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副产酸渣脱硫及后续利用工艺研究
本文关键词:润滑油副产酸渣脱硫及后续利用工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业上用浓硫酸精制润滑油产生的酸渣是严重的污染源,未处理的酸渣硫含量较高,会通过土壤、空气和水体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酸渣废弃物脱硫并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具有环保效益,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某润滑油公司副产酸渣为对象,对酸渣成分分析、脱硫工艺及后续利用做了以下研究。1.针对酸渣中硫酸和稠环磺酸含量分析提出了两种酸渣预处理方法:溶剂法和中和法,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重量法对酸渣中硫酸根和磺酸根进行了测定并做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酸渣中硫酸根含量测定,溶剂法与中和法分析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数据准确可靠,但溶剂法操作流程简单,更适宜应用于酸渣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对于磺酸根含量测定,中和法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适用于酸渣中磺酸根含量的测定。2.对酸渣脱硫开发了热裂化脱硫工艺和碱熔脱硫工艺,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对酸渣热裂化脱硫工艺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酸渣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定反应时间下反应温度升高而缩合反应加剧,反应产物硫含量降低;一定反应温度下反应产物硫含量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确定了最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为100min,酸渣硫含量从11.07%降至4.12%。对酸渣碱熔脱硫工艺探讨了反应体系在含水和无水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在含水条件下探讨了氢氧化钠质量分数酸渣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OH质量分数较低时,酸渣脱硫效果不明显;当NaOH质量分数高于70%时,酸渣脱硫产物硫含量急剧下降,质量分数达到100%时硫含量最低,达到1.72%。在无水条件下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固体氢氧化钠过量百分比对酸渣脱硫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产物硫含量逐渐降低;随氢氧化钠过量百分比增大,酸渣反应产物硫含量逐渐降低,确定了酸渣碱熔反应脱硫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60℃,氢氧化钠过量40%,在此工艺条件下酸渣产物硫含量1.71%。3.利用Aspen Plus对酸渣脱硫后产物进行了催化裂化及分离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酸渣催化裂化产物分离过程的工艺及物流参数。对乙烯精馏塔和丙烯精馏塔工艺过程和公用工程进行集成,采用两种分割式热泵精馏工艺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模拟计算表明,与乙烯塔和丙烯塔常规精馏相比,乙烯精馏采用B型热泵精馏,丙烯精馏采用A型热泵精馏,冷公用工程可减少44.30%,热公用工程可减少70.64%;且工艺改进后T-H图冷物流与热物流曲线平行度好,实现了能量的合理使用,证明工艺优化是合理且有效的。
【关键词】:酸渣 脱硫 催化裂化 热泵精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42;TE6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文献综述11-24
- 1.1 酸渣形成及利用现状11-16
- 1.1.1 润滑油工艺及酸渣形成11-13
- 1.1.2 酸渣处理现状13-16
- 1.2 催化裂化工艺及其进展16-21
- 1.2.1 催化裂化工艺16-17
- 1.2.2 催化裂化反应工艺进展17-19
- 1.2.3 减压渣油催化裂化反应化学19-20
- 1.2.4 减压渣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特征20-21
- 1.3 过程系统工程21-23
- 1.3.1 化工过程模拟21
- 1.3.2 精馏节能优化21-23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23-24
- 2 酸渣硫化物形态及含量测定24-33
- 2.1 酸渣中SO_4~(2-)含量分析24-30
- 2.1.1 溶剂法预处理24-28
- 2.1.2 中和法预处理28-30
- 2.1.2.1 酸渣样品预处理28
- 2.1.2.2 离子色谱法测定SO_4~(2-)含量28-30
- 2.1.3 溶剂法与中和法比较30
- 2.2 酸渣中磺酸根含量分析30-31
- 2.2.1 酸渣样品中和法预处理30-31
- 2.2.2 重量法测定磺酸根含量31
- 2.3 本章小结31-33
- 3 酸渣脱硫实验研究33-45
- 3.1 酸渣热裂化法脱硫实验33-37
- 3.1.1 实验原理33
- 3.1.2 实验部分33-34
- 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34-37
- 3.2 酸渣碱熔法脱硫实验37-44
- 3.2.1 实验原理37-38
- 3.2.2 实验部分38-40
-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40-42
- 3.2.4 实验结论42-43
- 3.2.5 碱熔法酸渣产物表征43-44
- 3.3 酸渣脱硫实验方案比较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4 渣油脱硫产物催化裂化-分离过程模拟45-55
- 4.1 催化裂化反应过程模拟45-47
- 4.2 催化裂化产物分离过程模拟47-49
- 4.3 催化裂化产物分离过程优化49-54
- 4.3.1 分割式热泵精馏49-50
- 4.3.2 乙烯和丙烯热泵精馏能耗分析50-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5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61
- 学术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得理;张其耀;;利用选择中和法进行工艺防腐[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1986年03期
2 钱顺发,左秀珍,谭月珍,钟阿宝,计亮年,郑臣谋;中和法测定煤油中的反式羟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年02期
3 李雀屏;;五硫化二x1含量测定研究[J];农药工业;1978年04期
4 颜景贤;;燃烧中和法测定水泥与水泥原料中全硫的研究[J];水泥;1981年08期
5 林文经 ,张先谷;高频感应燃烧-中和法测定锰矿石中的硫[J];矿冶工程;1982年03期
6 陶鸿麟;燃烧中和法测定硫的改进[J];冶金分析与测试(冶金分析分册);1983年05期
7 杨安静 ,黄天时 ,王桂英;吹出二氧化硫——中和法测定污水中二氧化硫[J];硫酸工业;1985年06期
8 张崇古;黄文玉;;置换-中和法处理硫酸净化废酸[J];化工环保;1987年02期
9 柳琪;滕葳;李坚;戴正;;中和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探讨[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10 李文婷;余占奎;张春霞;施凤英;;工业酸洗废水中和法处理工艺的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小明;钟云波;任忠鸣;邓康;;10T强磁场下低温中和法沉淀锰(Ⅱ)离子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2 杨华锋;常正峰;;制酸系统污酸处理新工艺[A];第七届全国重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处理及低位热能回收、酸性废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卫杰;润滑油副产酸渣脱硫及后续利用工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丁福龙;离子交换—石灰中和法处理本溪铀矿尾矿废水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3 袁飞;二级曝气中和法处理酸洗废水的研究及工程应用[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润滑油副产酸渣脱硫及后续利用工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6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