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界面传质诱导的溶液中的自组装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O641.3;TB383.1
【部分图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横基-Y-AA/a-氨基酸,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得到了高度稳定的新??型多孔超分子杂合肽结构,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气体吸附能力。多个氢键的存在能??为声子的传输提供热通道,这使得该超分子聚集体成为散热材料的有力候选者。??Mehra[2()l等人使用多个氢键键合的超分子晶体三聚氰胺氰尿酸酯,开发了二维层??状片状结构,制备出高度均匀分布的超分子填料,并提出它们可作为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替代填充材料。而基于氢键的自修复聚合物(HSP)是一种自修复材??料,通常与导电材料相结合而应用于电子皮肤%]、超级电容器[22]、锂离子电池[23]??和热传感器等领域。例如,何0]等人借助于不同分子中的羧基和氨基之间氢??键的形成制备了大面积的自修复单层HSP膜(图1-2),并且此薄膜的自修复过??程可由基底和温度进行调节。??(<*)?ittXK:?ax>u?u>n?n?sh??人奶;?H-'、V人??IKX?K?4<VMI??(b>?vjiveni?ph;^c?/?usp??A/??““““wZ?/?-?:r??water?phase?\?’??'IW_??图1-2.?(a),基于氢键的自修复聚合物分子(HSP)的合成示意图;(b),在??CHC13/H20界面上形成的单层HSP膜的示意图;(c),单层HSP的光学显微镜图??像;(d)、(e),?Si02/Si基片上单层HSP膜和多层HSP的AFM图像【25]。??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3疏水作用??疏水作用是疏水分子或者双亲分子的疏水部分在水溶液中相互聚集并排除??水分子的趋势,是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等缔合胶体的主要驱动力,也常常被应用于??超分子体系的构建中。例如,王[26]等人首先合成了?Janus型复合分子,利用吡啶??基和有机铀(II)之间的配位相互作用以及树枝状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诱导??了复合分子的分层自组装,从而形成了微米级的纤维状结构。Harano[27l等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圆锥形富勒烯两亲分子(CFA)(图1-3),该分子通过富勒烯顶点??之间的强疏水相互作用在水中自发组装,形成的组装体具有一个疏水空间,可以??在生物系统中进行药物递送。??3?b??tA?i?curved?60-s?jlMp1??:;?pseudo-CSt.??Z?l,s?,鐵驗??R,?=?Rj?=?CH,?R,?=?OCtOJC^HjiOC^H^??图1-3.圆锥形富勒烯分子的超分子组装。(a),圆锥形的五取代富勒烯的分子结??构;(b),液晶中的一维堆积示意图;(c),晶体中的甲硅烷基亚甲基衍生物形成??的二维层状结构示意图[27]。??1.2.4静电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是指存在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即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一类??非共价相互作用,也是构建超分子的驱动力之一。例如,George%和他的同事们??基于有机发色团和无机组分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组装了发白光的软混合体。通过??阴离子改性的丙四羧酸四乙酯(发出蓝色荧光)和磺基罗丹明G12?(发出黄色荧??4??
图1-4.软混合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恺,谢少艾,贾金平;液/液界面电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年03期
2 么丽;;液/液界面电化学及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年04期
3 顾菁;乔永辉;朱新宇;阴笑弘;张欣;陈烨;朱志伟;邵元华;;液/液界面电化学及其进展[J];电化学;2014年03期
4 庞志成,汪尔康;液/液界面的电化学阻抗谱测量 Ⅰ.四电极系统中各类界面阻抗的分析[J];化学学报;1996年03期
5 庞志成,汪尔康;液/液界面的电化学阻抗谱测量 Ⅱ.液/液界面上离子传递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6年05期
6 谭宁,刘朝,王德明,曾丹苓;截断半径变化对汽液界面参数和分维数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1期
7 王遂,李洁;麝香草酚蓝的液液界面离子转移过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刘朝,张新铭,谭宁,曾丹苓;汽液界面厚度和分维数[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9 赵海丽;姚开胜;张军;卢伟伟;黄青玲;;应用液-液界面合成纳米材料[J];应用化学;2014年09期
10 顾鹏翔,林梅钦,李明远,吴肇亮;液液界面剪切黏度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4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峰;液/液界面电荷转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谢少艾;基于环境友好液/液界面体系的重金属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樊艳茹;四芳基锌卟啉的制备及液/液界面电子转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舒菲菲;化学滴液电极液/液界面测定污染物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高丽丽;液液界面碳纳米管组装与导电高分子电聚合新法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兴梅;基于碳纳米管的生物传感器和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朱谱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肖素芳;离子自组装制备光敏功能超分子材料[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艳秋;对于由接枝烷氧链的芳香性两亲分子形成的超分子纳米结构的调控[D];吉林大学;2017年
10 薛斌;多肽自组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舒曼;液液界面传质诱导的溶液中的自组装[D];山东大学;2020年
2 刘香红;液/液界面上氧分子还原反应的电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王静;微孔支撑的液/液界面电化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刘梅;在液/液界面上制备复合微纳米结构[D];山东大学;2015年
5 董德芳;氢醌等生物分子在液/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过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明哲;功能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和液/液界面电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刘书峰;药物离子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
8 张烨桦;功能化复合膜修饰的液/液界面上离子转移反应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年
9 么丽;自组装膜修饰电极及液/液界面电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何建霞;胶体颗粒在气—液界面、液—液界面的自组装[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4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6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