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预处理技术及可生化性测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预处理技术及可生化性测定研究 出处:《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 可生化性 O_3/H_2O_2 BOD_5 好氧呼吸速率法 赞恩-惠伦思
【摘要】:目前,我国采油工业已进入三次采油阶段,聚合物驱采油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强化采油的方法,对于我国油田原油稳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油田采出水中的聚合物主要是聚丙烯酰胺(PAM),其含量不断增加,粘度也随之增加,可生化性差,成分更为复杂,处理难度大。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更加严格要求和油区居民对环境的日趋重视,采油废水的治理形势相当严峻。为减少实际采油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减轻后续生化处理压力,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很有必要。对于某油田以聚丙烯酰胺为特征污染物的三次采油废水采油废水,通过O_3/UV、O_3/H_2O_2、UV/H_2O_2、H_2O_2/O_3/UV工艺作为预处理方法,以提高实际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并通过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好氧呼吸速率法及赞恩-惠伦思实验可生化性表征方法对预处理出水进行表征,更加准确反映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与单独O_3相比,O_3/UV、O_3/H_2O_2、UV/H_2O_2以及H_2O_2/O_3/UV联用技术对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中的COD及PAM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BOD_5增加更为明显。其中H_2O_2/O_3/UV联用技术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B/C)提高最为显著,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在单独O_3、O_3/UV、UV/H_2O_2、O_3/H_2O_2、以及H_2O_2/O_3/UV氧化体系作用下,B/C分别可提高至0.011、0.092、0.13、0.175以及0.22,五种工艺下对实际采油废水可生化性提高程度大小分别为:H_2O_2/O_3/UVO_3/H_2O_2UV/H_2O_2O_3/UVO_3。O_3/UV处理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_3浓度为19.7 mg/L,紫外灯功率为18W,氧化时间为30min,;O_3/H_2O_2处理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_3浓度为19.7mg/L,H_2O_2与O_3摩尔比0.3,氧化时间为30 min。UV/H_2O_2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处理的最佳条件为:pH=7.0,H_2O_2投加量为2mL/L,氧化时间为30min;H_2O_2/O_3/UV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53,O_3浓度为25mg/L,H_2O_2与O_3摩尔比0.5,氧化时间为30 min。用稀释接种法测定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及O_3/H_2O_2预处理后的采油废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对于BOD_5的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需严格控制:在BOD_5测定前需调节pH为6~8之间,过酸或过碱条件下都会导致BOD_5测定值偏小;温度对BOD_5测定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微生物活性越大,因而在BOD_5测定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为20±1℃;接种液所用盐溶液中,磷酸盐缓冲溶液对于BOD_5测定过程中微生物最为必须,氯化铁溶液最次;不同接种液对于BOD_5的测定结果不同,其中HACH菌种对于预处理采油废水BOD_5测得效果较好,青春河河水上清液及长桥上清液测定结果类似;铜离子、镍离子及五氯苯酚对于水质BOD_5测定均会有影响,造成测定结果偏小;随着氯化铵浓度的增加,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的BOD_5值逐渐增大,硝化作用显著,加入丙烯基硫脲作硝化抑制剂可消除硝化作用对BOD_5测定的干扰。通过好氧呼吸速率法及赞恩-惠伦思实验考察实际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及经过03/H202预处理后的实际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表明预处理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部分分解为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废水可生化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减轻后续生物处理压力。比较国标稀释接种法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在线监测仪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好氧呼吸速率法以及赞恩-惠伦思实验来表征废水的可生化性。国标稀释接种法测定BOD_5方法最为经典,应用广泛,但操作过程比较复杂;BOD_5在线监测仪在此基础上改进为自动检测,操作较国标简单,国标稀释接种法与BOD_5在线监测仪测定BOD_5结果略有误差,但均在测量误差范围,这有可能受制于仪器灵敏度和精密度以及人为操作误差。好氧呼吸速率法另辟蹊径,但稳定性不高,对活性污泥有一定要求,适用于成分稳定的特定水样分析研究;赞恩-惠伦思实验需要28d,难以快速反应水质可生化性情况。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wastewater in oil recovery ,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wastewater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wastewater can be improv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 _ 3 / UV , O _ 3 / H _ 2O _ 2 , UV / H _ 2O _ 2 and H _ 2O _ 2 / O _ 3 / UV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stewater can be biochemically degraded by the use of O _ 3 / UV , O _ 3 / H _ 2O _ 2 , UV / H _ 2O _ 2 and H _ 2O _ 2 / O _ 3 / UV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stewater can be biochemically degraded by O _ 3 / UV , O _ 3 / H _ 2O _ 2 , UV / H _ 2O _ 2 and H _ 2O _ 2 / O _ 3 / UV .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D _ 5 were determined by dilution - inoculation method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美倩;;废水可生化性评价技术探讨[J];工业水处理;2008年05期
2 陈中颖;刘爱萍;刘永;许振成;;我国城镇综合污水的可生化性调查与分析[J];给水排水;2009年S1期
3 丁绍兰;王伟伟;周莉;杨馨;郑长乐;;制革过程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J];中国皮革;2011年03期
4 孙玉修;根据氧参数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浅见[J];环境科学;1983年01期
5 韩相奎;金承基;曲善慈;;组成固定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及对m值的探讨[J];化工环保;1990年02期
6 张本兰,裴健,周毅,杨春福;嫌气——好气系统装置测定乐果合成废水的可生化性[J];中国环境监测;1991年06期
7 韩庆莉;应用瓦勃氏技术研究工业污水的可生化性[J];环境保护科学;1994年02期
8 刘永淞;污水可生化性评价[J];中国给水排水;1995年05期
9 冯晓斌,韩庆莉,荆治严,刘峰;工业污水可生化性指标的筛选[J];环境保护科学;1998年03期
10 何群彪,屈计宁,刘坤;稠油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J];化学世界;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军;奚晓东;聂宏元;彭卫;;提高石油化工废水可生化性——臭氧氧化法条件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华;吸附/催化氧化处理腈纶废水[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2 陈颖;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预处理技术及可生化性测定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3 黄辉华;煤气化废水可生化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4 刘颖;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及其处理工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汪晶;化学法对皮革化学品可生化性的影响[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6 方前逵;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提高印染废水可生化性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7 杨芬芬;离子液体毒性、可生化性及生物降解性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8 张亮平;还原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9 颜智勇;预氧化——提高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10 王洁微;光催化氧化提高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9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41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