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京都城中轴线之右安门复原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U984.2
【部分图文】:
第1章绪论91.1.3右安门独特的历史价值右安门所在区域原是辽金故城,即辽南京与金中都的所在区域,主要街巷承延辽金城市内部主干道,因此除了具有宜人的自然田园景观与市井之气外,还拥有丰富的人文遗产,辽、金、元、明、清各代遗迹联袂呈现,不断发展、更迭、演变。若将外城城门并列进行比较则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清乾隆时期城楼经行过扩建的永定门和广安门,一类是城楼和箭楼形制相当的左安门、右安门和广渠门,最后一类则是形制较为简单的东便门和西便门,三类城门比较而言,第二类城门在建筑形制上更为完整统一,更具代表性。广渠门由于糟朽较为严重,其箭楼早在明国时期便已拆除,因此相关数据资料较为缺失。左安门、右安门相比较而言,右安门区域所具备的历史人文价值则更为凸出,是外城各城门中综合历史背景、建筑特征等因素后研究价值较高的一座城门。图1-1明清北京都城城墙与城门Fig.1-1ThecitywallsandgatesofBeijingintheMingandQingDynasties(图片来源:作者摹绘自同治4年北京地里全图.周培春绘)
第1章绪论14垣博物馆进行参观,收集辽、金时期历史背景相关资料。对现存的北京城门——永定门、正阳门、德胜门、东南角楼以及西安古城墙城门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其位置布局、建筑结构做法,为右安门的复原提供依据。1.6.2研究框架图1-2研究框架图Fig.1-2ResearchFramework
第2章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概述16环境等要素影响下形成城市本身内部独特的肌理。综上,可以看到城墙系统不仅对城市空间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其本身的形成也是城市制度安排所决定的,都城的空间系统是由具体形态要素构成,空间形态要素与空间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相互联系制约,空间形态要素的研究是空间形态研究的基础,所以进行都城制度的探析研究,厘清其构成要素是十分必要关键的。2.2古代城市空间与中轴线关系中国古代城市对中轴线的重视早在《考工记》中对都城建制叙述中已有体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理想情况下,都城大小以九里见方,城门、城市中主要的街道均对称分布,宗庙、社稷坛东西对称布置,中部前朝后市,俨然形成了以王宫为核心的中轴对称的城市格局,其营造制度对我国都城的营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中轴线以及中轴空间随着历代都城营建的不断践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城市一重要突出的特点。图2-1汉长安平面图Fig.2-1HanChanganCityGeneralPlan(图片来源:《中国古代建筑史》)汉长安是汉朝在承袭秦朝体制、利用秦宫旧址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完善而来,虽受地形与河道的限制未形成规整的方形平面,但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其城市是沿汉初所建的长陵—高庙连线为南北轴而展开。城内“五宫”格局沿中轴线展开,汉高祖时期于中轴线东侧利用秦兴乐宫改建长乐宫,而后在中轴线西侧的秦旧章台基础上修建未央宫,而后在长乐宫、未央宫二宫中间偏北位置修建北宫,汉武帝时期分别在未央宫与长乐宫以北修建了桂宫与明光宫。城墙虽较为曲折但东西南北四个正方位上仍是每面开三门:南侧城墙于中轴线上辟安门,未央宫南侧辟西安门,长乐宫以南辟复盎门;西侧于未央宫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毅;;故宫东华门城楼庑殿顶大木结构[J];古建园林技术;2015年02期
2 吕舟;;北京中轴线申遗研究与遗产价值认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李卫伟;;北京中轴线及两侧建筑分布特色探析[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2期
4 孙兵;;在广阔的视野中日渐丰满的城墙面相——中国古代城市城墙史研究综述[J];史林;2010年03期
5 官嵬;;《工部厂库须知》浅析——兼及明代建筑工官制度勾沉[J];新建筑;2010年02期
6 鲁西奇;马剑;;城墙内的城市?——中国古代治所城市形态的再认识[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02期
7 鲁西奇;马剑;;空间与权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政治文化内涵[J];江汉论坛;2009年04期
8 张学芹;刘畅;;康熙三十四年建太和殿大木结构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04期
9 成一农;;中国古代城市城墙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01期
10 郭华瑜;十四至十七世纪中朝官式建筑大木做法若干问题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斌;秦咸阳—汉长安象天法地规划思想与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孙志敏;渤海上京城宫城主要建筑群复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常清华;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4 曹鹏;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姜东成;元大都城市形态与建筑群基址规模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赖祺彬;唐大明宫宫城城门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刘佳;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城市建设与更新发展钩沉[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潘颖岩;元代都城制度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2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6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