的热降解温度,并改变热降解过程中热降解速率。本文研究了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对PAMS薄膜的热降解机理的影响规律,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DTBP对PAMS薄膜热降解温度的影响;利用真空热降解炉研究了DTBP对PAMS薄膜热降解过程中热降解速率的影响;利用小角激光-凝胶渗透色谱联用谱仪(GPC)研究了DTBP对PAMS薄膜热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DTBP在低温下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PAMS主链,导致PAMS薄膜的热降解温度降低,降解初期分子量迅速下降,并增加了PAMS薄膜降解初期的热降解速率。(2)本文研究了DTBP对PAMS成球性能和热降解性能的影响。基于乳液微封装技术,将DTBP掺入PAMS油相溶液,制备了含有不同浓度DTBP的PAMS微球;利用3020显微镜研究了DTBP对PAMS微球的球形度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DTBP对PAMS微球热降解温度的影响;利用Py-GC/MS联用仪研究了DTBP对PAMS微球热裂解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TBP含量的增加PAMS微球的球形度(OOR)相对增加;随着DTBP的加入降低了PAMS微球的热降解温度;固化后,PAMS微球中依然有DTBP的残留,且随着DTBP含量的增加在微球中残留量逐渐增高。(3)为研究大小分子量的掺混、溶剂残留量及外观形态等因素对PAMS热降解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热重法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分子量掺混、外貌形态及溶剂残留量对PAMS热降解温度的影响;利用Py-GC/MS联用仪研究了不同干燥时间对PAMS薄膜热裂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a)分子量不同的PAMS原料掺混后的热降解温度比未掺混的大分子量PAMS的热降解温度高,但低于小分子量的PAMS的热降解温度;(b)PAMS薄膜的初始热降解温度最低,PAMS原料的初始热降解温度最高,PAMS微球的初始热降解温度处于两者之间,不同形态PAMS结束时的热降解温度基本一样;(c)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溶剂残留量逐渐减小,与此同时,PAMS薄膜的初始热降解温度降逐渐增大,当溶剂残留量减小到一定程度时,PAMS薄膜的热降解温度不再有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L632;O63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付春华;李永刚;罗彦凤;王远亮;;D,L-聚乳酸热降解动力学研究[J];包装工程;2007年05期

2 张占文;黄勇;唐永建;李波;陈素芬;何智兵;;PAMS/GDP复合微球热降解过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3 黄险波,张亮,李定华,李颖,涂洪斌;氧化亚铜在聚氯乙烯燃烧热降解中的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韶旭;童波;谭志诚;李英;周晓慧;;聚苯胺/氧化钕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及热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袁来深;曹聪;冯连芳;胡国华;;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聚丙撑碳酸酯的热降解[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华天;梅成国;陈莉;陈苏;;聚氯乙烯热降解过程的光谱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上官修云;引发剂等因素对聚-α-甲基苯乙烯热降解性能的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335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35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6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