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淀粉基多孔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1 00:07
【摘要】:能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地球上的能源资源按照能否再生可分为两类: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目前在世界初级能源的产量和消费中,居第一位的是石油,其次是煤炭、天然气。随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以及随之而来的CO_2、NO_2、SO_2等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面临着能源与环保问题的双重加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找寻新的替代能源对世界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普遍认为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逐步替代石油类化工产品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环境问题,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物质是一种廉价、易得、环保的可再生资源,它是可再生资源中唯一可利用的碳源,是制备高性能碳材料优质的前驱体,因此,以可再生资源生物质为原料减少或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制备一系列高附加值碳质材料是未来全球发展的方向。淀粉是生物质资源中的一种,作为一种天然多糖类化合物,具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绿色环保、可以再生等特点,淀粉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生物、化工、纺织、造纸、水处理等众多行业。本文以玉米淀粉作为碳质材料的前驱体,以H_3PO_4作为化学活化剂,通过不同合成方法制备多孔炭,并研究了其应用性能,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低温常压硫酸催化水解、原位缩聚水热炭化法制备出水热炭,水热炭再采用H_3PO_4化学活化法制备出高性能的多孔炭,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技术,研究了活化条件对多孔炭形貌、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制备的多孔炭比表面积可达1188 m2 g~(-1),总孔容为1.40 cm3g~(-1),比电容为143.6 F g~(-1),能量密度为19.9 Wh kg~(-1),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初始比电容的99%以上,比电容损失不到1%。2.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直接采用H_3PO_4化学活化法制备出高性能的多孔炭,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技术,研究了活化条件对多孔炭形貌、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活化条件: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 h,浸渍比例4:1(g/g),多孔炭的比表面积为1167 m2 g~(-1),总孔容为1.80 cm3 g~(-1),比电容为161.7 F g~(-1),能量密度为22.5 Wh kg~(-1),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为152.7 F g~(-1),仍保持初始比电容的94%以上。3.对比不同合成方法制备多孔炭的结构性能,玉米淀粉直接采用H_3PO_4化学活化制备出的多孔炭孔隙更发达,因此选择H_3PO_4直接活化法制备的最佳条件多孔炭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溶液中Cu~(2+)、Pb~(2+)和Cd~(2+)的吸附性能,并与市售商业活性炭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离子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 H、投炭量以及温度对多孔炭吸附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多孔炭对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同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的研究,得出自制淀粉基多孔炭相对于市售商业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二者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大小顺序均为:Pb~(2+)Cu~(2+)Cd~(2+),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均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本文以生物质玉米淀粉为原料,以H_3PO_4为化学活化剂,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系列的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制备多孔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基多孔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吸附性能,其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可应用在储能领域,例如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其较好的吸附性能可应用在环保领域,例如作为吸附剂材料。淀粉基多孔炭的制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H_3PO_4作为活化剂实现由淀粉制备多孔炭的新方法,为多孔炭在电极材料和吸附剂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春明;张宏哲;张海峰;赵永华;袁纪武;郭秀云;邱介山;;功能性多孔炭材料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J];新型炭材料;2007年04期

2 王献彪;;高分子基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文摘[J];炭素技术;2008年01期

4 杨阳;;新型多孔炭材料[J];技术与市场;2008年07期

5 李灿;黄正宏;张江南;康飞宇;梁吉锋;;以石油渣油为原料制备多孔炭[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6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焦制多孔炭技术国际领先[J];工业催化;2009年01期

7 吴明铂;郑经堂;邱介山;;多孔炭物理化学结构及其表征[J];化学通报;2011年07期

8 钱旦;郝广平;李文翠;;含氮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碳吸附中的应用[J];新型炭材料;2013年04期

9 张引枝,郑经堂,王茂章;多孔炭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1996年06期

10 刘贵阳,黄正宏,康飞宇;沸石矿为模板制备多孔炭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夏笑虹;刘洪波;黄衍瑞;石磊;何月德;;小分子二元酸/酚醛树脂共聚炭化制备多孔炭材料[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贵阳;黄正宏;康飞宇;;沸石改性对以其为模板制备的多孔炭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非金属矿物材料—环保、生态与健康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周颖;姚七妹;邱介山;赵宗彬;;多孔炭材料的模板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勇;张鹏飞;徐旋;巩玉同;李翼;李浩然;;氮掺杂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陆安慧;;结构和形貌规整的多孔炭可控合成[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巩玉同;魏中哲;王勇;;一种简单可持续的合成多级孔炭基材料的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7 周颖;姚七妹;邱介山;郭洪臣;王云鹏;赵宗彬;;多孔炭材料的模板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8 王爱平;刘贵阳;康飞宇;黄正宏;郭占成;;浸渍方法对制备模板多孔炭的影响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9 刘钢;贾明君;刘羽;张文祥;吴通好;;具有石墨相结构的纳米多孔炭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文明;基于固废高分子材料制备多孔炭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王勇;植物麻杆基和胶原基生物质多孔炭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郭明晰;煤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4 张忠洁;利用模板碳化法控制合成多孔炭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基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乐莹;多孔炭在铅炭电池负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6 王梅;多孔炭基吸附剂的结构设计及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再生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7 郭春雨;沥青系多孔炭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吴明铂;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的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袁晓玲;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世萍;新型多孔炭材料的构筑及其在新能源技术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治强;基于生物质的功能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D];燕山大学;2015年

2 徐乐乐;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法脱盐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田桂英;多孔炭/离子交换膜复合电极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何媛媛;利用模板炭化法合成超电容多孔炭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芳芳;酚醛树脂基多孔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邢超;重质炭源制备高附加值多孔炭用于超级电容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妍;多孔炭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蒙蒙;硝酸改性生物质多孔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9 马源;沥青基多孔炭的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10 张娟;掺氮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59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559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3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