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道高效深部调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E357.6;TE39
【部分图文】:
15由图3-1可以看出,所选粉煤灰的粒径分布区间为0.4~121μm,粒径中值为19.98μm;粒径分布在3μm以下的占总量的10%;粒径分布在43μm以下的占总量的75%;粒径分布在70μm以下的占总量90%。通过粒径分析发现该粉煤灰粒径满足大孔道调剖堵水的要求。3.1.1.3粉煤灰的形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粉煤灰的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见图3-2。图3-2粉煤灰的SEM图由图3-2可以看出,该粉煤灰颗粒主要为呈球状、表面光滑的玻璃体,球体粒径分布在几微米至十几微米之间,球体中往往含有少量针状或棒状的莫来石。除此之外,该粉煤灰中含有少量形状不规则、表面疏松的小颗粒。综合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粒径和形貌分析发现,该粉煤灰的氧化钙含量较低,自身几乎不具备水硬性,水化速率极低;粒径中值为19.98μm;并且其形貌以球形颗粒为主,使得该粉煤灰配制的调剖浆液具有更好的流动性。粉煤灰的这些性质满足进入地层大孔道深部封堵的基本条件。3.1.2矿渣的理化性能3.1.2.1矿渣的化学成分分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矿渣成分进行分析,其主要成份见表3-2。表3-2矿渣的化学成分分析成份/%CaOSiO2Al2O3MgOSO3TiO2MnOFe2O3烧失量矿渣35.9329.6018.018.061.720.840.411.554.15由表3-1可以看出,该矿渣中CaO的含量为35.93%,SiO2的含量为29.06%,Al2O3的含量为18.01%,Fe2O3的含量为8.06%,这四种成分的含量高达到91%以上。该矿渣
16质量系数K为2,碱性系数Mo为0.92,属于酸性矿渣,活度系数Mn为0.61,表明该矿渣具有较高的潜在活性。3.1.2.2矿渣的粒径分析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对矿渣的粒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见图3-3。图3-3矿渣的粒径分析由图3-3可以看出,所选矿渣的粒径分布区间为0.4~110μm,粒径中值为16.38μm。粒径分布在2μm以下的占总量的10%;粒径分布在38μm以下的占总量的75%;粒径分布在65μm以下的占总量90%。通过粒径分析发现该矿渣的粒径与粉煤灰的粒径相差不大,具有较好的匹配性。3.1.2.3矿渣的形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矿渣的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见图3-4。图3-4矿渣的SEM图由图3-4可看出,该矿渣颗粒主要为结构致密,断面平滑的大颗粒块状玻璃体,还包括少部分形状不规则、表面疏松的小颗粒。0204060801001201400.00.51.01.52.02.53.03.5体积分数/%粒径/um
22表3-13MAC悬浮剂对调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MAC悬浮剂含量/%析水体积/mL析水率/%0.5h1h2h3h4h0.1202630374050.00.3172428323240.00.5121923242632.50.791519202025.00.971417171721.3从左到右依次为:未加悬浮剂、0.5%MAC悬浮剂、4%钠基膨润土、0.2%聚丙烯酰胺和0.8%羧甲基纤维素图3-5各种悬浮剂的悬浮效果由表3-10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加入钠基膨润土可以明显改善体系的析水量,随着钠基膨润土含量的增加体系的析水量越来越小,并且体系4h之后的析水量趋于稳定。当钠基膨润土含量小于4%时体系的析水量较大,析水率大于10%,不符合施工要求。当钠基膨润土含量为4%时体系的析水量为4mL,析水率为5.0%小于10%,此时体系的粘度也较低。当钠基膨润土的含量大于4%时体系的析水量较小,体系析水率小于10%,但此时体系粘度较大,不利于施工。这是由于钠土中的蒙脱石吸水分散膨胀,致使体系粘度增大,从而减缓了无机颗粒的沉降速度;此外,由于存在电吸附层,使无机颗粒被吸附在蒙脱石表面,随着钠基膨润土不断的吸水膨胀形成网状结构,导致无机颗粒在溶液中不断扩散,形成电吸附网络桥联机理,使得无机调剖体系趋于稳定,悬浮性能优异。因此选取钠基膨润土的含量为4%。由表3-11和表3-12可以看出,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的加入也可以改善体系的悬浮性。当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含量过小时,体系的析水量较大,析水率大于10%。当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含量过大时,体系析水量的较小,析水率小于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姚凯;叶惠民;赵煊;李晓益;;高温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Girasol油田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5年02期
2 王健;张庆;王丹翎;倪聪;;粉煤灰高温堵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年09期
3 赖南君;闻一平;傅波;徐俊芳;王思遥;王爱香;;复合交联聚合物弱凝胶体系的研制与性能评价[J];石油钻采工艺;2014年03期
4 王建林;安玉华;闫高斌;康楠;;耐温耐盐胶态分散凝胶调驱体系性能评价[J];广东化工;2013年20期
5 王增宝;付敏杰;赵修太;;耐高温沉淀型无机硅酸盐堵剂体系研究[J];应用化工;2013年09期
6 赵娟;康晓东;张健;;国内油田调剖技术研究进展[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2年S1期
7 赵修太;王静;王增宝;白英睿;;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2年09期
8 刘向伟;傅波;田育红;饶天利;侯艳红;张文来;;低渗透油田本源微生物调剖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2年04期
9 齐宁;张杰;曲占庆;安志波;曲永林;王荣;;醇致盐调剖剂室内实验及优选研究[J];应用化工;2012年02期
10 何佳;贾碧霞;徐海涛;邵永恒;;调剖堵水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青海石油;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方;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白小芳;深部调驱剂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3 孙宁;JZ9-3油田二元复合驱后弱凝胶调驱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4 黄战卫;安塞油田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18年
5 张蕾;王徐庄油田裂缝性生物灰岩油藏深部调堵、调驱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6 赵帅;分散凝胶与孔喉匹配关系及调驱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7 王昕;喇萨杏油田泡沫调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武昊;注水井调剖新型堵剂研制及评价实验[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贾志伟;红浅1井区火驱油藏耐高温堵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王涛;耐高温双激发无机调堵剂的研究与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7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67874.html