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酶体可降解的铂药偶联物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本文选题:铂类前体药物 + 缬氨酸-瓜氨酸二肽连接体 ; 参考:《东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恶性肿瘤是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众多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中,化疗药物应用范围广、治疗效果佳。其中,铂类抗肿瘤药物因其细胞毒性大、治疗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但因其毒副作用大、水溶性差、易产生耐药性而受到限制。为克服这些缺陷,可对铂类抗肿瘤药物结构进行改进,增强其水溶性。设计新型的载药分子,将其与铂类抗肿瘤药物结合制备前体药物,增强其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将铂类抗肿瘤前体药物与一些靶向分子结合,增强其特异性。本论文以顺铂、顺式-二氯(1,2-环己二胺)铂、谷氨酸为原料,制备新型的二价铂类抗肿瘤药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质谱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确定得到目标产物。设计并合成一种可被溶酶体降解的以缬氨酸-瓜氨酸二肽为基础的连接体,将其与新型二价铂类抗肿瘤药物偶联制备前体药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核磁碳谱、质谱的方法对每步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可确定目标产物已得到。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将其与上述铂类前药偶联并进行活性研究。偶联物中铂类前药与BSA分子比分别为5.42、5.23;BSA-铂类前药偶联物累积释药率在细胞破碎液环境中45h可以分别达到68.23%、67.94%,而在pH 7.2磷酸缓冲液所模拟的人体正常pH环境下60h最大可达到27.43%、27.21%;给药浓度相同情况下,偶联物的细胞存活率比顺铂要高;偶联物给药浓度达到铂浓度为50μM时,细胞存活率均大于50%。
[Abstract]:Malignant tum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reats to human life. In many methods of treating malignant tumor,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re widely used and hav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Among them,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are widely used because of their high cytotoxicity an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However, its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 are large, water solubility is poor, and it is easy to produce drug resistanc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 the structure of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can be improved to enhance their water solubility. A novel drug carrier was designed and combined with platinum antitumor drugs to prepare precursor drugs to enhance their stability in blood circulation. Platinum antitumor precursor drugs were combined with some target molecules to enhance their specificity. In this paper, a new type of divalent platinum anticancer drugs were prepared from cisplatin, cis-dichloro-1-chloride-2-cyclohexanediamine) platinum and glutamic aci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NMR and MS, and the target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A ligand based on valine-citrullinate dipeptid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hich could be degraded by lysosome and coupled with a new type of divalent platinum antitumor drug to prepare precursor drugs. The structure of each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um, nuclear magnetic hydrogen spectrum, nuclear magnetic carbon spectrum and 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 target product was confirmed to have been obtained. Bovine serum protein (BSA) was used as a model to study its activity by coupling with the above platinum prodrugs. The ratio of platinum prodrug to BSA molecule was 5.42 ~ 5.23% and the cumulative release rate of BSA-platinum prodrug conjugate was 68.23 ~ 67.94 and 27.43 ~ 27.21 respectively in the cell crushing solution for 45 h, and the maximum value was 27.43 ~ 27.21 in the normal pH environment of pH 7.2 phosphoric acid buffer. The cell survival rate of the conjug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isplatin under the same administrat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isplati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tinum was 50 渭 M.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46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峰,薛飞群,张丽芳;克仑特罗偶联物的鉴定[J];中国兽药杂志;2004年03期
2 李勋;屈博毅;海俐;吴勇;;新型肾靶向脂质体配体葡萄糖-胆固醇偶联物的合成[J];中国药房;2013年25期
3 商澎,张英起,张兰君,朱秀萍,刘先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克隆抗体——阿糖胞苷偶联率[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刘自兵;;生物素-卟啉偶联物的合成及表征[J];科技与企业;2014年01期
5 姜斌;冯兴磊;;采用抗体内二硫键制备抗体药物偶联物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7期
6 吕兴军,迈迪娜,吕兆启;单抗—四环素偶联物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彭城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7 唐凤翔;邵宇飞;黄剑东;;糖基-羧基酞菁锌偶联衍生物的合成及相关性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刘宁,张叔渊,金建南,许道权,王娟,周懋伦;~(211)At偶联CEA单克隆抗体的标记及初步动物实验[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2年03期
9 陈瑞川,颜江华,扬栋;抗肺癌免疫光敏剂的制备及其杀伤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邵宇飞;唐凤翔;;羧基酞菁锌与壳聚糖偶联物的制备[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艳;刘虹;何红伟;邵荣光;;抗体-药物偶联物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李晓飙;廖共山;班建东;舒雨雁;汤圣希;;α-环毒素-转铁蛋白偶联物——一种新的镇痛研究手段[A];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毒素专业组第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3 张春燕;舒雨雁;;神经生长因子偶联物对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的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肖苏龙;周德敏;杨铭;张勇民;;新型2:1全甲基化-α-环糊精-富勒烯(C_(60))共价偶联物的合成(英文)[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李斌;甄永苏;;靶向CD13的平阳霉素偶联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刘小云;尚伯扬;刘秀均;甄永苏;;平阳霉素与单克隆抗体Fab’片段偶联物抑制肝癌生长与肿瘤肝转移[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黄宣运;姜有声;胡鲲;杨先乐;;环丙沙星多克隆抗体的制备[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何倩倪;谷登峰;吕兆启;袁燕;吐尔洪江;;抗牛布鲁氏菌单抗——四环素偶联物的制备及其特异性比较研究[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白毅;抗体——药物偶联物时代来临[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孙金花;抗体——药物偶联物:全面分析,确保安全有效[N];中国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春丽;聚轮烷—喜树碱偶联物(前体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杨效宁;靶向抗肿瘤偶联物甲氨喋呤—偕二磷酸的毒性试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刘文胜;肿瘤细胞主动靶向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李朝辉;几种抗CD20抗体偶联药物的制备与生物学活性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伟;靶向抗肿瘤偶联物苯丙胺酸氮芥—已二酸桥—偕二磷酸的靶向性及疗效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江敏;大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基因克隆、抗原分析以及药物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7 黄宏靓;环糊精偶联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构建新型非病毒转基因载体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8 郑艳波;基于靶向肽的强化融合蛋白和化学偶联物的制备与抗肿瘤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刘小云;单克隆抗体导向药物分子小型化及抗肿瘤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杨娟;抗TfR抗体偶联物靶向抗瘤效应及其杂交瘤细胞株轻链基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翠;溶酶体可降解的铂药偶联物的设计与制备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方凯;聚乙二醇修饰的蓖麻蛋白毒素A链偶联物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叶威良;具有酸敏特性的阿霉素—叶酸偶联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刘金华;穿膜肽—抗体—蛋白微球偶联物的制备及鉴定[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修乐;聚乙二醇化蛋白的修饰位点识别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6 徐健;两种Pt-BSA偶联物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冯燕;SMCC法抗体定向偶联技术的优化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庭怡;GLP-1四聚体药物蛋白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徐庆国;胆酸酰肼—葡聚糖偶联物自聚集行为及药物释放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武睿;抗生长抑素抗体ELISA检测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1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03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