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牦牛肉生长地区较为偏远和苦寒,屠宰和其肉品买卖还未形成一定规范,且尚无牦牛产业的规范标准。因此,本研究以青海和甘南两大地区的牦牛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胴体尺指标,胴体体型结构、生理成熟度等图像指标对牦牛胴体的影响,分析牦牛屠宰率,不同部位肉重和总产肉量,同时通过PCA分析,提取影响牦牛总产肉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总产肉量预测方程,制定牦牛产量等级评定标准。并对牦牛主要部位肉肉品质进行分析,根据肉品质指标对牦牛主要部位肉进行归类,并对每块部位肉进行质量等级评定,从而实现牦牛肉的增值。具体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不同年龄性别牦牛胴体尺指标整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变异较大,且年龄对牦牛胴体尺指标影响较大,各胴体特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4岁以上牦牛和4岁以下牦牛在胴体重、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及眼肌面积等大多数指标差异较显著(p0.05),且4岁以上公牦牛和母牦牛差异较其他年龄段显著(p0.05)。2.根据牛齿和脊椎处的3个部位,荐椎、腰椎和胸椎的骨质化程度,将牦牛生理成熟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A级,B级,C级和D级。3.牦牛胴体体型结构5个图像指标,背部脂肪覆盖度、正臀宽度、侧臀宽度、胸宽其频数分布图均成正态分布,除背部脂肪覆盖度外,其他4个图像指标不同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且体长与传统测量的胴体尺指标中胴体长的差异性表现一致,臀部丰满度两个指标与传统测量的后腿部位的3个指标差异表现一致,均大致表现为4岁以上牦牛显著(p0.05)高于4岁以下牦牛。4.通过分析牦牛胴体屠宰率,得出4岁以下以屠宰公牦牛为主,4岁以后,特别是6岁时,母牦牛屠宰率上升。各部位肉重与胴体总产肉量也均是4岁以上公牦牛高于4岁以下牦牛。4-6岁,公母牦牛大多数部位肉重差异较明显,其他年龄段公母之间差异较小。5.通过PCA因子分析对3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牦牛的15个胴体指标进行提取,最后得出,4岁以下牦牛和4岁以上公牦牛提取的胴体关键因子均为4个,4岁以上母牦牛提取的胴体关键因子为3个,以胴体总产肉量为因变量,以这三个组别各自因子对应的胴体特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三个组别胴体总产肉量预测方程依次为Y1=-48.903+1.174×后腿长+0.860×腰部肉厚+0.463×眼肌面积-0.061×胸宽-3.692×10-5×背部脂肪覆盖度;Y2=137.018-0.787×后腿长+4.936×腰部肉厚+0.057×正臀宽度-0.140×侧臀宽度-0.195×体长;Y3=-8.947+0.451×后腿长-0.005×胸宽。最终根据生理成熟度和胴体预测指标将牦牛产量等级划分为:Ⅰ级(优秀),Ⅱ级(良好),Ⅲ级(中等),Ⅳ级(较差)。6.牦牛9个主要部位肉L*、a*、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和6个TPA特性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外脊L*值和剪切力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肉,但失水率显著(p0.05)低于其他部位肉,而在所有部位肉中,里脊的失水率最高,剪切力、内聚力、粘附性和恢复力最小;眼肉的a*值显著(p0.05)高于除里脊和小黄瓜条以外的其他6块部位肉。而后躯部位肉的a*值较大,蛋白含量较高,但脂肪和水分含量低,咀嚼力较大。7.通过对牦牛9个部位的肉品质进行PCA分析,可以将其大体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小黄瓜条、大黄瓜条、米龙、霖肉;第二类包括辣椒条、上脑、眼肉;第三类包括外脊;第四类包括里脊。再根据部位肉重量建立牦牛部位肉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小黄瓜条、米龙、霖肉、辣椒条、上脑、眼肉、外脊、里脊均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大黄瓜条分为A级和B级两个等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S25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奇静;王静;孙军平;薛X;孟秀祥;;中国牦牛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驯化与品种培育[J];家畜生态学报;2016年01期
2 罗海青;赵寿保;;大通牦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回归分析[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6年01期
3 李娜;周振勇;李红波;闫向民;张杨;袁理星;;新疆褐牛表型性状与产肉性能相关回归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4 任晓娜;;基于Otsu算法的图像阀值自动选取算法研究与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5年11期
5 杨国荣;杨繁;杨晓峰;杨晓艳;赵光;墨继光;和占星;赵刚;王安奎;;中甸牦牛资源及开发利用建议[J];中国奶牛;2015年07期
6 保善科;张丽;孔祥颖;王莉;周玉春;孙宝忠;余群力;王福宁;谢鹏;李海鹏;;不同部位高原牦牛肉品质评价[J];畜牧兽医学报;2015年03期
7 拜彬强;郝力壮;柴沙驼;牛建章;王万邦;刘书杰;;牦牛肉品质特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年17期
8 张丽;黄彩霞;孙宝忠;王莉;周玉春;李海鹏;刘璇;;标准化法和主成分法评估牦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品质[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6期
9 刘森轩;崔昱清;王复龙;崔保威;李君珂;张雅玮;惠腾;郭秀云;;我国常见家畜胴体分割及分级技术发展[J];肉类研究;2014年03期
10 王莉;张丽;孙宝忠;周玉春;黄彩霞;王春晓;刘璇;;腌制时间对牦牛臂肌四头肌和背最长肌食用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鹏飞;崔占鸿;柴沙驼;吴克选;冯宇哲;刘书杰;;牦牛肉产量及其品质特性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潇瑜;基于光谱与图像分析的生鲜牛肉嫩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艾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工神经网络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牛肉大理石花纹自动分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3 刘丽;黄牛及其改良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量分析及中国牛肉等级标准的研究与制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建文;基于大理石花纹特征的牛肉分级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吴贵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牛肉产量自动分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玮姿;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牛肉大理石纹理自动分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史杰;牛肉大理石花纹和色泽与品质的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永辉;大通牦牛肉质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6 罗毅皓;青海大通犊牦牛肉品质分析及安全性研究[D];青海大学;2008年
7 江龙建;基于计算机视觉和神经网络的牛肉大理石花纹自动分级技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胡宝利;不同年龄秦川牛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
本文编号:
2422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42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