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球形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刷的制备及其抗吸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 纳米球形聚合物刷 抗吸附 N-羟乙基丙烯酰胺 等温滴定量热(ITC) 小角X射线散射(SAXS) 出处:《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容易功能化、尺寸可控等特点,纳米微球可以被细胞吞噬,进入器官和组织,其在生物分子学、药物缓释控释、药物靶向治疗及免疫诊断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蛋白质、细胞、微生物等在纳米微球表面的吸附,导致微球容易被体内免疫系统识别进而清除出体内,严重影响了临床应用研究。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微球表面修饰抗吸附聚合物,使纳米微球具有抗吸附性能。本文利用光乳液聚合法,通过光引发剂HMEM的引发,将具有强亲水性、抗污性能的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接枝在聚苯乙烯球核表面,成功合成核壳结构的纳米球形聚合物刷PS@PHEAA。研究了不同蛋白质体系中PS@PHEAA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和对蛋白质的吸附量,发现PHEAA的修饰明显降低了蛋白质的吸附量,但是由于纳米球形聚合物刷的特殊结构,微量蛋白质会通过静电作用力与核相互作用或者进入柔软的链中导致自聚。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光乳液聚合合成法在聚苯乙烯(PS)核表面接枝高密度的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合成聚苯乙烯核(PS)与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的共聚物——PS@PHEAA,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其所含成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表征其形貌和尺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PHEAA的分子量,计算PHEAA在聚苯乙烯核表面的接枝密度。(2)利用动态光散射仪和高分辨浊度计,测定不同pH和盐浓度下PS@PHEAA在牛血清蛋白(BSA)、溶菌酶(Lyz)两种不同等电点蛋白质体系中的尺寸和浊度,检测PS@PHEAA在不同蛋白质体系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盐浓度时,PS@PHEAA粒径会略微增大,但是在pH和盐浓度条件变化的整个过程中,PS@PHEAA都可以保持单一分散性。浊度数据显示,在不同pH条件下PS@PHEAA与蛋白质无相互作用,在不同盐浓度下,PS@PHEAA与蛋白质有微弱相互作用,当盐浓度增加到150 mM以上时,PHEAA形成假性阳离子导致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有所变化。在复杂蛋白质体系胎牛血清中,PHEAA可以给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提供良好的保护,保持单一分散性。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测试了聚苯乙烯纳米微球修饰前后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PHEAA的修饰不会增加PS@PHEAA的细胞毒性。(3)通过等温滴定量热仪(ITC)测定了不同盐浓度下蛋白质在PS@PHEAA表面的吸附量,实验过程用两种方式制样——配制制样和透析制样,选择误差小的透析制样组数据。结果显示蛋白质在PS@PHEAA表面有微量吸附,不同盐浓度下BSA和Lyz在微球表面吸附量的增量不同:在pH6.8时,带有负电荷的BSA在PS@PHEAA上的吸附量增量大于带有正电荷的Lyz。我们推测是由于此时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带有正电荷的Lyz主要与带有负电荷的聚苯乙烯核通过静电力相互作用,在低盐浓度下已接近吸附饱和。但是带有负电荷的BSA是由于进入柔性链引起自聚,表现出相互作用现象。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手段,进一步分析蛋白质在刷层的吸附位置。结果显示,盐浓度增加时,Lyz体系中电子云密度主要在内层增加,BSA体系中电子云密度在每层均匀增加。进一步证实了 ITC的结论,即Lyz主要与核相互作用而BSA主要通过在链中自聚,表现出相互作用现象。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bility of PS @ PHEAA nanoparticles in different protein systems , and studies the stability of PHEAA in different protein systems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3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自义 ,陈立民 ,董长安;β-羟乙基肼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兰州大学学报;1976年02期
2 徐辉碧 ,G.N.薛劳;维生素B_(12r)和乙烯反应合成β-羟乙基钴胺素——一种合成有机钴胺素的新方法[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3 花文廷,陈立佛,彭秀芳,张淑莲,程学恒,铁宏;含N-乙酸基或N-β-羟乙基吡咯的合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4 李明威;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制备与应用[J];精细化工;1985年02期
5 陈小练;;三(β—羟乙基)异氰尿酸酯投产[J];中国氯碱通讯;1985年10期
6 杨宗邃;王鸿儒;;3-羟乙基VA唑烷对铬鞣液组成的影响[J];皮革科技;1987年06期
7 杨建洲;徐学成;;新型鞣剂4,4-二甲基VA唑烷和3-羟乙基VA唑烷的合成[J];皮革科技;1987年07期
8 殷斌烈,陈芬儿,倪风雪,陈杰河;N—羟乙基—乙二胺的合成研究[J];湖南化工;1991年03期
9 宋东明;李树德;包令杰;李容波;;间氨基苯-β-羟乙基砜合成工艺研究[J];染料工业;1993年03期
10 单尚,胡耿源,刘清;间硝基苯基-β-羟乙基砜的合成改进及表征[J];精细化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尹恒;叶应庆;何凌萨;丁彬;江波;王克;;羟乙基瓜尔胶中羟乙基摩尔取代度以及取代位置的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2 陈海波;鞠昌迅;黎源;黄长荣;李晶;隋宝华;宋锦宏;;反应型无卤阻燃剂N,N-双(2-羟乙基)氨甲基膦酸二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郑立卿;阴慧娟;李迎新;陈洪丽;;癌光啉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王美飞;韩疏影;韦玉娜;练鸿振;丁涛;沈崇钰;;LC-PDA-ESIMS分离鉴定氢醌-双(β-羟乙基)醚中相关物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刘宪春;吴宗斌;韩秀文;刘秀梅;刘中民;包信和;;四水合羟乙基二磷酸二钠(SDP-2)的固体MASNMR表征[A];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飞;1-(2-羟乙基)-4-(2-羟基)哌嗪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孙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与模式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3 秦雪;纳米球形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刷的制备及其抗吸附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4 王瑞涛;十二烷基二羟乙基叔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14年
5 何凌萨;对甲苯磺酸—乙酸酐化学法测定羟乙基瓜尔胶羟乙基摩尔取代度[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2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53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