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黄孢原毛平革菌促进凤眼莲发酵产乙醇效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05:07

  本文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促进凤眼莲发酵产乙醇效率的研究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凤眼莲 黄孢原毛平革菌 预处理 还原糖 燃料乙醇


【摘要】:利用入侵物种凤眼莲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不仅可以解决凤眼莲的污染问题,而且能适当缓解能源危机,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因凤眼莲结构复杂,使得预处理成为其产醇过程中的限速步骤。本研究选用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预处理凤眼莲的菌种,研究单一微生物预处理、化学法联合微生物预处理等方式对凤眼莲发酵产乙醇的影响,优化预处理过程中的各个工艺参数,为提升乙醇产率提供研究基础。首先,以接种量、降解时间和降解温度为优化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单一微生物预处理法的最优预处理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预处理凤眼莲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接种量5.09环、降解温度30.09℃、降解时间58.23h。该条件下,最高还原糖产量可达208.57 mg·g1凤眼莲。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发现,三种因素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凤眼莲产糖均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顺序为:降解温度降解时间微生物接种量。其次,对化学法联合微生物预处理凤眼莲开展研究。选取接种量、温度和酸/碱浓度三个因素,采用正交实验分别对稀酸联合微生物法和稀碱联合微生物法进行预处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利用稀酸联合微生物处理时,最优的预处理条件为接种量为4环、1%稀酸处理、酸处理温度100℃。在此条件下,可得最高还原糖为430.66 mg·g~(-1);利用稀碱联合微生物处理时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为4环、4%稀碱处理、碱处理温度100℃,此条件下可得402.10mg·g~(-1)还原糖。然后对凤眼莲降解前后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降解后纤维素含量明显增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降低。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预处理前后凤眼莲结构与形貌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降解后凤眼莲的茎和叶被严重破碎化,各官能团的连接键断裂明显。其中,以木质素与芳香环相连的羧基断裂最为显著,表明木质素被充分破坏。最后,对凤眼莲产燃料乙醇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步糖化发酵过程中,6mL酵母悬液发酵24h时可得到最大的乙醇产量1.4g·g~(-1);在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72h时乙醇产量达到最大,为1.45g·g~(-1)。同步糖化发酵较分步糖化发酵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占用空间少且乙醇产量更高的优点,因而是凤眼莲产乙醇发酵工艺的最佳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223.122;X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霞;张力;叶武;;白腐真菌降解秸秆条件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年11期

2 王小国;;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研究现状[J];能源与节能;2016年08期

3 施雅青;郑耀通;;活性氧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中的调控机制[J];江苏农业学报;2016年03期

4 郝韶华;孙优善;张典典;黄超;马秀琴;;水热预处理对不同玉米秸秆糖产率的影响[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5 邓学群;仲兆平;艾特玲;;硫酸-乙醇预处理玉米芯制取生物乙醇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年02期

6 刘家扬;焦国宝;有小娟;廖祥儒;孙利鹏;;真菌漆酶的性质、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6年04期

7 尤毅娜;邓红;孟永宏;房杰;郭玉蓉;张英;;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对苹果渣化学组分和酶解得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08期

8 姜力凤;刘玉;于光;张跃冬;王海松;;亚硫酸钠预处理对木糖渣木质素的去除及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16年02期

9 王非;吴金男;尹凡;范益民;王立新;;凤眼莲与微生物组合处理对水体中氮磷去除能力的比较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17期

10 何欣;程军;苏会波;祝绍毅;周俊虎;岑可法;;凤眼莲半连续暗光发酵耦合产氢研究[J];能源工程;201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端超;利用凤眼莲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调控与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茂玲;驯化酵母菌发酵水葫芦和微藻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杨娜;水葫芦和甘草渣生产乙醇的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5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35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