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硅镁复合氧化物对膨胀阻燃聚丙烯的协同效应

发布时间:2018-04-04 21:09

  本文选题:硅镁复合氧化物 切入点:六硅酸镁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三种硅镁复合氧化物(六硅酸镁、海泡石、凹凸棒石)对膨胀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并对其协同阻燃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将硅镁复合氧化物引入膨胀型阻燃剂中,能够有效解决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效率低、热稳定性差的缺陷,同时拓宽了镁资源的应用领域,对我国镁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三种硅镁复合氧化物为协同阻燃剂,以聚丙烯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膨胀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利用氧指数仪、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仪器研究了硅镁复合氧化物对膨胀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燃烧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复合材料燃烧炭层的微观形貌,利用万能试验机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研究了硅镁复合氧化物对膨胀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协同效率(SE)、起始分解温度(T5wt%)、积分程序分解温度(IPDT)等参数对比分析了三种硅镁复合氧化物对膨胀型阻燃剂的协同效应大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将六硅酸镁用于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氧指数测试、锥形量热测试、热失重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六硅酸镁能够显著提高膨胀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抑烟性能,能够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火灾危害性。添加1 wt%的六硅酸镁,氧指数提高了10.2%,积分程序分解温度提高16.7%,生烟速率降低16%,烟生成总量降低9.8%,火灾发展指数降低39.6%。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六硅酸镁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添加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对冲击强度的影响不显著。(2)将海泡石引入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中,氧指数测试和热失重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海泡石能够显著提高膨胀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添加1 wt%的海泡石后,氧指数提高了4.2%,起始分解温度、半寿温度以及积分程序分解温度分别提高9.8%、4.8%和14.1%,膨胀炭层更加致密。此外,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研究发现,少量海泡石也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对冲击强度影响也不明显。(3)将凹凸棒石添加到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中,氧指数测试和热失重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添加1 wt%的凹凸棒石后,氧指数提高了10.0%,起始分解温度、半寿温度、积分程序分解温度及膨胀炭层致密性均显著提高。拉伸和冲击试验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凹凸棒石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并在含量为1.5 wt%时,拉伸强度最大,为27.45 MPa,提高了6.1%,但对冲击强度影响不大。(4)通过协同效率、起始分解温度以及积分程序分解温度等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硅镁复合氧化物与膨胀型阻燃剂均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协同效率随添加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提高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膨胀炭层热稳定性能方面,六硅酸镁与膨胀型阻燃剂的协同效应最好;在提高复合材料热降解稳定性方面,海泡石与膨胀型阻燃剂的协同效应最好。各种条件下的协同效率对比分析发现,含量为1 wt%六硅酸镁的协同效率最高,最大值为1.254,协效作用最好。因此,六硅酸镁是一种高效的膨胀阻燃协效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325.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阻燃聚丙烯[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98年02期

2 刘芳,帅丹蓉,吴小华,贾德民;原位反应增容制备非卤阻燃聚丙烯热稳定性研究[J];塑料;2002年02期

3 ;纳米阻燃聚丙烯专用料技术通过鉴定[J];炭素技术;2003年06期

4 胡红春;纳米阻燃聚丙烯专用料技术通过鉴定[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3年02期

5 刘华;纳米阻燃聚丙烯专用料技术[J];塑料科技;2004年02期

6 鲍志素;;氢氧化镁用磷腈化合物增效阻燃聚丙烯[J];广东塑料;2006年03期

7 欧育湘;房晓敏;刘进全;许冬梅;夏征;;阻燃聚丙烯的光稳定化[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8 蔡爽;周昱;孟成铭;项军;;抗滴落剂对阻燃聚丙烯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9期

9 杨美珠;;不同工艺条件下阻燃聚丙烯性能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0年06期

10 宋军;彭朝阳;;磷系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朝阳;姜向新;宁凯军;刘平;;阻燃聚丙烯耐光性能研究[A];2013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杜宝宪;郭正虹;宋平安;方征平;;纳米黏土对膨胀阻燃聚丙烯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陆湛泉;彭朝阳;肖鹏;叶南飚;宁凯军;;用锥形量热仪研究阻燃聚丙烯的燃烧行为[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大纲;朱锡生;汪鸿澄;焦瑞芳;;防静电阻燃聚丙烯材料研究[A];工程塑料优选论文集[C];1993年

5 刘梅芳;刘渊;王琪;;三聚氰胺磷酸盐/复合成炭剂膨胀型体系阻燃聚丙烯的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逯翠霞;李冬霞;张瑞;;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的性能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晴;;分子筛在新型膨胀型阻燃剂阻燃聚丙烯体系中协效阻燃作用研究[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沈磊;陈英红;王琪;刘渊;;氧化镧催化成炭协效氢氧化镁阻燃聚丙烯的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杨坤;许苗军;李斌;;新型疏水成炭剂的合成及阻燃聚丙烯的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瞿英俊;王旭;许向彬;丰子渊;;蒙脱土对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的性能影响[A];2008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钱大新 刘毅;纳米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问世[N];中国石化报;2003年

2 ;纳米阻燃聚丙烯专用料技术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纳米阻燃聚丙烯专用料技术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4 ;纳米阻燃聚丙烯专用料技术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平安;膨胀阻燃、纳米阻燃及其协同阻燃聚丙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任强;膨胀阻燃聚丙烯的改性及协同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马志领;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表征[D];河北大学;2004年

4 吕品;膨胀型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性能与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陈小随;蒙脱土、纤维增强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东伟;三嗪类硅烷化超支化聚膦酸酯的制备及其阻燃聚丙烯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俞纪贤;膨胀阻燃聚丙烯的增韧改性[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芳华;硅镁复合氧化物对膨胀阻燃聚丙烯的协同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张海丽;新型含硼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与膨胀型阻燃协同阻燃聚丙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建丰;无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6 聂芹;抗紫外光老化阻燃聚丙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王静;次磷酸铝对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罗居杰;坡缕石复配阻燃剂阻燃聚丙烯的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新玉;聚氨酯/磷酸酯在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06年

10 杨坤;N-乙基三嗪—哌嗪共聚物的合成及膨胀阻燃聚丙烯材料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11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711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