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山西组气藏地质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08:10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山西组气藏地质模型研究 出处:《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延长气田 山西组气藏 地质模型 相控建模


【摘要】:延长气田区域构造隶属伊陕斜坡东南位置的稳定克拉通沉积之上,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演化的基本规律大体可知道该地区地势上应为东部高东低的沉积大背景,研究区上古生界山西组可划分为山1段和山2段两个小层,各部位均可见天然气产出。为了对研究区山西组储层地质特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高气藏采收率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数学及地质统计学的最新成果为理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地质建模软件为手段,综合钻井、录井、测井、试油等各类动静态资料、各种分析化验及地层测试资料,对延长气田山西组藏地质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地层对比原则,通过测井相的分析,研究区山西组山1段、山2段气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河口坝沉积。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层。砂体一般呈北—南向,不同期主砂体分布有一定的继承性;研究区目的层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以及岩屑砂岩,砂岩以低孔、低渗为特征;山西组气藏的主要特征为广覆式生烃,弥漫式充注,近距离运移,岩性式聚集,大面积成藏,准连续型分布。最后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petrel软件,利用相控建模和插值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的构造、沉积相、储层属性等地质模型,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结果表明,在相控条件下建立的模型与地质认识是较为符合的。可以为该区合理开发方案的编制和下一步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依据。
[Abstract]: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Yanchang gas field belongs to the stable craton deposit in the southeast of Yishan slop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ules of sedimentary evolution in Ordos Basin, it is generally known that the topography of this area should be a sedimentary background of high, east and low in the east, and the Upper Paleozoic Shanxi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layers: Shan 1 and Shan 2. In order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rvoi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nxi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it provides a solid geological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s the recovery of gas reservoirs to provide a solid geological basis for sedimentology. Based on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tectonic geology, petroleum geology, logging geology, mathematics and geostatistics, this paper takes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geological modeling software as the means to synthesize drilling, logging and logg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 of Shanxi formation in Yanchang gas fiel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the well logging facies are analyzed. The gas reservoirs of Shan 1 member and Shan 2 member of Shanxi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belong to delta front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y and estuarine dam deposit.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y is the main reservoir. The distribution of main sand bod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s certain inheritance; The lithology of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composed of quartz sandstone, lithic quartz sandstone and lithic sandstone,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hanxi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are extensiv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iffuse filling, short distance migration, lithologic accumulation, large area accumulation and quasi-continuous distribution.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research. By using petrel software and the methods of phase control modeling and interpolation modeling, the geological models of the target layer, such as structur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The model establish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acies contro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can provide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asonable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furthe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in this area.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柏林,肖素珍,张志存,丁蕴杰,夏国英,段承华,赵松银,董玉琴;山西山西组的对比、划分、化石群和地质时代[J];科学通报;1984年03期

2 吴风云,邵东波,孙丛博;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小层划分与对比[J];录井工程;2005年02期

3 刘绍忱;陕西洛河剖面中的山西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04期

4 程昭斌;汤友谊;曹廷会;李进保;曾豫凤;;河南登封煤田马岭山井田山西组煤、岩层对比(续)[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5 张泓,沈光隆;晋北山西组具异型叶的“畸楔叶”组植物[J];古生物学报;1990年03期

6 牛百礼,,焦清典,张士;嵩箕地区山西组的新认识[J];河南地质;1995年01期

7 王军,沈光隆,孙柏年;新新矿区山西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5期

8 张士;梁会民;;Cathaysiopteris whitei在河南禹县山西组的发现及其分布[J];河南地质;1989年03期

9 沙亚南,张宏,郭英海,李壮福,张天模;开平-涧河地区山西组的沉积与聚煤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彭海艳;刘家铎;陈洪德;刘文均;叶黎明;龚剑玄;;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聚集研究[J];石油物探;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岚;赵政璋;邹才能;;鄂尔多斯西缘地区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朱静;余芳;;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宗遐龄;金翔;黄德娟;王辉明;;固体地质模型激光超声波检测系统[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品成;杨亚涛;杨萍;易刚;王宁波;;长北区块静态地质模型优化及随钻储层预测[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赵爱华;丁志峰;;复杂地质模型的地震交切定位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唐辉明;胡新丽;熊承仁;;论工程地质模型与数值模拟结合的途径[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7 邓永高;;天津地热田地质模型初探[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8 李少莲;;香花岭矿田物理-地质模型与矿产预测[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吕正祥;;流体包裹体信息在远源气藏研究中的作用[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10 裴润有;宋向华;蒲春生;;低渗低压气藏地层损害及保护方法[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煤田地质局114队 安俊元;山西赵庄勘探区山西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袁冰洁 杨君;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气藏[N];中国石化报;2005年

3 赵则阳邋李军;气藏挖潜效果显著[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罗兴平 陈明泉 邹水平 石磊;破译致密气藏[N];中国石化报;2000年

5 周泽山;中国石油打造高含硫气藏开采科研平台[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记者 周泽山;中国石油打造高含硫气藏科研平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教授 郑晓萌;破解中外低效气藏成因之谜[N];中国石化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马献珍 通讯员 胡晨琛 时勇;转弯抹角追捕低渗油气藏[N];中国石化报;2014年

9 龚畅;高含硫气藏的开发[N];中国石油报;2002年

10 记者 张学斌;保护与改造并重 气藏空间更宽敞[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2 朱红涛;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3 刘达林;高温高压气藏深井测试合理工作参数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4 阳仿勇;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李中超;非均质油藏水驱流体动力地质作用及四维地质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婉君;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山西组气藏地质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2 周晓;延长东区上古生界山西组气层识别与综合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吕恒宇;大牛地气田大47-大70井区山西组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时尚科;古交杨庄勘探区山西组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杨杰;鄂尔多斯盆地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6 曹路通;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中峪矿山西组聚煤期沉积环境[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7 叶黎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鲁飞;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天然气储层特征及评价[D];西北大学;2012年

9 王力;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西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梁积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63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63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