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F-Kevlar、UHMWPE织物复合形式及其防弹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芳纶纤维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 参考:《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防护装备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优异的防护性能,同时也追求轻便、柔软等舒适性。如何设计出高效、轻质的防护装备是目前该领域重要课题之一。纤维复合材料在防弹领域的应用发展越发广阔,高性能纤维常以机织物、无纬布等形式存在,且预制件原料、组织结构、厚度、复合形式及其制备工艺、层合方式等因素对于材料的防弹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优化剪切增稠液体(STF)制备工艺及复合工艺;以芳纶纤维(Kevlar)、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简称UHMWPE)为原料,采用Kevlar平纹织物、UHMWPE无纬布(UD布)及课题组自织的织物,改变铺层位置、角度、织物结构,设计21种平面方向的复合形式,46种厚度方向的复合形式,对叠层织物进行实弹射击试验,分析高性能纤维织物复合形式对其防弹性能的影响,探究相对最优的织物复合形式。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优化STF制备工艺,采用电动搅拌器与超声波振动仪共同作用,控制温度为25℃,制得混合均匀的STF分散体系;优化STF复合工艺,在干态STF复合工艺研究基础上,利用UD布密封工艺,使STF以液体形式存在于织物中。以4种不同SiO2固含量的STF分别浸渍高性能纤维束与织物,随着SiO2固含量的增加,有效提高纤维与织物的基本性能。(2)采用包缠处理的Kevlar纤维、丙纶,织造9种芳纶/丙纶混杂织物,经STF复合后,克重提高35%左右,透气率随着丙纶间距的增大而变大,织物层数增加,其透气率下降,且四层织物中外层交织阻力较小,中间两层交织阻力明显提高。采用加以弱捻的UHMWPE无捻丝,设计织造8种组合式结构织物,与正交结构相比,准正交结构的纱线紧密度较高,两者组合后使得织物舒适性能提高。(3)平面方向复合形式的织物中,织物层数确定为4层,改变铺层位置、角度,平纹织物作为冲击面具有较好的防弹性,且冲击面弹孔面积较大,纤维剪切断裂平整;以0°/75°/150°/225°角度铺层,各层之间的各向异性最为明显,冲击能量传递方向不断改变,具有较好的防弹性能。组合式结构织物中,正交结构单元能够有效抵抗剪切作用,适合作为冲击面。在高速冲击下,冲击面为正交结构单元的织物单位面密度吸收能量值比冲击面为准正交结构单元的织物高出了35.7%,但准正交结构单元对于抗拉伸作用具有优势。(4)实弹射击基础试验中,随着子弹冲击速度提高,子弹由圆形头转换为尖形头,叠层织物单位面密度吸收能量均下降,子弹剪切作用力对织物的破坏层数增多;而相近冲击速度下,叠层织物厚度增加,其单位面密度吸收能量相应提高;30层Kevlar平纹织物符合警用防弹衣2级防护等级,而50层UD布满足3级防护等级。(5)厚度方向复合形式的织物中,确定叠层织物理论厚度为1cm,改变织物角度,单一织物与复合织物的角度为15°时,织物各层之间的各向异性最为明显;改变织物组合形式,UD布的厚度在复合织物中占得比例越大,织物的防弹性能越好,且交换两种织物前后位置,以UD布作为冲击面的试样单位面密度吸收能量相对较高;间隔Kevlar平纹织物与UD布层数均为2层时,能量传递方向在经向与经纬向不断替换,复合织物消耗子弹冲击能量值最大;在5种相同厚度的不同结构织物中,UHMWPE纤维织物强度优于Kevlar织物,结构为AAABB的Kevlar三维织物抵抗冲击作用力的能力最优。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he requirement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excellent protective performance ,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in this field . ( 2 ) The density of the fabric is increased by 35 % , and the air permeabil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acing of the polypropylene fiber . ( 5 ) In the composite fabric with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theoretical thickness of the laminated fabric is 1 cm , the angle of the fabric is changed , and the angle of the single fabric and the composite fabric is 15 degrees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广建,岳文贞,陈荣春;UHMWPE用于生物工程的摩擦磨损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1期
2 安峰,李炳海,庞波,陈业军,王隆;UHMWPE改性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J];塑料;2003年06期
3 吕生华,王结良,何洋,梁国正,陈成泗;UHMWPE纤维高强度绳索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6期
4 庄兴民,张慧萍,晏雄;UHMWPE/PE复合材料的开发与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年01期
5 黄学祥;韩勇;严为群;王德禧;;UHMWPE的近熔点挤出技术及制品性能与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11期
6 沈烈;;PREPARATION OF MICROPOROUS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BY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OF A UHMWPE/LIQUID PARAFFIN MIXTURE[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08年06期
7 张炜;麦永懿;唐颂超;吴向阳;张玉梅;洪尉;;UHMWPE/PP共混改性体系研究(Ⅰ)[J];塑料;2008年05期
8 张炜;洪尉;夏晋程;沈贤婷;吴向阳;麦永懿;;UHMWPE/PP/PP基无机填料母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6期
9 ;宁波大成UHMWPE纤维产业化[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年07期
