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双氯芬酸钠多单元缓释微丸片的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8 20:57
【摘要】:本论文在于研究一种新型的方法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并且将其压制成片而不破坏其缓释特性。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药丸芯,流化床包衣技术得到缓释包衣微丸,以新型微丸压片技术为支撑,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并对该制剂体外溶出释放行为以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具有一个精确,科学的研究检测方法,是开展项目以及进行处方工艺研究前必做的工作。因此本论文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以检测制剂体外溶出行为,以纯化水做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分别在0.5 h,1.5 h,2 h,3 h,4 h,5 h,6 h,8 h取溶出液适量,过滤后,精密量取续滤液5mL,放置在10 mL量瓶中,用纯化水稀释定容,做供试品溶液,于276 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建立了灵敏,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4%冰醋酸溶液(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进样量10 uL进行制剂含量检测。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制备微丸的处方进行考察,由于软才的制备以及挤出滚圆的过程对微丸的形成以及微丸的圆整度,机械硬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以粘合剂的用量,挤出速度以及滚圆速度为主要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佳的处方工艺;后将所得微丸通过流化床进行包衣,通过筛选包衣材料,抗粘剂,致孔剂,增塑剂的用量,以及包衣温度,进风量,雾化压力,供液泵转速等参数来实现包衣过程中无粘团,不堵枪,静电小等较好的包衣现象,实现较高的包衣效率,进而实现一定的包衣增重;包衣所得微丸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老化,得到致密性较好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最后将老化后的微丸进行微丸压片,通过筛选缓冲辅料,筛选直压,湿法制粒,辅料制粒三种工艺,最后再筛选不同压力,采用相似因子法将自制微丸片与为压制的缓释微丸进行对比,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微丸片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晶纤维素101:一水乳糖:双氯芬酸钠=3:5:2时,加入96 g HPMCE15(0.2%)溶液,可以得到收率高,圆整度好,粒径为450 um的含药微丸。利用NE30D为包衣材料,筛选滑石粉:NE30D(固含物)=1:1时,包衣过程中不结块,不堵枪,当包衣增重达到27%时,将所得缓释微丸立即老化24 h,可得到释放合格的缓释微丸。通过测定体外溶出以及微丸片SEM,最终证明当缓释微丸:缓冲辅料=4:6时,将二者混合,加入适量PVPK30溶液做粘合剂,湿法制粒,此种工艺下,得出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的体外溶出与未压制的缓释微丸最为相似。采用单剂量给药实验设计,考察双氯芬酸钠多单元缓释微丸片与自制双氯芬酸钠普通片在家兔体内的释药行为。通过建立血浆中双氯芬酸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评价。其中口服缓释微丸片后达峰浓度Cmax为44.5727 ug/L,达峰时间为3 h,半衰期为4.0319 h,而口服普通片后达峰浓度Cmax为62.1141 ug/L,达峰时间为2.5 h,半衰期为2.0108 h,从实验数据上能够直观地表明与双氯芬酸钠普通片相比,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在家兔体内能够达到明显的缓释效果,避免了药物的在体内的突释效应,呈现了良好的体内缓释效果。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diclofenac sodium sustained-release micropill, and it can be pressed into tablets without destroying its sustained-release characteristics. A sustained-release coated micro-pill was prepared by using the extrusion roll-rolling method, and the slow-release coated micro-pill was obtained by a new type of micro-pill pr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lease behavior and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drug in the body were discussed. It has an accurat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tection method, which is the work to be don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earch of the prescription process. Therefore, with reference to the 2015 edition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943;R9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曦曦;张继彪;郑正;王卫平;冯景伟;王联红;;介质阻挡放电对水中双氯芬酸钠的降解[J];环境化学;2010年04期

2 余鹏;梁庆;王晖;吴磊明;刘丹;;广藿香挥发油对双氯芬酸钠经皮渗透动力学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10期

3 蒲纯;邓安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水中双氯芬酸钠[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05期

4 熊辉;陈永刚;李铮铮;;双氯芬酸钠中空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药房;2008年13期

5 赵娜;;双氯芬酸钠贴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透皮吸收测定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7期

6 余艳平;刘俊亭;李玲;高丽娜;王妍;盛开;;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年02期

7 乔明艳;;国内双氯芬酸钠制剂开发概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年05期

8 瞿万云;刘应煊;冯辉;;双氯芬酸钠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J];分析试验室;2007年07期

9 翁艳军;许平;;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制备及其处方优化[J];中国处方药;2014年04期

10 金一;王远飞;王成润;尹寿玉;邱利焱;;泮托拉唑钠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黔苏;胡选义;吴观生;李学军;杨思远;彭万富;;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在心脏外科术后镇痛临床疗效观察[A];2012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文刚;崔光华;王睿;周筱青;;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3 宋玉侠;周利晓;;双氯芬酸钠在LASEK术中的应用及护理[A];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梁雪茵;;甲硝唑缓释微丸的研制[A];广东省药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晋星;;HPLC法测定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6种已知杂质[A];海南省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洪燕龙;林晓;徐德生;冯怡;李竣松;张亚军;;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天麻效应组分缓释微丸处方研究及性质考察[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7 宫爱申;佘高宏;王丹;刘悦;邓炳初;;盐酸坦洛新及其缓释微丸犬药代动力学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8 陈冰;贾万贵;黄金波;;消痛贴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例[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孙英华;刘晓红;李磊;孙进;何仲贵;;两种苦参素缓释剂型的制备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赖强;双氯芬酸钠反倾销卷土重来[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赖强;双氯芬酸钠企业不惧反倾销[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张中桥;双氯芬酸钠新制剂治疗膝关节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张中桥;双氯芬酸钠新制剂治疗膝关节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5 张克;骨关节病常用药物——双氯芬酸钠[N];大众卫生报;2009年

6 广文;快速发展的缓释微丸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我国药物制剂技术进入新时代——国产缓释微丸面世[N];光明日报;2000年

8 百姓;疼痛克星——双氯芬酸钠肠溶片[N];医药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可;钯基催化剂对新型有机卤代污染物双氯芬酸钠及四溴双酚A的液相催化加氢脱卤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张建军;舒胸缓释微丸的研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冰冰;双氯芬酸钠多单元缓释微丸片的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曾小玲;非甾体抗炎药抑制成骨细胞增生和分化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文龙;电化学降解典型吡唑类医药化合物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4 王雅琴;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猪体内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胡翠;NAG-1在双氯芬酸钠防治ERCP术后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余艳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含量[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7 唐敏;双氯芬酸钠微囊化及其缓释制剂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8 崔越;双氯芬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9 唐光武;双氯芬酸钠对家禽的毒性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宁玲;双氯芬酸钠对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19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319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