10 ;我国掌握UHMWPE干法成套技术[J];石油化工应用;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丽杰;陈涛;熊传溪;;填料填充UHMWPE的耐热降磨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磊;闵明华;石建高;刘永利;陈晓蕾;乐国义;龚剑彬;;UHMWPE纤维研发与生产现状[A];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海洋装备与海洋开发保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Yang Wang;Ning-Ning Wu;Yu-Qin Mou;Liang Chen;Zhong-Liang Deng;;Inhibitory effects of recombinant IL-4 and recombinant IL-13 on UHMWPE-induced bone destruction in the murine air pouch model[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赵忠华;吴冬莉;薛平;何亚东;;UHMWPE微孔隔板结构的测试与分形模型研究[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秧生;高万振;;UHMWPE材料制备技术及其摩擦学应用[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沈艳秋;张德坤;王庆良;;UHMWPE/BHA复合材料的生物摩擦性能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7 ;Study on Resin Matrix in UHMWPE Fibers Protective Composites[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8 姚仲梁;陈勇;李猛;姚嗣佳;严为群;王德禧;;分子量250万以上UHMWPE管材、板材的产业化开发[A];2008双(多)金属复合管/板材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9 陈雾;金永亮;段海涛;顾卡丽;;UHMWPE温度-时间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于俊荣;胡祖明;刘兆峰;;UHMWPE/纳米SiO_2溶液的制备[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陶炎;我掌握UHMWPE干法成套技术[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记者 仇国贤 通讯员 黄安平;5000吨UHMWPE工艺包通过评审[N];中国化工报;2014年
3 主持人 梁枫;自主创新迫使洋货降价[N];中国纺织报;2011年
4 王永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开发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毕家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改性热点[N];中国化工报;2003年
6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生产技术及装备[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刘云;华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市场前景巨大[N];盘锦日报;2008年
8 王永军;第三代高性能纤维树脂赶超国外[N];中国化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磊;纳米填充与辐照交联UHMWP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龚国芳;UHMWPE/Kaolin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和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5年
3 秦襄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UHMWPE材料摩擦学特性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4 时晓梅;UHMWPE/HA梯度复合髋臼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功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加工与高性能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倪自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抗氧化处理及其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康学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氧化降解机理及其生物摩擦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王小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流变行为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谢美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加工性能改进和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张荣;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及电热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涛;UHMWPE耐热降磨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明艳;UHMWPE/PP的共混改性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3年
4 侯文潭;UHMWPE塑烧板基板成型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制备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刘阳;临床相关的微米级载阿仑膦酸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磨屑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刘红利;高强多孔UHMWPE纤维成型工艺与结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顾静;UHMWPE纤维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韦越;隔离结构CB/PP/UHMWPE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及外场响应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顾隽;UHMWPE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高峰;人工膝关节材料界面间的生物摩擦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1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76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